曾国藩的抗争——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读书笔记
近日翻看了张宏杰的《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上下两册书。这是第一次读有关曾国藩的书籍,以往脑海里干瘪的历史人物逐渐变得真实了起来,也就顺势写几行感悟之言。
在历史课本里有一副插画,描述的是曾国藩在一次湘军失势后气急败坏要跳江,被手下的侍从拦下的景象。湘军是曾国藩突破限制、披荆斩棘、从无到有创建的一支军事力量,是曾国藩建功立业的最主要成就。跳江的这一举动,说明了湘军对晚清、以及对曾的重要性;而湘军后来的再次崛起和壮大,也可以看出曾国藩此人性格中不屈不挠的一面。
也正是他性格中不屈不挠的精神,让他从一个资质平庸之人,成为晚清重要的政治人物;让他带领曾氏家族晋升士族,完成了阶级跨越。在后人看来,他是一个标准的成功学研究对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传统封建社会最高的个人理想已经被曾国藩完美践行。但一个成功的人不能随意冠之以“圣人”的帽子。
他的身上有很多矛盾的地方,而这些是他与所处时代抗争的结果。透过这些矛盾,我们了解到的不仅仅是曾国藩这个人,还有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那个时代下活着的人们。
一个读书人要建功立业和当时晚清大厦将倾之间的抗争:曾国藩创立湘军,是八旗子弟正规军毫无斗志、无法抵御太平天国进攻的无奈之举。更加无奈的是,创立湘军,曾国藩无绝对的权,没有同僚的支持,也没有朝廷的钱财支持。所以,我们看到曾国藩利用某些手段筹集军饷,看到他一改锋芒、绵软的处事态度,也看到他和皇帝要权、赌气归山的惶惶以及最后用实力取信朝廷的隐忍。在处处掣肘的情况下,曾国藩能完成自身的政治抱负,靠的不是权谋之术,而是一步一个坑的干实事。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家族担当和立志做圣人之间的抗争:在封建社会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是非常常见的。曾国藩作为家族里第一个走上仕途的人,自然要多多提携家族中人。曾氏族人有了曾国藩这么一个靠山,也自然是高枕无忧。他的父亲曾麟书和弟弟曾国潢,由于曾的关系成为湖南第一乡绅,也就有了钱财来源的一大渠道。曾国藩既立志做圣人,就要告诫族人该有的底线。抗争的结果,有曾国藩的默许,也有曾国藩对曾氏家风的树立。曾国藩通过一封封家书,对弟弟们、子侄们的劝诫、教导,为曾氏后人人才辈出打下了良好家风的基础。
践行封建礼教和为人子、为人父之间的抗争:曾国藩在走上仕途后他是痛恨八股文的,他的很多思想在当时甚至算是开明的,但是他依然是一个坚贞不移的封建礼教践行者,这突出表现在他对母亲江氏以及几位女儿婚事的态度上。母亲江氏希望北上看望曾、希望买个丫头帮忙,但被自己的夫君以破费钱财拒绝,曾国藩有孝道,但不能违背父命而让母亲抱憾而终。已经和女儿曾纪静的丈夫划清界限,却囿于礼教将女儿送回冰冷冷的婆家、最终让女儿抑郁而终。曾对母亲孝敬、对女儿怜爱,但还是用礼教捆绑了她们的幸福。
这样的抗争是当时那个时代下必然的产物。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家的命运对于政治中心的人来说,更是影响深远。封建社会里,君君臣臣子子的伦理道德、带领家族兴旺的使命,决定他和家人的相处之道。
读曾国藩,从个人的成功学、家族的阶级跨越角度来说,也有一定可取之处。但毕竟那和当时的时代背景是有密切关联的。换个角度,瞥见一个活生生灵魂的一角,或许也别有一番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