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通义解读》-从古人的智慧中学习当今的存身之道
《第一篇-上古天真论1》
如今社会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速,知识的更迭更是愈加快速,经济至上的价值观裹挟了社会上绝大部分人,也让现在生活的年轻人承受着十分巨大的心理压力。 波诡云谲的世界形势、快节奏的生活、应接不暇的资讯更迭、碎片化的知识点、每天的物欲横流,都让当今人们的陷入深深的焦虑,对身体健康也带来十分巨大的隐患和影响。
作者对此亦是深感叹息,时代的洪流滚滚而过,无情的淘汰一批又一批不能适应它的人。我们无力改变社会的意识形态,或许可以从自己身心出发,来从我们祖先的智慧中来寻求身心的港湾。
中医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两千多年的瑰宝,作者以贫瘠的文字来试着学习解读一下古人的智慧,希望诸君亦能从中一起学习到古人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相呼应的存身之道。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
先看原文 第一节: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循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
乃问于天师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将人失之耶?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解读:
古时候的轩辕黄帝,初生时就聪颖而机敏,年级很小的时候便能言善辩,十岁时便能效仿大人达到同样的高度,到再年长些,本性敦厚而又勤勉,及至成年,便被人民推举坐上天子之位,教化大行于天下,后铸鼎于鼎湖山。鼎成而白日升天。
因感于百姓病痛疾苦而求问于天师岐伯,我听闻,上古先民人人都能年过百岁而动作轻盈,不见衰老之象;而现今民众,才过五十就动作衰败,劳作无力了,这是什么缘故呢?是现在时代变异的缘故呢?还是人们不注意养生之道的过失呢?
岐伯回答道:上古时代的人,大都明晓天地变化之道,能够观察阴阳消长的规律变化,懂得养精调气的方法,睡眠饮食有节制,劳作居住作息有规律,也不过度的房劳,所以能精神与身体协调一致,没有内外疾患,都能生活到自然寿命的尽头,过了百岁自然离去。
而反观现在的人们,酒饮无度甚至当做水来喝,把过度无约束的欲望当做平常,酒醉后为助兴更不在乎身体状态强行房劳,纵情声色,以致身体能量枯竭,真气耗散。更加不懂得保持精气的宝贵,不加收持自己没有制约的心神,一味追求感观刺激,一时的欢愉。却不知这样违背了养生的乐趣,作息更没有规律,没有节制的透支自己的身体,所以过了五十岁就衰老之态尽显了。
我们先来看黄帝内经的成书背景与人物介绍。
《黄帝内经》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之一,该书并非一时一人之作,其书名冠以“黄帝”二字,乃后人托名,以期增强本书的权威性。 本书由战国至秦汉时期的多种医学著作汇编而成,最早记载于《七略》,后被收录于《汉书.艺文志》中。
黄帝:中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五帝之首。黄帝被尊祀为“人文始祖”。据说为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技姓,也有说巳姓。名轩辕。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 史载黄帝因有土德之瑞,故号黄帝。
岐伯:《通志》:古有岐伯,为黄帝师。黄帝西至小崆峒问道,见有长者鹤发童颜,健步如飞。问后知是神医岐伯之功。遂在岐地恭请岐伯为臣,贵尊为天师,谋讨济世通途,帮助他治理天下。
知道:《管子.戒》:闻一言以贯万物,谓之知道。《孙斌》: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
观古晓今,虽然书籍已经过了几千年,但其中蕴含的道理至今还是适应于世,现在的社会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形与神俱,度百岁乃去呢? 古时的先贤正是认知到人性的缺陷,民众只能盲从社会的意识形态,便发大愿托以黄帝之名作此书以教化万民,传授养生长视之道。
故事言辞虽然乏善可陈,但其中的微言大义正是我们在焦虑的生活中所能给自己身体带来救赎的希望之道。
愿与诸君共勉,在剧烈的时代变革中找到自己的养生之路。
此文章只代表个人观点,各位看官若有不同疑义欢迎友好讨论。
感谢我们的先辈和前行者为我们留下如此宝贵的财富,对于此文章有借鉴,引用部分的书籍作者表示诚挚的敬意。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作者删除。
此文章参考书籍如下:
《黄帝内经.素问》人卫出版社
《白话黄帝内经》
《说文解字》
《百度词条》
《黄帝内经素问集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