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原因,最近在读汽车工业历史。初高中大学的物理化学知识都串起来了,像是尘封的记忆被一层层掀开一样。这种体验非常棒,不仅对近代工业史有了清晰的轮廓,也翻新了知识架构。
想起在武汉的工作,带了一个项目筹建组,协调整个部门全国的项目报批工作。各地所需要的报批文件不一样,每个小组的存留文件也不一样。于是,各小组整理的报批文件五花八门……我把各小组的资料全部收集起来,按照国家的标准整理了一套模板,再把各地方政府不一样的资料放到后面。从阅读每一页政策,到理解政策内容,重新排版以及装订成册,整理出20多万字的报批文件合集。以前每个项目组,整组人编排一套报批文件需要一周时间,后来我带出来的专员一天可以整理三套报批文件。即使是从未见过的需要报备的材料,从零写起,一遍完成80%,第二遍,相关部门给出修改意见,二次成稿。
如今翻看近代200年汽车工业史时,整理资料逻辑也如武汉工作一样。先是按照网上存留的资料,通读一遍,看看大家的阐述,每天阅读量超过5万字。再根据现有资料画出思维导图,碰到不理解的关键词汇,查阅相关资料理解它的解释。碰到关键节点,查阅多个来源确认唯一指向性以及真实性。因为近些年,洗稿的太多,网上的信息太多的不真实,还得查阅百度百科、维基百科,更多的是去知网查看相关论文,有时候还得谷歌查看英文文献,从框架到初稿再到修订版,不停的迭代升级……
整理出的资料,像一棵大树呈现在眼前。看着历史长河里技术迭代、数据起伏、政策演变……知识带来的快感充斥着内心每一个角落。高中老师说,历史是四分之三的圆,通过四分之三可以推测出四分之一的未来。焦虑也常常源于那未知的四分之一,历史却让我们可以把四分之一未来的样子描绘出来,从而更加笃定地拥抱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