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河南高考答题卡调包舆情案闹得沸沸扬扬,反映了广大民众对高考和招生的关心,但很多人只关心现状,不太了解高考流程环节,因而公说婆说,让很多吃瓜群众一头雾水。
其实那答题卡乱涂乱改,已是高考流程中一个瑕疵,这事可大可小。
正常的做法应该是直接判答题无效。
如果在考场内乱涂乱改,监考老师应该在答题卡袋的考试记录一栏做注明的,说某某考生在答题卡哪里乱涂乱写。
案例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乱涂条型码,这是绝不允许的。
如果监考员疏忽,评卷场对违规的答题卡也应按规定作处理。这些都是瑕疵,如果追究到底,省招考办难免有不作为嫌疑。
如果不是在考场内乱涂乱改,那问题就大了。电脑检测不了条形码就可人工核准操作,如果发现异常,则报主管领导。
所以,就有人怀疑这是窝案。
每个试室一般情况下只有2张多余的答题卡,可供考生换答题卡,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就在多余的答题卡上写上“空白作废”字样。换新答题卡就不要再贴条形码,撕掉被替换的作废答题卡上的条形码(一起放在试卷草稿纸回收)
换答题卡,监考员要在考试记录上填写某某考生更换了哪张答题卡。也有个别的换了答题卡后也贴上原来的条形码(一般情况下撕下来的条形码很难再贴上去,考试规则是不必要再贴条形码的)
现在案例中那个考生的答题卡上的条形码,除了语文的正常外(条形码与考生号一致),其他三科条形码或有涂改或与考生号不一致。
改卷老师没问题,答题卡先被扫描入电脑,所以有问题而不被重视的是扫描环节,这里容易有猫腻之嫌。
那个考生语文的条形码和考生号一致,应该就是那个考生原来的答题卡,而且字迹也差不多相同。
所以,这次河南高考招办应该问题不大,但高考流程某些环节也存有瑕疵,亦当负一定责任。
但据观察,日前(8月9日)@河南省教育网官方微博发帖《网曝郑州考生北师大论文造假 学术不端》,指斥高考答题卡调包案中四个主人公之一苏同学曾发表的两篇论文分别是全文抄袭和摘抄式抄袭,但这节外生枝的抄袭事件并未被核实。这种带节奏貌似搭歪了楼,有人批评这是误导舆论。这是声东击西,还是调虎离山,还是围魏救赵,让人越看越不踏实。
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不把那份条形码被严重涂改的答题卡判为无效答卷?这是最大的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