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听了稻盛和夫《干法》这本书,听完后感觉自己对工作这件事情有了全新的认识。
回首自己以前看待工作的态度,其实这种态度在某一程度上也导致了自己前段时间的无限焦虑和沮丧。我一直觉得自己并没有那么喜欢做现有的人力资源工作,从事人力资源这个职业只是当初自己仅有的选择。毕竟刚毕业就组建家庭和生育小孩的自己并没有太多的专业技能,而离家近的企业与进入门槛不高的职能工作成了我当下的优先选择。于是离开职场1年多后,我以一个人力资源小白的角色重新回归了职场。
当我抓住了这个在职场中的救命稻草时,我发自内心地对现有的职业通道晋升充满了渴望。于是我开始有目标性地考取相关证书、寻找线上行业组织和线下同行群体,甚至通过报读在职研究生来尽可能地打造自己的专业人设。我深知自己拼尽一切努力往上爬,无非想用最短的时间弥补一年多的职场空窗期给自己带来的无形阻碍,比如经验代表的薪资谈判能力。而在薪资充分市场化的互联网相关行业,薪资水平反过来也间接衡量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和职场价值。以上种种原因,让薪资螺旋式上升成为我重回职场时简单粗暴的奋斗目标。
当然,这个量化的奋斗目标清晰可度量,只要我时刻用市场价格对标自己现有薪资,就能发现问题,找到差距,然后继续修正和奔跑。感谢一直努力奔跑的自己,因为薪资确实每年快速增长:工作3年后跳槽时,年薪递增75%;在新平台继续工作2年后离职时,年薪已继续递增至40%。可以说,为了在最短时间内获得更高的薪资这个目标给我带来的无限动力,因为我打心里觉得能者多劳,更高的薪资代表了更高的能力和价值,而这可以带我带来成就感和存在感。
生活拮据的自己刚开始通过银行账上的钱来衡量自己工作价值无可厚非,但这种方式确实显得单薄。因为当经验积累到一定阶段,薪资和能力均按预期实现有效增长时,突然发现自己失去了工作的动力和意义,陷入了不可自拔的迷茫和无价值感中。而这恰恰也就是因为自己对工作除了金钱之外没有更多的追求。
《干法》里面提到人为什么要工作,工作除了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以外,最大的作用就是告诉我们,活着是有价值的,工作能磨炼人格,能够使人成熟。或许我应该把工作当作修行,让自己的心性在工作中得到不断地提升。
这一小段时间我尝试转换对待工作的心态,把工作当作修行,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感觉整个心性确实变得敞亮起来,不像以前一样灰暗。或许我应该积极地提醒自己不要把工作跟生活对立起来,当在人生当中觉得最绝望、最无助的时候,也许意味着自己最应该认真地去投入工作,同时让自己心性得到磨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