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驰推荐了一本书《语言学的邀请》,作者[美]塞缪尔·早川,一本研究语义的书。
对于语言来说,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用语言说话和传达信息,它已经是我们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事了,熟悉到我们已经忘了它的存在。
若不是大驰推荐去阅读这本书,我还不知道语言中的关系原来如此错综复杂。
比如:
语言是如何定义的?
人类是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的?
文字所描述的就是真实的吗?
如何思考一件事?
语言的权力
通过这本书,能够让我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更加清晰,也能够解决我们与他人交流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我们如何认识这个世界?
三个关键词,语言,感觉,符号。
语言的词汇量就是我们认知的边界,但是没有人能够完全认识这个世界,因为语言有局限性,感觉有偏差,符号有不可描述的部分。
试想一下,当一个人跟你说了一大堆你没听过的词汇时,你是什么感觉?
很显然,你无法理解他在说什么,你Get不到他的点,你一脸懵逼,感觉自己跟别人不是一个世界的人,你接不上他说的话。
当你开口说话时,你的语言便暴露了你的阶层和认知段位。
没办法,我们生活在这个被语言诅咒的世界,我们所有的交流都是语言,我们无法逃离。
所以一定得搞懂语言的本质,看到语言背后的东西,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这个世界。
语言是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钥匙
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字,你就可以接触到这个国家积累的文化和学问。
就像英语是你通往另一个世界的钥匙,如果你不懂英语,就相当于关闭了另一个世界的大门。
你跟懂多门语言的人相比,你的认知边界也就相当于少了一个维度。
虽然现在翻译成中文的书籍也有很多,但是一些真正好的书籍,原著跟译文相差还是蛮大的。
毕竟每一个人对文字的理解都有所不同,翻译就必然会有损耗,要做到足够的客观、完整的传达作者的思想是非常难的。
语言是一张地图
某种意义上,我们都是生活在两个世界里。
第一个世界是环绕着我们身边,由我们自己直接认识的事物组成的。这个世界非常小,因为它只包括我们亲眼看见,亲耳听到,亲身接触的一连串事物—那些不断在我们的感官面前流过的世界。
第二个世界是我们无法直接体验到的世界。我们只能经过语言这一媒介而得到,比如,从亲朋好友、学校、电视、书本、电脑等知晓的事物。
我们把第一个直接知道的或是能由个人经验而直接知道的世界叫做外向世界。
我们把第二个通过言辞学到的世界叫做言辞世界。
把言辞世界当作外向世界来生活,一旦被错误的言辞世界所误导,将会不断遇到麻烦,做出愚蠢的行为,耗费大量的精力。
比如,生活中我们迷信的带4的楼层不吉利;有一些老房子门梁上贴一道符,挂一面镜子以此来驱邪;相信算命先生的预测;求神拜佛保平安;换牙膏品牌,以企图令自己的牙齿能变白等等。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是别人给我们的地图原本就是错误的。
第二是别人给我们的地图是正确的,只是我们自己误解了它他们,从而创造出错误的地图来。
少做判断多描述事实
什么是判断?
判断就是指当事人对他所描述的人、事、物所有赞许或不赞许的表示。
我们在描述一件事或者一个人时,要克制自己的主观判断,尽量客观的描述事实,让别人根据事实作出自己的判断,避免让自己的主观想法影响到别人。
当然,除非你本意就是如此。
同时,当别人在描述一件事情的时候,也不要百分百的相信,因为他人说的话有时候并不代表事实,特别是那些没有办法证伪的事情。
就像生活中,人们都喜欢给别人贴标签,说谁谁谁,怎么怎么样。
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不妨问问他,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想法呢,他是做了什么事情吗?而不是被别人调用起来的情绪牵着鼻子走。
下面这段话很有意思,我们在看待一段文字时,需要学会辨别出作者的内在目的,避免被错误的引导。
言辞世界的局限性
我们并不是只要咬文嚼字就能真正了解人生和宇宙,我们必须与文字所代表的实物发生接触才行。 —— 休斯
文字具有局限性,因为文字是隐藏了大量信息的产物。
为什么人们常说,要多出去见见世面,增长增长见识。以前我不理解,总认为这样的环境和事物,我通过电脑屏幕又或者是朋友的口中都可以了解,我为什么要自己亲自去看呢?更何况现在时间成本又那么高。
当我看见休斯的这句话时,仔细琢磨了许久,回想我和媳妇曾经去香格里拉旅游,遇到的人,经历的事,才切真的体会到,他的关键点在于接触。
若不是自己亲自去过,我只能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大概是什么样子,生活着什么样的人。
却无法真实的体会到当地的文化,无法与当地人进行真实的接触,更无法体会到当时的情绪,脑海中仅有一幅画,无法拥有真实的感受。
经过对这个问题的独立思考,我明白了,仅通过文字去接触和真实的接触,完全是两回事。
二元思维与多元思维
什么是二元论?
用大白话说就是,一件事情只看到对与错,黑与白,不是这样就是那样,就是所谓的二元论。
知道什么是二元论,那多元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
也就是,一件事情不是从一两个维度就可以说清楚的,需要从多个维度去观察和思考。
在《穷·查理宝典》中芒格就提到,我们要多学习几个学科的主干思维模型,这样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才可以从多个维度去考虑,去想办法破局。
如果你只局限于自己的专业领取,那你很有可能就陷入思维的局限性,即拿着一个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
比如,创业这件事情用多元思维来思考,就会发现需要用经济学来看供给与需求,用管理学和行为学来看组织的发展,用社会学和心理学来看社会的发展趋势,用金融学和商业思维来看市场的玩法;用产品和运营思维来打磨自家产品和运营用户。
最后的话
表达能力在未来只会越来越重要,不管媒介怎么变化,只要表达能力在,核心竞争力就在。
大驰推荐了一个了解自我认知的方法,我觉得很好用,也推荐给大家。
列举你常用的100个词,通过这些词语你就能大概知道你的认知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