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若木菡
摄影:王昌大 庄生晓M
“越鸟从南来,胡鹰亦北渡。”
红嘴鸥应是李白诗句中“胡鹰”之一种。
红嘴鸥快要回返故里了,赶快去三江半岛送别,他们这一走,又要等待,等待初冬才能归来。
于是,三江半岛岸边,就有了这样一幅人鸟嬉戏、天地和谐的画卷。
欢笑的人们向空中抛撒着面包屑、玉米粒,这些美丽的精灵们煽动着雪白的、尖端黑色的大翅膀在空中叼接着食物。有的在半空中就接住了、有的俯冲近水面才接住、有的扬起双翅腾到上空也准确地叼住了,更有甚者,瞬间停悬在人们伸出的手掌中啄食,啄一嘴赶快飞去,生怕被人捉了去似的,还有的已吃饱只为表演而冲上腾下、滑行飞翔、旋舞欢跳,也有的玩累了,漂浮在水面,任水流载沉载浮,或者艳丽的红掌偶尔拨一下清波……
这是一副人与鸟类、人与自然怎样和谐相处、亲密无间的画面?只见暖意融融的天空下,清幽澄澈、绿中泛白(水质里含石灰质)的江面上一片欢腾,人们的嬉笑声、鸟儿的嘎嘎声交织在一起,和着流水声在天地间传向远方。
(可是,从真正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却是不赞成人们这样对它们进行投食,这会磨灭它们的野性,或者万一食物不合适,反而对它们造成伤害。人们只需要远远地关注它们,爱护它们就好)
这就是活泼欢快的红嘴鸥。他们每年的初冬从我国东北、西北、甚至西伯利亚乘风而来,飞越千山万水来到我们的涪江、安昌江、芙蓉溪以及它们汇流而成的浩渺平湖里越冬,一直到现在仲春时节才陆续乘风而去,再次飞越万水千山,回到他们的故地。
当然,小城的这些江里,可不止红嘴鸥一种越冬水鸟,黑嘴鸥、银鸥、鸳鸯、赤麻鸭、秋沙鸭、中华秋沙鸭、骨顶鸡等等几十种鸟儿都从他们寒冷的故乡飞临这里广泛分布于各种水域,而且随着小城生态环境、绿化、文明卫生城市的建设,飞来越冬的、迁徙路过的水鸟数量越来越多、种类也越来越多,包括周围的河、堰、湖泊、水库都有。
冬日里,无论你到哪儿郊游、徒步,不用寻找,到处都可见到他们在水里无忧无虑、鸣叫嬉戏的身影。
只不过,红嘴鸥与人最亲近,最愿意做人类的朋友而已。他们俱不怕人,恨不能与人类握手言欢、把酒置腹。整个冬天这种人鸟嬉戏图常有发生,在桥上、在河边。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整个冬天,他们像白衣仙子一样,全身上下皆着霜衣雪襟似的白衣裳,同样白色的头部,除了两边眼睛旁那个显眼的一弯新月似的黑斑外,就只有艳红的嘴唇、以及同样艳红的脚丫、翅尖和尾端的黑色略有不同。从何时起,他们戴上深褐色的头饰了呢?难道他们也像孩子过年穿新衣裳一样,回去之前也要换上新装吗?
的确,他们已换上了新装,他们的头部从雪白的羽色完全变成了深褐色或者深咖啡色,原本红红的嘴唇只有尖端有那么一点点浅黑,现在亦完全变成了黑红色。
这就是红嘴鸥繁殖期特有的标志,就像鹭类繁殖期会披上丝状羽一样。
小城鸟类专家王昌大老师这样风趣地形容:“红嘴鸥从二月底就已慢慢换上婚羽,准备回故乡生儿育女了”。
是的,春天是鸟儿们恋爱的季节,不论是林鸟还是水鸟,不论是迁徙鸟还是留鸟,他们都要开始谈情说爱、唱情歌、跳热舞,并筑巢生儿育女。红嘴鸥一回到故乡也会毫不迟疑地投入到这项上帝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中去。
近40厘米、中等体型的红嘴鸥是广泛分布于全世界的海鸟,属于我国18种鸥族之一,主要以鱼类及鱼类尸体、虾以及水生植物为食,也吃人们投喂的各种食物。他们大量繁殖于西伯利亚,于我国西北部、天山西部地区和东北部湿地以及四川省的西北高原地区的湖泊、沼泽、湿地等也有繁殖。他们不用辛苦筑巢,在地上刨个浅坑、垫点干草即可产卵、孵雏。每窝卵仅2—3枚,雏鸟出壳就可随父母活动,这一点像早成雏;但自己却不能捕食,需父母用半消化的食物喂养,这又像晚成鸟。
他们有发达的皮脂腺,羽毛有很好的防水保暖效果,游泳时轻盈地漂浮于水上,一举翅就可腾空起飞。常常成大群地在江面上盘旋飞翔,成为江上一道靓丽的风景,为冬日的江城人民带来了无限生机和乐趣;累了时就停浮于水面或者在岸边的沙滩上、露出水面的鹅卵石上晒太阳、梳理羽毛,休憩玩耍。
再见了,美丽的红嘴鸥,我们在涪江边等着你们带上新的儿女凯旋归来。
参考资料:
《中国鸟类野外手册》约翰。马敬能、卡伦。菲利普斯、何芬奇著
《西羌神韵——绵阳野鸟》王昌大编著、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