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传为唐贞元间著名画家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为绢本设色画,纵46cmX横180cm,此图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现收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这幅画的艺术价值很高,是典型的唐代仕女画标本型作品,能代表唐代现实主义风格的绘画作品。为人们研究唐代审美观念、文化特色及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晚唐 周昉 仕女
画作主要表现出贵族仕女雍容华贵,闲来无事,游戏于花蝶鹤犬之间的生活情态。画中描写了五位衣着艳丽的贵族妇女及其一侍女于春夏之交赏花游园。画作不设背景,以工笔重彩绘仕女五人,女侍一人,另有俩只小狗、一只仙鹤及蝴蝶点缀其间。配合主人服饰颜色,小狗身上绑上了红色的丝带,而画面右侧一仕女白地披衣上绘有彩色云鹤,从色彩和服饰上与之相照应。画中女子皆头梳高耸华丽的高髻,簪着金步摇,从左到右起头上分别插着芍药,海棠,荷花,蔷薇和牡丹以装饰,造型不一,却奢华依旧,画中人物从容悠散,表情平静冷漠。女子妆容同设色一般艳丽精致,正如"一抹浓红伴脸斜,朱唇一点桃花殷。"服饰而言女子着身半罩半露的透明织衫,皆为上乘丝绸,轻盈透亮又将女子肌肤的丰腴美好表现的淋漓尽致,白居易诗中描绘唐代女子服装" 绣履娇行缓,花筵笑上迟。身轻委回雪,罗薄透凝脂。”而外衣裙摆用及唐代时兴的石榴裙,工笔重彩的朱红和背景的灰调红色处理的恰到好处,未及冲突。
画面左侧起第一位髻插芍药花的贵族仕女,内着浅色纱衫,白地帔子上绘有彩色云鹤,她右手举起一只蝴蝶,左手提起帔子,丝绸罗带穿过肌肤缓缓垂落地面。她眉目向上扬着,面容似乎带着笑意,一瞥一眼,柔情万千。她上身往前微倾,以来迎接向她跑去还兴冲冲张扬着尾巴的小狗。画面左起第二位妇女身材娇小,神情自若,发髻上插海棠花,脖子饰金质云纹项圈。朱色罗裙遮掩了下半身,帔子弯曲的两臂平分下垂,她的双手似乎在抓紧薄纱,掩着帔子,眉目间不似其他仕女一般笑意散漫,反而像是满怀心事,不知所踪。画面左起第三位贵族女人髻插荷花,身披白花格子纱衫,胸前露出一抹朱色长裙曳于地面,她右手微然向上举,轻拈红花一枝,左手朝着右边移去,微翘的指尖仿佛同双眸一般,细心打量着花枝,若有所思,竟连身边一只正颠着步子欲其行的白鹤都未曾注意。画面左起第四位侧立着的侍女执长柄团扇,团扇上绘着盛开的牡丹,不禁让人想起"大花香透已春过,莫妙春工点染多。"她的妆扮,有异于卷中的其他贵族仕女。她的头发梳成两个对称相合的发髻,用红缎将髻子束在一起。她穿的朱色内衬斜领处露出一部分,白色圈花的纱带,绕过纱衫一圈之后,在腹前打了个结子。身体形态似乎弓着腰身,衣服也有松松垮垮的意味,头部向右倾斜着,神情安详的低望着。画面左起第五位仕女,发髻上插的红瓣花枝,一向花团锦簇的蔷薇戴于发间使仕女越发显的高贵,内衬的朱色罗裙上印有圆形纹样,外着一袭纱帔,而微微举起右手在脖肩,露出光洁的小臂,左手从纱衫探出,手指指向背而嬉闹的小狗,似想与其玩耍,她是画中唯一将深红披帛放置腰身前的女子,罗纱轻摆,摇曳生姿。画面左起最后曼丽而立的是一个贵族妇女,上插牡丹花一枝,髻前饰玉步摇,红瓣花枝散漫在发前。她侧身作向右倾斜的姿势,外披紫色纱罩衫,朱色的长p裙拖曳到地上,右手缓缓放置前侧,靠着纱衫,左手执纬子向前伸,随着纬穗的摇摆,小狗扑腾的姿态煞是有趣。在贵族仕女们嬉游处的尽头,树立着盛开的辛夷花,朵朵绽放的紫色,也交代了蝴蝶在画中的由来,而画面中少许的绿色衬托着景色美人,妙不言状。全图人物线条简劲圆浑而有力,设色浓艳,人物前后错落,使画面有紧致安排的细致入微。全图的构图采取平铺列绘的方式,卷无作者款印,亦无历代题跋及观款。
《唐朝名画录》评《簪花仕女图》为"神品",称其仕女画为"古今冠绝"。而它在历史流离兜转中,在北宋之前没有任何文献记载,后曾入南宋绍兴内府,晚归两朝权相贾似道所藏。元明时曾流入民间,清处先后被著名鉴赏收藏家梁清标,安岐收藏,后进入清内府。见《中兴馆阁录》、《阅古堂》、《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石渠随笔》诸家著录和画面收藏印章,在近代是一副争议已久的画作。
诸多学者对于本幅画作的时代,作者,及其"唐式"或"唐作"做出了不同研究。自清初安歧定论其为唐代周昉而作,后人多沿袭此观点。直至1958年谢稚柳对其创作年代提出了质疑,认为它为五代南唐所作。他认为画作中仕女的装束与南唐二陵的陶俑类似,又根据陆游《南唐书》记载中叙说后主李煜皇后"创为高髻首翘鬓朵之壮,人皆效之。"从而认为仕女图中为五代以后贵族妇女的打扮,将其收录到《鉴余杂稿》。认可五代南唐说的代表性人物还有孙机,余慧君,刘伟冬,其中孙机在研究仕女的钗饰后说:“唐代妇女头上插钗梳,雕镂富丽,但是都是单独的一枚叶片,有大型花钗,所谓‘花树’,也没有突破这个格局。《簪花仕女图》则不然,此图左起第二人脑后向上斜插着一支钗首有两枚叶片的花钗。"关于垂饰他说“唐代垂饰也是一钗悬一组,未见有在一只钗首上悬挂几组垂饰的。《簪花仕女图》中妇女发前插的大花钗却都悬挂着重重叠叠的许多组垂饰。”孙机从仕女的头饰入手,否定了仕女图唐代作的说法。服饰专家的沈从文对此画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讲到《簪花仕女图》图中妇女,蓬松义髻,上加金翠步摇,已近成分配套,完整无缺。头再加花冠,不伦不类,在唐代画迹中绝无仅有。他以为此画是北宋人依据唐代旧稿绘制的。几个仕女发髻上的花朵和一个仕女所戴项圈又是更晚时后加的,因为花朵与发髻的结合不合理,项圈的形制和佩戴于衣衫之外方式不见于唐宋。而到现在认为此画为宋代说的只有沈从文先生。杨仁恺在《对“唐周 昉〈簪花仕女图〉的商榷”的意见提出此画为中唐所作,杨仁恺先生根据 “丰厚为体”的人物造型、“短眉”的妆饰和宽袖大衣式的服装等,认为此画是中唐贞元年间(785-805年)的作品,与周昉关系密切。他以从敦煌流失,现珍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的唐代《引路菩萨图》中右下角妇人形象为旁证。并且从唐代政治经济文化三方展开论述,证明仕女图确实为唐代周昉作品,认为唐代说的代表性人物还有徐书城,科邦达,赵晓华,崔卫等。
我认为此幅画为晚唐时期周昉作品。从时代背景看,安史之乱以后,当代统治阶级为了粉饰太平,提倡所谓“文治”,盛行宴游,奢侈奢靡之风一时突显。杜牧曾写"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到贞元年间,钟鸣鼎钟和纸醉金迷的生活已然是常态。杜牧当时这样描述:至于贞元末,风流悠绮靡。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正是如实的描绘了唐代贵族女子骄奢闲散的生活模样。从作者周昉看,他是唐朝著名画家张萱的徒弟,本就多写贵族妇女,所作优游闲适,容貌丰腴,衣着华丽,用笔劲简,色彩柔艳,为当时宫廷,士大夫所重,称绝一时。唐朝是一个以胖为美的国度,画作中每个女子又皆是身姿丰腴。从服饰衣着看,唐朝本就是中国朝代史上最为开放的朝代,女子衣着可谓"粉胸半掩疑暗雪。"唐代女子衣着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但是"慢束罗裙半露胸"只有贵族世家的女子才可装扮,而《簪花仕女图》中仕女上身掩胸,外披纱罗衫,使光洁的肌肤若影若现,可谓"缕金衣雪肌香",更是证实了唐代所作。其中仕女身穿石榴裙,披帛又以赭色装饰,"一抹浓红傍脸斜"与周昉作画色彩明艳的特点相吻合。从画面的构成形式来讲,仕女们呈行列式排列,仕女画的这种构图在唐代壁画墓中屡见不鲜,如韦浩墓墓室东壁的侍女群像均为这种行列式的构图。从修复过程看,1972年此画被送至故宫博物院重新装裱时发现它是由三块绢组成,并根据其尺寸进而推断它是由唐代盛行的离合式屏风画改装合并而成,而在唐代十分推崇此屏风画,更是加强了唐作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从《簪花仕女图》创作的历史背景和作者作画所用色彩用笔特点,构图,上色人物体态以及服饰所具有的形制和特征均可被文献和考古实物证明存在于唐代,妆容和一些服饰延续到五代,但它们都交汇于晚唐,所以《簪花仕女图》不是中唐时期的原作,而是晚唐周昉的原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