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理性思维
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
我的理解是采用符合逻辑的思路去梳理一件事情或者事物,仔细分享事情的来龙去脉,明确目标,知道为什么要做,基于对事物立体认知的基础上,还要明确这样做有什么风险、问题,哪里存在着风险点,然后按顺序推导出解决办法,并加以验证,通过数据的形式去量化方案是否真正解决了问题,是否有新的问题出现。
理性思维不仅是交互设计师的标签,也是视觉设计所需要提升和具备的,设计师为什么需要理性思维,为了解决问题,创造价值
设计师的现状
设计师的通病:1、感性思维、2、视觉思维,3、以个人为中心的主观思维。
现阶段设计师的思考和产出物是否有理性的思考作为基础,面对需求方的质疑,设计师能否用自己的理性思考来说服或者让需求方对于你的方案的理解的更透彻,显然对于设计师而言理性思维还是是不够的,更多的还是停留的感性层面的认知,视觉层面的美丑。
设计师之间的互相沟通,也仅仅停留在了视觉层面,第一眼看到的是视觉,没有思考视觉背后对应的框架层,以及对应的功能、业务、用户痛点,脱口而出的往往也是“哎呀,你这个做的不漂亮”“感觉不太好”
设计师面对背后的指点江山,内心也会有消极的情绪,“已经改了6遍了”“红色的不符合规范”“你懂什么”面对需求方的质疑,设计师感觉不知所措,甚至怀疑自己的审美,不利于提升设计师工作的积极性。
需求方看到设计方案的第一感觉也是从感性出发,不符合他的审美,同时也会认为,设计师就是撸图、切图,改一下成本很低的,让他改就改,他只是需求方的手。
面对以上的囧境,总体分析,感性思维对于人脑而言是成本最小的思维方式,消耗的能力很小,属于人类的潜意识行为,而理性思维是会消耗较大的能量,主观意愿性性非常大,需要经过缜密的思考才能得出结论,所以说视觉是每一个人在短时间内都可以指点的,甚至旁边走过的大妈都可以说她觉的不好看,但反过来讲感性层面的视觉又是非常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需要用理性思维挖掘支撑视觉的理性元素。
不同的设计需求
从需求角度来讲,设计师接收的需求按体量和性质两个方面分为四种:1、0-1的完整项目 2、产品功能的迭代 3、琐碎的需求 4、以体验为目标的逆向推动需求。
不同的需求,设计师需要思考不同的维度,了解不同层面的信息,和不同的人去沟通信息,了解需求的完整性。
0-1完整的项目需求
很多设计师都希望能参与到完整项目的设计中,成就感非常强,但是我们要思考自己是否对整个项目有立体的认知和了解。1、用户的特性 2、用户的需求 3、产品目标 4、设计目标 5、设计策略
用户特性:大家一般认为我们是建一个用户画像,但很多时候都是为了画而画,在谈论方案的时候就抛之脑后了,其实最重要是了解用户的认知心理和行为心里,简单的说就是用户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所有的设计方案都是在人的基本特性的基础上去延伸的,基于对于用户内心特性的了解,抓住主要矛盾点才能够更好的提出解决方案,对于用户特性的了解可以帮助设计师对于用户建立初步的认知框架。
用户需求:挖掘用户的需求,洞察用户的本真,而不是停留在用户嘴上的想要的东西。相信大家都听过关于跑的快的马和火车的故事。了解用户的需求,能够让设计师更早的参与的项目中,由被动变主动,在项目的初期围绕体验和业务提出自己的想法,须知设计师参与的时间越早,价值就越大。在之前形成的对认知框架可以进一步缩小范围去框定用户需求,同时对于用户特性和需求形成关联。
产品目标:了解产品给用户带来什么价值,给公司带来什么收益,设计师要平衡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学会在设计方案中去做取舍。设计师通过前期的项目参与,了解业务和产品,通过了解产品目标确定设计目标。
设计目标:助力产品目标、缩短操作流程,降低理解成本,提升信息获取效率,提升浏览体验,传递品牌价值/理念等等这些都是设计目标,在设计目标确定之后,以设计目标为基础确定设计语言、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卡片布局、品牌色使用、模块化布局等等,在设计策略的基础上确定设计DNA。最终建立在全面认知和理性分析的基础上的设计语言就诞生了。
通过以上的思考流程就完成了从大到小的理解、认知,得出的结论都是理性思考的支撑的成果。在确定设计DNA的基础上,再做到从小到大,从点到线,再到面,一步步构建完整的体验方案。坚持理性的思维贯穿始终,所有的讨论围绕用户展开,减少以自我为观点的批评和建议。
功能迭代
迭代功能也是一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关键点。在迭代功能的设计需求中设计师需要了解三个重要元素,1、产品问题(为什么有这个问题) 2、设计策略(怎么去做) 3,量化验证(解决了吗?)
产品问题(为什么):就是要了解为什么产品经理提出了这个需求,我们要继续深挖掘现在产品有什么样的问题,用户有什么建议?有什么样的痛点?是功能上的问题?还是体验上的问题?最后要去确定为什么会有这个问题。
设计策略(怎么去做):针对上述确定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方案,在此需要提醒设计师,需求方提出的是问题,而不是解决方案,所以我们需要思考 1、首先思考产品框架是否需要调整 2、设计语言是否统一 3、是否需要创新的表现形式,
量化验证(解决了吗):衡量设计价值,1、确定衡量设计指标 2,制定或者完善数据埋点方案,3,对比前后数据方案。在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就应该去思考设计方案的价值,以及怎么去证明,在确定这两个点的基础上去思考价值验证方案。通过什么方式可以验证设计的价值,需要什么人配合。
琐碎需求
在设计师的工作中数量最多的也是琐碎的需求,而这类需求出现的情况往往是需求方直接说出方案,没有明确的背景、原因,目标,然而琐碎的需求往往有重大影响力,并且衡量设计师的专业能力,所以在具体设计之前需要思考 1、需求产生的问题,和假定的方案,2、对问题进行系统化思考,3、“设计”方案 4、思考设计价值的可复用性。
需求产生的原因和假定方案:琐碎的需求通常是需求方直接找到设计,并且提出具体的可执行的方案,在这种情况下,需求方扮演了需求提出者和方案制定者,并且从内心认定设计的工作是一个低成本的工作,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不能直接进入到方案的设计中去,而是思考问题的真实性,方案的立体性,解决的是表明的问题还是本质的问题,否则就会使设计师进入到一个自我封闭的反复修改的怪圈中,带来的后果是,1、设计上无法和需求方达成共识,2、设计的价值降低 3、个人影响力无法建立。
对问题进行系统化思考:思考问题的逻辑性,从对应的业务目标和产品目标为基础思考产品操作流程层面,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是目标发生了变化?还是某个领导的主管意愿?同时还要思考是否还有相似的问题,通过系统化的思考,能够让自己对于这个问题的出现形成一个全面的认知。
“设计”方案:思考设计师能做什么,而设计的重点是思考,基于场景的维度思考需求方给出的方案的立体性,需要思考1、需求方的方案是否最优方案 2、是否还有其他方案 3、设计师还能做哪些事情。
设计价值的可复用性:针对上述需求的思考和理解,思考单一需求的解决方案和表达形式还可以应用在哪个模块和场景,从存在的场景和解决问题的角度思考,让设计方案从片面的解决单一问题到输出立体化的解决问题的模版方案。
设计团队驱动的需求
1、以产品目标为基础 2、以解决用户体验痛点为目标 3、理性分析推倒设计方案。
设计团队以体验为目标逆向推动体验需求,这是非常考验设计师本身的主管意愿、协作能力、影响力的时候,之前也听说设计师抱怨“我想优化一下界面的视觉,并没有得到支持“”我理性的分析,并且主动的提出了方案,然后也并没有得到资源和团队的支持,仅仅是停留在了方案”。在有限的开发资源和时间资源情况下,团队是否把资源向体验驱动方案倾斜取决于你的方案是否能够推动产品目标的实现,所以设计师要了解业务,了解产品目标,而每推动一步都是靠自己的理性分析去作证,设计师的理性分析需要做到每一步心中有数,才能提出完整且立体的方案。
明确产品目标:可以经常和产品同学沟通,了解产品的的目标和发展计划,了解后续的资源和时间排期,如果有机会可以和产品总监沟通,因为产品总监对于产品的发展目标有更深刻的理解,并且掌握了及时和准确的产品战略信息。
信息收集:通过和运营同学沟通,收集到用户反馈信息,通过数据埋点,了解现有产品背后的用户行为数据,相信会对你全面了解整个产品非常有帮助。
产品操作流程:在了解产品目标和用户痛点的基础上根据任务去拆解产品操作流程,分析关键流程中的漏斗转换率,基于流程中的每一个节点做分析,分析每一个用户体验点改善的可能性。
挖掘基于场景的用户痛点:在流程的基础上对节点做情景化分析,主动思考 1、用户的目标是什么 2、用户要做什么 3、用户能做什么 4、下一个场景是什么?基于场景去分析流程中的用户体验痛点。
验证设计价值:确定了基于场景体验痛点输出的方案,在此基础上做好衡量指标的设定,例如 1、新数据和老数据的对比 2,问题的解决程度 3、流程漏斗中各个节点的对比。
挖掘基于场景的用户诉求
1、明白人、场、需求三者的关系 2、思考方案如何解决用户的体验痛点 3、设计方案如何匹配6个特性 4、设计如何产生价值
挖掘基于场景的用户痛点,设计师必须明白三件事 1、用户 2、场景 3、需求,具有什么特征的用户在什么的场景中需要做什么事情,所有的思考都是围绕三个点展开,例如用户在这个场景中能不能完成他的目标,为什么不能完成?在这个场景中哪里的体验对于用户完成目标是不友好的,在这个场景中用户停留的多长的时间,为什么停留这么长时间?思考完成后,体验方案输出要匹配6个特性 1、信息框架 2、信息层级 3、视觉引导 4、品牌传递 5、产品统一性 6、视觉美观,合理的信息框架有利于用户理解产品,信息层级的合理性和视觉引导帮助用户流畅的获取信息,符合视觉美观和传递品牌价值的方案更容易和用户产生共鸣,增加用户粘性。方案完成之后需要做三件事 1、专家走查 2、用户测试 3、小流量测试 这三件事主要是帮助设计师提升设计方案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降低产品上线的风险性,最终设计产生价值,解决用户痛点。
设计总结
设计师在团队中发出声音的同时不能过于自嗨,我们需要明确 1、设计本身没有价值,必须依附于某个事物才能产生价值,2、设计只有解决了问题才能产生价值,比如为一种蛋糕设计了包装,在蛋糕销售的过程中向用户传递了产品的信息,让用户知道了蛋糕背后的品牌,包装就产生了价值,但包装本身没有价值,包装只是一个所料袋或者是一张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