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
作者:丹尼尔·戈尔曼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22361
“情商”,这个概念经常会看到或者听到,而我理所当然的理解为形容一个人会说话,社交能力很强,却一直没有认真的去查询和了解过。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对《情商》这本书的推介,在看完介绍语之后,才意识到自己的肤浅和无知,在深深的自我鄙视之后,毫不犹豫的把这本书购置到书架上面,在几天的补课过程中,彻底的刷新了认知。
我们每天都在与人交流,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问题,而拥有良好的情商是改善一个人人际关系的重要条件。这一点和我原来的自以为还是相差不远的,但是情商高绝不是我以为的那样不发脾气这么简单,如果这样的话,那些不懂拒绝的老实人岂不是情商高的不要不要的嘛。
情商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五个方面的能力:认识自己、管理自己、激励自己、认识别人、管理别人。由此可知,我原来的理解是多么肤浅了,只看到最终表现出来的外在形式(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和管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却没有发现这些能力是建立在深层的自我管理的基础之上的。如果你也和我一样想要发现和学习掌控自己的情绪,并达到最终理解并控制他人情绪的话,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情商》,了解情绪智力的构成。
1.情商是指控制情绪的能力,而情绪的构成是怎样的?又有怎样的功能
1)所有情绪都是行动的驱动力。
情绪的力量是强大的,我们的行为都是由各种情绪所驱动。比如生气时会因为心率加快的同时血液流向手部,所以才更容易摔东西发泄;恐惧时血液流向大块的腿部骨骼肌,以方便逃跑;而快乐时的一系列生理变化使大脑活跃度增强,为即将面临的任务以及朝着目标努力储备充足的热情和力量等,都说明了情绪直接引起生理反应,情绪可以调动体能。
2)情绪和理性的相互影响。
我们有两种心理,一种用来思考,一种用来感觉,这两种完全不同的认知方式互相作用,共同构成我们的心理生活。感性如心,理性如脑。理性和感性就如同一个跷跷板,有临界平衡点,也会有失衡的时候。感觉越强烈的时候,情绪对心理的主导作用就越强,理性的作用就越弱。所以我们说,当感觉强烈到影响我们思考的时候,需要从当前事务中跳出来,等情绪引起的生理反应平复之后再去应对。
情绪反应在亿万年的进化中保证我们不需要深入思考就能对当前的情况做出反应,也正是这些本能地行动才让我们生存至今,但在当今社会,我们更需要理性去压制这些根植于我们程序底层的情绪反应。
情绪对理性有着重要意义。情绪无时无刻不在引导我们进行决策,与理性脑通力合作,令思维本身有效或者失效。反过来,思考脑在情绪中扮演执行官的角色,当然情绪失控或者情绪脑蔓延的时刻除外。
没有情绪智力,思维就无法达到最好的效果。我们并不是要像常说的那样,抛开感性,拥抱理性,而是要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我们在生活中要有效地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准确的理解并明智地处理情绪的意义。
2.情商的本质
研究人员对情绪智力给出了详细的定义,我们来了解下情商的5个主要领域:
1)了解自身情绪。自我意识,即感受发生时能够识别到感受的发生,是情绪智力的基石。时刻监控情绪的能力是心理领悟及自我理解的关键。如果无法注意到自身的真实感受,我们就只能听命于感受的操控。
自我意识是对内在心理的持续关注,是自我观察,知道自身的情绪,也知道自己对该情绪的看法。
作者引用了一个日本古老的传说。有一次,一位好斗的武士质问一位禅师,让他解释何为极乐世界,何为地狱。禅师叱责道:“粗鄙之辈,何足论道!”
武士感到受了侮辱,暴跳如雷。他从刀鞘中拔出长刀,吼道:“如此无礼,我杀了你!”
禅师平静的回答:“彼为地狱。”
武士突然领悟到,禅师所说的地狱指的是他受到愤怒的控制,于是立刻平静下来,把刀插回刀鞘,向禅师鞠躬,感谢他的点拨。
禅师又说:“彼为极乐世界。”
武士顿悟到自身情绪的波动表明了情绪失控与意识到被情绪控制之间的天差地别。苏格拉底的警句“认识自己”,揭示了情绪智力的基石---意识到自身情绪的发生。
自我观察的初始阶段是,在情绪控制我们行为的同时,发展出一条平行的意识流,意识到正在发生的状况,而没有被吞没或者迷失在情绪之中。就好比你对某人勃然大怒,或者你在发怒时还出现了自省的想法“我感到了愤怒”,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是明显不同的。
2)管理情绪。恰当地处理情绪是一种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上的能力。情绪调节能力差的人常常受到痛苦情绪的困扰,而那些情绪调节能力强的人则可以更快地从生活的挫折和烦恼中恢复。
管理情绪的目的是实现平衡,节制,不做激情的奴隶。没有激情的人如同荒漠,而情绪失控又是病态的。关键是减少负面情绪,增加幸福情绪,而不是只维持一种情绪。我们的很多活动都是在管理情绪,比如休闲娱乐,我们选择的各种活动或消遣,都是让自身情绪放松的方法。
当意识到自己身处情绪困境之时,离开事件现场,等待肾上腺涌动逐渐消失,生理水平恢复平静的同时,告诉自己对当前状况提出反问:我现在的情绪是什么?因为什么原因让自己陷于当前的情绪状态?我本来的目的是什么?现在该怎么样去解决面临的问题?
这里的首要问题就是上面第二点所说的通过自我意识来发现自己的情绪,只有能够在情绪脑接管理智思考的时候,快速调动理性脑去有意识的分析自己,才能命令自己摆脱环境的影响离开事件现场,一个转身,就能让情绪回落以缓解生理冲动。
3)自我激励。为实现目标进行情绪控制,是集中精神、自我激励和控制以及创造力的关键。自我控制情绪即延迟满足和抑制冲动,这是所有成功的基础。个体如果能进入全神贯注的“涌流”(flow)境界,就会有出色的表现。拥有这种技能的人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会更加高产和高效。
热情,自信等乐观情绪对于提高成就具有引导作用。情绪确定了我们发挥各种内在心理能力的潜能界限,因此决定了我们的人生表现。情绪智力是一种处于主导地位的性向,它从正面或者反面深刻地影响着其他所有能力。
“涌流”是情绪智力的至高境界,涌流意味着情绪达到极致。在涌流状态,情绪不受一直和牵绊,而是积极,充满活力的,专注于当前任务,失去所有的自我意识,把心里常常惦记的健康,金钱甚至成功统统抛诸脑后。涌流是无我时刻,此时人们的表现达到了巅峰水平。进入涌流的重要途经是专注,涌流的本质是注意力高度集中。
4)识别他人的情绪。同理心是基本的“人事技能”,同样建立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之上。微妙的社会信号显示了他人的需要或欲望,有同理心的人对这些社会信号的协调性更强。
同理心,即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在人生的竞技场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没有同理心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道德的根源在于同理心,同理心是道德判断和行动的基础。如果一个人缺乏同理心,就不会感受到别人的痛苦。这些人在对受害者实施伤害时,同理心完全被蒙蔽了,这通常是加速他们暴行的情绪循环的一部分。
5)处理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艺术属于管理他人情绪的一部分。社交竞争力可以提高个体的受欢迎程度、领导力和人际交往的有效性。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的人在任何需要良好人际互动的领域都会有出色的表现,他们是社交明星。
只有在充分了解他人的感受之后,才能更好的调节他人情绪,拥有调节他人情绪的能力是处理人际关系艺术的核心,这要求情绪自控力达到一定的水平,自控是减轻自身愤怒和困扰,控制冲动和兴奋能力的开端。
3.情商的运用
1)1.男女情绪处理方式对婚姻的影响
男人和女人对于谈话有不同的要求和期望,男人喜欢谈论“事情”,女人则寻求情绪的关联。女人善于理解语言和非言语情绪信号,善于表达和交流感受,男人则不喜欢表达脆弱、内疚、恐惧和受伤害的情绪。女人比男人更具有同理心、更情绪化。所有这些性别差异表明,女性一般在婚姻关系中担任情绪管理者的角色,而男性对于维系感情关系这项任务看得没有女性那么重要。
离婚率的上升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因为情绪智力的下降,而是因为社会压力的逐步消解。离婚的坏名声、妻子对丈夫的经济依赖等,这些以往在维系婚姻关系甚至是最不幸的婚姻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因素逐步消失了。假如社会压力不再是维持婚姻关系的黏合剂,那么夫妇之间的情绪力量对于婚姻的存亡就变得更为关键了。
婚姻忠告,对男人:不要回避冲突,妻子发泄不满或者提出分歧,是为了维护婚姻的健康。避免太早提出实际的解决方法,安抚并让她明白你理解她的感受更重要。 对女人:可以抱怨他们的行为,但是不要进行人身攻击或者表达轻蔑。
2)工作环境中,离不开批评和被批评,然而人在压力下会变得愚蠢,在团队中无法控制怒火,对同事的感受麻木不仁,可能产生灾难性的后果。 而从某种意义上说,批评是经理人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同时也是他们最害怕、最想逃避的事情之一。如何提出批评和接受批评,对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同事满意度以及上司满意度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有技巧的批评也许是经理人传递的最有用的信息之一。
比如,一位公司副总裁这样对软件工程师说:“目前阶段的主要问题是你们的计划时间太长了,增加了成本。我希望你再仔细考虑一下这个提议,尤其是软件开发的设计标准,看看能不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项工作。”与恶意的批评相比,这种信息传递方式的效果截然不同。前者制造无助、愤怒和反抗,后者传递了改进的希望,并提出了相关建议。有技巧的批评,关注的是个人的行为以及日后改善的可能性,而不是把工作质量差归结为人格方面的原因。
书中作者还对被批评者提供了一些情绪方面的建议。首先,把批评看成是改进工作的有用信息,而不是人身攻击。其次,警惕自我辩护而不是承担责任的冲动。如果批评实在难以接受,可以要求暂停谈话,给自己留出一些时间进行消化,使情绪冷静下来。最后,他建议人们把批评看成是与批评者进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的机会,而不是采取敌对立场。
3)人们在进行协作的时候,不管是召开执行计划的会议,还是成立团队共同开发产品,都会体现出所谓的群体智商,即群体成员才能和技能的总和。团队完成任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群体智商的高低。
人们为了完成一项任务组建团队,团队中的每个人都具备一定的才能,群体智力不一定大于所有群体成员特定才能的总和,如果群体成员无法共享各自的聪明才智,群体智力还有可能小于成员才能的总和。工作的单元是团队而不是个人,情商是促使人们协调一致的技能。
4.情商培养,从娃娃抓起
1)父母和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
情绪智力是所有学习活动必不可少的基础。尽管情绪智力的形成贯穿个体的整个求学阶段,但塑造情绪智力要素的先机在人生的最早几年。父母的行为可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好奇心、学习兴趣以及对局限的认识,这些素质可以帮助孩子获得成功。
所以说家庭是个体情绪学习的第一个学校。我们在亲密的家庭环境下学会如何感知自己,感知他人如何对待自己的感受,我们如何看待这些感受,应当选择什么样的回应方式,以及如何理解和表达希望或恐惧。这种情绪教育不仅体现在家长对待儿童的言行举止上,还体现为家长通过处理自身情绪以及夫妇之间的互动,为儿童树立了榜样。
2)所有的父母都是爱孩子的,但是能拥有高情商并能妥善处理亲子关系的父母毕竟是极少数,当孩子受到伤害时,教孩子该如何面对,并帮助孩子摆脱困境,建立积极向上的心态,是我们必须探索和学习的。
正如畅销书《你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里面所说的那样:“所有的父母都会伤害孩子,谁都没有办法。孩子就像一只洁净的玻璃杯,拿过它的人会在上面留下手印。有些父母把杯子弄脏,有些父母把杯子弄裂,还有少数父母将孩子的童年摧毁成不可收拾的碎片”。童年期常见的煎熬,比如长期受到忽视、得不到父母的关注或关怀、被遗弃、受到排挤等,这些痛苦的记忆肯定会给儿童的情绪脑打下烙印,导致他们将来亲密的人际关系出现扭曲,充满泪水和愤怒。
3)既然没有完美的父母,我们都会对孩子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那么童年时期进行情绪管理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
气质决定了我们以消极或积极的情绪态度对生活作出回应。忧郁或乐观的气质倾向,和胆怯或大胆的气质倾向一样,出现在人生的早期阶段,这一事实有力证明了这种气质倾向也是由基因决定的。
虽然气质类型在个体出生时就已经确定,但在童年期,人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童年经验可以从积极的方向改变个体的气质类型。儿童时期父母的教育方式会把孩子的气质导向积极的方向。
最有说服力的情绪经验来自父母对孩子的言传身教。父母向孩子灌输的情绪习惯存在很大的差异,如果在一开始就让孩子接受情绪教育,就能培养必不可少的情绪技能,这将是影响孩子一生的重要技能。
5.帮助情绪不适的儿童摆脱困境
1)情绪盲指管理情绪的知识匮乏,情绪不适应环境,缺乏情绪竞争力。而情绪不适似乎是现代生活在儿童身上引发的通病。
没有哪个儿童可以免于情绪不适的风险。这无关贫富,情绪问题是普遍性的,所有民族、种族以及收入群体都是如此。特别是在受到经济问题困扰的家庭,父母双方不得不长时间工作,把儿童独自留在家中,与电视为伴;越来越多的儿童在贫困的环境下成长;单亲家庭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多的婴幼儿被留在管理不善的幼儿园,被人忽视。所有这些都意味着,亲子之间培养情绪竞争力的日常交流正在日益受到侵蚀。
2)父母忽视孩子,严厉、任意地惩罚孩子,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偏执或好斗。这些孩子最终暴力犯罪的可能性最高。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好斗儿童的心理倾向会使他们最后走上不归路。不过,及时的帮助可以改变这种心态,防止儿童走上违法道路。
很多好斗儿童对自己容易发脾气感到不快,因此很乐意学习控制脾气。当然,在气头上的时候,保持头脑冷静的做法,比如走开或数10下,等冲动的劲头过去,并不是自动产生的。孩子们通过角色扮演,比如乘公共汽车时遭到其他孩子的嘲弄,练习采取不同的回应方式。有个孩子说,他会瞪着惹怒他的男孩,对他说下次注意点,然后走开。这样他不需要和人发生争斗就施加了控制,并维护了自尊。
3)预防与远离抑郁。
悲观地看待生活中的挫折,感到无助或绝望,是抑郁症的来源。尽管抑郁的可能性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但最显著的变化出现在青少年群体。从青少年抑郁的起因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们在情绪竞争力的两个领域存在缺陷:一是人际关系技巧,二是以催化抑郁的方式理解挫折。
对于儿童来说,付出的代价远远不止抑郁症本身的痛苦。孩子通过与同龄人相处学会社交技能。比如,如果你想得到某样东西却无法得到,你应该怎么办。通过观察其他孩子如何处理这种情景,然后自己尝试。但是抑郁儿童在学校里往往是被忽视的人群,其他孩子很少和他们玩儿。
值得庆幸的是,种种迹象表明教导儿童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困难可以降低他们发生抑郁的风险。想要对抑郁症这样的精神疾病施加真正的作用,首先必须在孩子们得病之前就采取行动,真正的解决办法是提前注射心理疫苗,即: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困难可以降低抑郁的风险,不能放任焦虑、悲伤和愤怒等情绪,可以通过想法改变自己的感受。
4)情绪教育有关的课程名称包括:“社会发展”、“生活技能”、“社交与情绪学习”、“人际智力”等等。太多的问题都是由情绪引起的,学校引入情绪教育,应该以情绪和社会生活本身作为教育的主题,小处着眼,大处着手,这有利于预防很多问题的出现,而且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情绪课程融入现有校园生活的另一种方式是帮助老师重新思考如何教导犯错误的学生。儿童发展项目认为,学生犯错的时候恰好是把他们所缺乏的技能传授给他们的良机,比如教会学生控制冲动、解释自身情绪以及解决冲突,而且诱导比高压的方式更加有效。比如,老师看到三个一年级学生冲进餐厅,抢着排在队伍的第一位,这时老师可以建议学生猜一个数字,获胜者排在第一位。这种引导的即时效果是让学生认识到,他们可以用公平、公正的方式解决这种无关痛痒的争执,而更深层次的经验是争执可以通过协商来解决。从此以后,学生学会了在遇到类似争执的时候用这种方法解决问题(“我第一!”常常是低年级学生的通病,也可能出现在人生的很多时候,形式也许有所不同)。比起老师惯用的命令“停止!”,这种诱导更为积极有效。
读后随记
《情商》这本书把情商这个概念解释得很详细,总结得出情商的内涵为:
自我意识:识别和用语言描述感受,发现想法、感受和反应的联系;了解想法或感受是否主导决策;了解替代选择的后果;识别自身的优点和弱点,用积极而现实的态度看待自身。 情绪管理:认识到感受的起因,学习如何处理焦虑、愤怒和悲伤。对决策和行动负责任,遵守诺言。 同理心:一种关键的社会技能,理解他人的感受,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尊重人们对事物的不同感受。 建立人际关系:学会倾听,恰当地提出问题,在别人的言行及自身反应和判断之间进行区分;自信果断,但不愤怒或者哑忍;学会合作、解决冲突和协商妥协的技巧。可以简单的归纳成(认识自己、管理自己、激励自己、认识别人、管理别人)这5项能力。
智商是先天因素无法改变的,但情商是可以培养和习得而来的,尽管知易行难,但是在前进的路上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全书拆解到此,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