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白鲸》。在梅尔维尔生前,《白鲸》这本书不被人看重,直到20世纪以后,评论界才重新认识到这部作品的价值,并且给予了梅尔维尔应有的文学史地位。小说的故事梗概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讲述了他跟随“裴廓德号”捕鲸船,在船长亚哈率领下追击一条名叫莫比·迪克的白鲸,并且最终失败的故事。但是在看似简单的情节下,本书作者梅尔维尔穿插了众多的航海知识、捕鲸史、神话寓言、宗教故事、历史传记等。小说部分章节采用了戏剧的写作手法,借鉴戏剧独白的形式,让人物跳过叙述者,直接发出内心的声音,甚至在某些章节的写作方式上直接采用了剧本的形式。 《白鲸》的魅力,主要在于它的象征性和思想深度,梅尔维尔的历史兴趣与宗教情节都来源于家族传统,他的祖父辈是美国独立战争的亲历者,这使得他对美国这一新兴的国家有着超乎常人的责任感。用我们常听到的说法,可以叫作“主人翁意识”,因而对国家的历史与现状自然多了一份思考。家族传统的另一个方面是基督教新教的主要流派—加尔文教背景,19世纪的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加尔文教的影响力巨大,梅尔维尔便是成长于这一宗教氛围之中。至于超验主义,则是当时新兴的哲学思潮,爱默生是这一哲学思潮的主要推动者,由于超验主义的哲学思想与加尔文教的教义有所冲突,故而梅尔维尔试图通过《白鲸》回应这一思潮对他所信仰的宗教的挑战。关于上述这两个宗教和哲学概念,我们稍后会详细展开。 第一部分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白鲸》成了一部令人望而生畏的文学名著,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试着克服挑战,走入《白鲸》那波澜壮阔的文学世界中去。白鲸就如自然界中不可抗拒的力量,它是山,是海,温和时山明水秀,暴怒时就是灭顶之灾。它就在那里,怎么看它、怎么与它相处是你的问题。这涉及信念、信仰、欲望、哲学、宗教等诸多问题,十分发人深思。《白鲸》故事的开头有一句著名的开场白,“管我叫以实玛利吧”。以实玛利是故事的叙述者,通篇故事都是通过他的嘴讲出来的。而以实玛利这个名字,又是《圣经·旧约·创世纪》中的人物,有“被社会遗弃之人”的意思。梅尔维尔用这个宗教人物的名字命名小说的叙事者,意在借助这个名字背后的引申义,讨论人与社会之关系这一宏大命题。 《白鲸》中的以实玛利每当嘴角变得狰狞,心情变得抑郁,想要打破社会道德规范时,便选择出海以平复沸腾的血液。只有在大海上,他才能抑制自毁的冲动,获得灵魂的平静。可见小说中的以实玛利,并不是被社会遗弃,而是主动摒弃社会关系,在大海、在自然中寻求灵魂的平静。因而,仅仅是通过为小说叙事者命名这一简单的技术环节,梅尔维尔就把宗教与哲学命题悄无声息地抛了出来。《白鲸》中的以实玛利究竟是被社会遗弃还是自觉地隔断与社会的关系?个体要怎样确立自我的存在?人与自然、人与上帝之间又要如何相处?这些问题构成了小说的基调,同时预告了小说的阅读难度。 故事从以实玛利决定要到捕鲸船上去当一名水手开始。他来到马萨诸塞州东南部的港口新贝德福,这是当时新兴的捕鲸大港。他在那里认识了魁魁格,一个来自南太平洋的岛民、异教徒。魁魁格原本是当地的土著王子,由于渴求文明而偷偷随船队来到美国,在目睹了文明的卑鄙与丑陋之后投身捕鲸业,如今是一个标枪手。魁魁格外貌举止怪异,内心却极为善良,以实玛利形容他崇高、质朴,毫无文明人的虚伪和甜言蜜语的奸诈。之后两人结伴来到南塔开特,在一艘名叫“裴廓德号”的捕鲸船上找到了差使。在经历了一系列出海前的准备之后,他们终于扬帆启程,此时小说已经用去了21章的篇幅。 故事的主要部分,发生在“裴廓德号”上。捕鲸船开拔已经有了一段日子,神秘的船长亚哈才在故事中露面。他也是故事的主角。这个五十多岁,高大、结实的男人,装着一条鲸骨做的假腿,久经风霜的脸上有一条灰色的疤痕,神情中时常透露着抑郁和苦恼,气场强大,显示出凛然不可侵犯的尊严。以实玛利说,亚哈是个“伟大的、不敬神却又像神似的人物”。亚哈最具辨识度的特征是他的假腿,一条白色的、用抹香鲸额骨制成的假腿。这条假腿正是他仇恨的来源,先前在追击被人们称为“莫比·迪克”的白色巨鲸时,亚哈被咬断了一条腿,之后他就一直用鲸鱼骨制的假腿代替,而且发誓一定要捕杀莫比·迪克。第36章是小说的第一个高潮,亚哈召集众人,要求他们立下誓言,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要击杀莫比·迪克,这也是小说中第一次正面提及白鲸的形象。在此之前,我们只能通过以实玛利听到的传闻,隐约地知道些白鲸的信息。据说它有雪白异常的、皱着的前额,高高的、金字塔似的白色背峰,曾经无数次逃脱追捕,浑身挂满了标杆箭头。 通常的抹香鲸都是灰色的,但是白鲸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白色外表,这也是小说中文名“白鲸”的由来。它的白色,在小说中既充满恐怖意味,又带有神秘色彩。不过,莫比·迪克与寻常抹香鲸最大的不同还不在于外表,而是内在。梅尔维尔形容莫比·迪克有种“充满机智的阴险”,不仅会主动攻击捕鲸船,甚至还会戏弄捕鲸人。所以,梅尔维尔赋予了白鲸“莫比·迪克”这个名字,其实是在暗示读者,它并非单纯的鲸鱼,在它身上有着人性的某种特征,一种包含戏剧般张力的阴暗与狡诈。亚哈为什么这么执着地想要捕杀白鲸?就是因为在他看来,击杀白鲸不仅为了复仇,更是与某种抽象的恶对抗。莫比·迪克与亚哈的仇恨纠缠,有着非常复杂的意味。很多后世的分析者都喜欢说,除了恶以外,白鲸又是神性的象征,是上帝意志的体现,是自然的化身。就如同小说叙事者以实玛利名字背后矛盾、对立的象征意义一样,在白鲸身上,梅尔维尔同样赋予了多重的象征意涵。他将人、神、魔的性质都赋予了白鲸莫比·迪克,因而创造了美国文学史中内涵最为复杂、深刻的一个文学形象。直到今天,人们依然在讨论莫比·迪克身上多重的象征意义。今天为你解读的书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名著《白鲸》。在梅尔维尔生前,《白鲸》这本书不被人看重,直到20世纪以后,评论界才重新认识到这部作品的价值,并且给予了梅尔维尔应有的文学史地位。小说的故事梗概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讲述了他跟随“裴廓德号”捕鲸船,在船长亚哈率领下追击一条名叫莫比·迪克的白鲸,并且最终失败的故事。但是在看似简单的情节下,本书作者梅尔维尔穿插了众多的航海知识、捕鲸史、神话寓言、宗教故事、历史传记等。小说部分章节采用了戏剧的写作手法,借鉴戏剧独白的形式,让人物跳过叙述者,直接发出内心的声音,甚至在某些章节的写作方式上直接采用了剧本的形式。 《白鲸》的魅力,主要在于它的象征性和思想深度,梅尔维尔的历史兴趣与宗教情节都来源于家族传统,他的祖父辈是美国独立战争的亲历者,这使得他对美国这一新兴的国家有着超乎常人的责任感。用我们常听到的说法,可以叫作“主人翁意识”,因而对国家的历史与现状自然多了一份思考。家族传统的另一个方面是基督教新教的主要流派—加尔文教背景,19世纪的美国新英格兰地区,加尔文教的影响力巨大,梅尔维尔便是成长于这一宗教氛围之中。至于超验主义,则是当时新兴的哲学思潮,爱默生是这一哲学思潮的主要推动者,由于超验主义的哲学思想与加尔文教的教义有所冲突,故而梅尔维尔试图通过《白鲸》回应这一思潮对他所信仰的宗教的挑战。关于上述这两个宗教和哲学概念,我们稍后会详细展开。 第一部分 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白鲸》成了一部令人望而生畏的文学名著,而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试着克服挑战,走入《白鲸》那波澜壮阔的文学世界中去。白鲸就如自然界中不可抗拒的力量,它是山,是海,温和时山明水秀,暴怒时就是灭顶之灾。它就在那里,怎么看它、怎么与它相处是你的问题。这涉及信念、信仰、欲望、哲学、宗教等诸多问题,十分发人深思。《白鲸》故事的开头有一句著名的开场白,“管我叫以实玛利吧”。以实玛利是故事的叙述者,通篇故事都是通过他的嘴讲出来的。而以实玛利这个名字,又是《圣经·旧约·创世纪》中的人物,有“被社会遗弃之人”的意思。梅尔维尔用这个宗教人物的名字命名小说的叙事者,意在借助这个名字背后的引申义,讨论人与社会之关系这一宏大命题。 《白鲸》中的以实玛利每当嘴角变得狰狞,心情变得抑郁,想要打破社会道德规范时,便选择出海以平复沸腾的血液。只有在大海上,他才能抑制自毁的冲动,获得灵魂的平静。可见小说中的以实玛利,并不是被社会遗弃,而是主动摒弃社会关系,在大海、在自然中寻求灵魂的平静。因而,仅仅是通过为小说叙事者命名这一简单的技术环节,梅尔维尔就把宗教与哲学命题悄无声息地抛了出来。《白鲸》中的以实玛利究竟是被社会遗弃还是自觉地隔断与社会的关系?个体要怎样确立自我的存在?人与自然、人与上帝之间又要如何相处?这些问题构成了小说的基调,同时预告了小说的阅读难度。 故事从以实玛利决定要到捕鲸船上去当一名水手开始。他来到马萨诸塞州东南部的港口新贝德福,这是当时新兴的捕鲸大港。他在那里认识了魁魁格,一个来自南太平洋的岛民、异教徒。魁魁格原本是当地的土著王子,由于渴求文明而偷偷随船队来到美国,在目睹了文明的卑鄙与丑陋之后投身捕鲸业,如今是一个标枪手。魁魁格外貌举止怪异,内心却极为善良,以实玛利形容他崇高、质朴,毫无文明人的虚伪和甜言蜜语的奸诈。之后两人结伴来到南塔开特,在一艘名叫“裴廓德号”的捕鲸船上找到了差使。在经历了一系列出海前的准备之后,他们终于扬帆启程,此时小说已经用去了21章的篇幅。 故事的主要部分,发生在“裴廓德号”上。捕鲸船开拔已经有了一段日子,神秘的船长亚哈才在故事中露面。他也是故事的主角。这个五十多岁,高大、结实的男人,装着一条鲸骨做的假腿,久经风霜的脸上有一条灰色的疤痕,神情中时常透露着抑郁和苦恼,气场强大,显示出凛然不可侵犯的尊严。以实玛利说,亚哈是个“伟大的、不敬神却又像神似的人物”。亚哈最具辨识度的特征是他的假腿,一条白色的、用抹香鲸额骨制成的假腿。这条假腿正是他仇恨的来源,先前在追击被人们称为“莫比·迪克”的白色巨鲸时,亚哈被咬断了一条腿,之后他就一直用鲸鱼骨制的假腿代替,而且发誓一定要捕杀莫比·迪克。第36章是小说的第一个高潮,亚哈召集众人,要求他们立下誓言,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要击杀莫比·迪克,这也是小说中第一次正面提及白鲸的形象。在此之前,我们只能通过以实玛利听到的传闻,隐约地知道些白鲸的信息。据说它有雪白异常的、皱着的前额,高高的、金字塔似的白色背峰,曾经无数次逃脱追捕,浑身挂满了标杆箭头。 通常的抹香鲸都是灰色的,但是白鲸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白色外表,这也是小说中文名“白鲸”的由来。它的白色,在小说中既充满恐怖意味,又带有神秘色彩。不过,莫比·迪克与寻常抹香鲸最大的不同还不在于外表,而是内在。梅尔维尔形容莫比·迪克有种“充满机智的阴险”,不仅会主动攻击捕鲸船,甚至还会戏弄捕鲸人。所以,梅尔维尔赋予了白鲸“莫比·迪克”这个名字,其实是在暗示读者,它并非单纯的鲸鱼,在它身上有着人性的某种特征,一种包含戏剧般张力的阴暗与狡诈。亚哈为什么这么执着地想要捕杀白鲸?就是因为在他看来,击杀白鲸不仅为了复仇,更是与某种抽象的恶对抗。莫比·迪克与亚哈的仇恨纠缠,有着非常复杂的意味。很多后世的分析者都喜欢说,除了恶以外,白鲸又是神性的象征,是上帝意志的体现,是自然的化身。就如同小说叙事者以实玛利名字背后矛盾、对立的象征意义一样,在白鲸身上,梅尔维尔同样赋予了多重的象征意涵。他将人、神、魔的性质都赋予了白鲸莫比·迪克,因而创造了美国文学史中内涵最为复杂、深刻的一个文学形象。直到今天,人们依然在讨论莫比·迪克身上多重的象征意义。
昨天看了一个视频,中国首次在南海发现鲸落(注:指鲸鱼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有一句话叫“一鲸落万物生”,因为鲸身体庞大,它死了以后可以养活很多小动物。我觉得跟“解封”这个情景蛮适合的。“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鲸落也算是一种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