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在诸如酒水包装、快递等上面看到“易碎品”、“小心轻放”等字样,物品以此宣告它们的脆弱性,表明它们是需要被细心呵护的。
我们有没有想过,易碎、或者说脆弱的反义词是什么?
对此作者塔勒布提出了他的洞见:从逻辑上说,与“易碎”包裹截然相反的包裹上应该标注“请乱扔乱放”或者“无须小心”的字样。包裹里的东西不但不会受损,还会从颠簸和各类撞击中受益。
他将此命名为:反脆弱性。
反脆弱是一种在挫折中成长的能力。心理与医学中有一种被称为创伤后成长的现象,这是与创伤后压力综合征相对立的一种现象,指的是人们在受到过去事件的伤害后重新振作并超越自己。
对创伤的过度反应所释放出来的多余能量成就了成长!
我们该如何理解反脆弱?从个体的角度讲,它体现为某种状态,某种过度反应的状态。
我们都喜欢空闲的时间,不是吗?我们为此抱有雄心,终于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了,就让我大展拳脚吧。
可是呢,结果往往是什么?大多数人的空闲时间大概都会被浪费掉,因为空闲时间会让他们无所事事、懒惰、无心向学,而忙碌的时候,一旦他们忙起来,他们往往会更容易体会到对其他事物的忽视,并在其他任务上也表现得更为积极。
一个更浅显的例子,过度反应机制或类似的机制会使我们在有一点点背景噪声的地方更好地集中精力,就好像对抗这些噪声的行为可以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一样——想想火车站聚精会神看书的那个你吧。
怎么会这样?塔勒布告诉我们,这是我们对冗余的应用造就了过度反应,以冗余的形式呈现了自我反脆弱性。
而时间充足为何让我们无所事事?正是因为我们获得了更多的冗余而无处安放;所以无聊、徘徊、惆怅。
那么,反脆弱性就是指的对事物的过度反应造就的成功与成长么?
反脆弱还有更本质的意义。
想想我们与一块铁片的区别。当遭受压力时,各自会有怎样的反应?调节或是折损?非生物体,也就是没有生命力的物体,在压力下往往会衰竭,或者折损,鲜有例外。我们却可以新陈代谢、自我修复。这是生命与非生命体的区别。
我们从于我们人类而言最宏大的尺度——进化——来理解这种反脆弱性。
在本卷第四章作者起了一个奇怪的名字:杀死我的东西却让其他人更强壮。它指的是,某些人的反脆弱性需要牺牲他人的利益来换取。在一个系统中,为了其他单元或者整体的利益,往往有必要牺牲某些单元——脆弱的单元或者人。
这是什么意思?
塔勒布举了一个餐馆的例子加以说明,餐馆往往是脆弱的,它们会相互竞争,但正因为如此,当地的餐馆集群才具备了反脆弱性。如果个别餐馆的竞争能力强,永远不会倒闭,则整体餐饮业务将陷入停滞或衰退,提供食物的品味不会好过食堂的饭菜—我是指苏联式的食堂饭菜。此外,它还会受制于系统性短缺,时不时地陷入严重危机或需要政府救市。所以,餐馆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无不取决于餐馆本身的脆弱性。
与餐馆类似却更复杂灵活的人类进化又是什么场景呢?
面对大自然,生命是一株脆弱的苇草。然而,虽然生命有机体本身是脆弱的,但它遗传给新生命的基因编码却具有反脆弱性。而这正是生命进化背后的逻辑。
具体到生命本身,一部分人的反脆弱实际上是以其他人的脆弱为代价获得的,大自然淘汰掉不能适应环境的个体,其他个体从失败个体的错误中汲取教训,从而进化(变异)出得以生存的能力基因。
这便是进化的反脆弱性:它喜欢压力、随机性、不确定性和混乱,——而个体生物则相对脆弱,基因库正是利用冲击来确保优胜劣汰,提高整体的适应力。
对我们个人来说,当然是愿意做那个具有反脆弱能力的“选民”,这里要记住一点:反脆弱青睐变化、波动、随机性。将压力视为信息、从错误汲取知识、尽快投入新的历程是“选民”该有的素养。
从以上陈述我们不难看出,个人与集体利益并不兼容;作者对此也评论道,加总(整体)的特征与各部分的特征并不相同——实际上,整体更希望局部受到伤害,冷酷无情才是进步的引擎。所以,如何看待我和我们?
我想,正如反脆弱显现为一种心态,心态的平和是最重要的。拥有对反脆弱性的追求,又坦然接受可能失败的事实(命运),或许是最好的态度。
正如作者在卷末诗意而真诚的诉说: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将遭受失败、轻慢和贫困,但是我们非常感谢你们为了人类的繁衍与他人成长而承担的风险和做出的牺牲。你们正是反脆弱性的来源。
坦然的做一个暂时维持了自我的人,或接受自我的失败,因为在人类的集体中,我们同时也是你们,我们也将随时成为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