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孤单、孤独、独处
孤单、孤独、独处,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混淆了概念。在我看来,孤单是只有我一个人,心里是寂寞空虚的;而孤独就是即使是在喧嚣人群中,即使是独自一人,感觉到自己是个独立个人,不融于周围的环境,仿佛世界就只有自己,而自己是有自我的。独处,就是一份享受孤独的能力,也许你是孤单的,耐不住寂寞,急需成群结队的寻求安全感,那么你还没有发现孤独的珍贵,没有感受到独处的强大力量。
(二)如何独处
《如何独处》里问道,如何勇敢地紧握手中那份微小但弥足珍贵的力量,如何平静温暖地独处?
我原本以为就是一个人静静地待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就是独处了,然而是肤浅的,那只是一种休息。当你在看书的时候,即使外面有鸟鸣声,装修声或孩子打闹声,你也不会觉得吵闹,反而是更专注于那本书的一句一话,脑海里映出作者绘出的画面,心里感受在人物的人生经历。当你在冥想的时候,你身体在静止,但是脑袋和心都在运作,用脑袋感受你的一天,你当下的感受,你对外对内的感觉,感受着心跳的频率。当你在品茶饮酒时,暖热的茶醇香的酒从嘴唇、舌头、到口腔停留片刻,再到喉咙进入胃里,感受那缓缓流动的液体给你带来的清香和浓烈,用心体会当下的感受。这一切都是觉察和觉知,觉察自己的行为,觉知自己的想法,从而体验生活中看似非常普通的一个时刻、一个行为、一个事件,审视着感悟着自己的人生。
《孤独》里引用了蒙田的一段话:我们必须保留一处小小的避世之所,它完全属于自己,丝毫不受打扰。在这里,可以找到真正的自由,远离尘嚣,回归孤独。
(三)独处的方式
孤单的一个人,如果可以不关注自己的寂寞,不去在意身边的环境,放下寻求安全感的念想,找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想做的事情,沉下心,安安静静的去行动。当你停下的时候,你会发现不到时间的流逝,发现不到白天黑夜的变换,发现不到自己可以如此的专注,这就是独处的能力,也是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美好,因为没有人可以参与其中,只有你自己。
在读《孤独》这本书时,就想到自己下班之后去海边散心,坐在岸边的石墩上,旁边停靠着货船,看着夕阳使得海面从冷色到暖色的渐变,听着船鸣叫,万家灯火亮起暖光,这一切都在眼前耳边,而我感受到那一瞬间,我不在那里,飘走了,迷失了,不知道在哪里,但是我却很舒服,很轻松,那是一刻纯粹的美好。
独处的能量蓄满之后,你可以充满活力的去追寻繁华都市生活,置身在热闹的朋友寒暄中,更加能融入和感受当下群体的力量和人际关系的温暖。也许没有伟大的音乐家、作家、画家那样的毅力完完全全沉浸在孤独的创作之中,依旧是需要吸取尘世的喧嚣,和人际关系的能量传递。
一个人能否独处,就是看自己是否有觉知的能力,觉察自己内心最深处的需要、情感和冲动。独处的时间都是自己的,也是自己的个人生活,享受孤独是一种难以言喻的满足和幸福。
(四)亲密关系中的独处
记得《岛上书店》里有一段话曾经让我感受到非常孤单,“因为从心底害怕自己不值得被爱,我们独来独往,然而就是因为独来独往,才让我们以为自己不值得被爱。有一天,你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你会驱车上路。有一天,你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你会遇到他(她)。你会被爱,因为你今生第一次真正不再孤单。你会选择不再孤单下去。” 其实我们享受孤独,拥有独处的能力,并不是要独来独往,一个人孤单的过下去。而是在他(她)还没出现之前,我依然可以一个人过好自己的人生,让自己变得独立自主,可以享受每一段不曾回头的孤独,接纳当下的自己,变得越来越好,迎接匹配那时的我的那个人。
纵使是亲密关系中,仍然要保留自己的个人空间,同样,给予对方所需的个人空间,在自己的空间里觉察是否可以脱离那个人还能享受人生,觉察是否那个人在的时候,世界和生活都在潜移默化的改变,觉察两个人的生活模式在调整,带着觉知走进自己的人生,会更多的认识自我,了解自我和彼此。独处时间满足后,就会发现更享受亲密关系带来的甜蜜、欢乐和温暖。如果我们不能跟自己相处,不能与自己链接,那么依靠他人来过活的话,只会互相增加压力和负担,其实也就是不懂得如何与他人相处。
(五)结尾
《孤独》一书中以诗人华兹华斯的《序曲》的诗句作为结尾:
世界仓促,让我们与更好的自己,
日益疏离,在时光中间渐渐萎靡,
厌了世事,倦了欢愉,
唯有孤独,多么温和,多么仁慈。
愿你也能找到自己的孤独,享受独处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