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求学多年,故乡明晃晃的月亮依旧挂在心头。这大概是所有中国人共有的怀乡心结:月是故乡明。
最早是谁把明月和思乡联系在了一起,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望月抒怀已经刻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妇孺皆知传唱至今的名篇佳句。
每年盛夏,都市里酷暑难耐,我都会回农村老家避暑。老家是地处偏远的小山村,有着北方农村固有的壮阔,无边无际的蓝天下是同样一望无际的平原。
夜里睡在靠近窗户的小床上,窗户全都打开,有清凉的山风落在赤裸的脊背上。这清凉不同于空调制造的冷气,它仿佛沾染了明月的清凉,能吹进人的心里。失眠的夜晚,我就望着玻璃窗外,看月亮一点一点地爬上山头,直至月挂中天。想象着这风怎样轻盈地穿过漫山遍野的野花,穿过山脚下的碧波浩荡的玉米地,穿过村子里错落有致的低矮房屋,最后穿过我卧室的窗户,落在我的小床上。
我习惯晚睡,因为经常在深夜写稿。此时我正坐在一台老式的缝纫机前,寂静的深夜,除了偶尔传来几声犬吠,就是我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的声响。这台缝纫机是母亲当年的陪嫁,母亲曾在上面为我们姐弟三人赶制过冬的棉衣,如今我坐在上面用文字编织梦想,几十年的光阴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过去了,可月亮的清辉依然透过玻璃洒在上面,几十年如一日,不曾改变。
有时候眼睛累了就合上电脑,抬头便是明月,像是一枚晶莹剔透的白玉悬在深蓝的夜幕,心里感觉是凉凉的,像是浸在秋天的澄澈的湖水里。都市里没有这样晶莹透澈的月亮,都市里有雾霾,有数不尽的霓虹灯,所有的人都在低头匆匆地赶路,天上的月亮也黯然失色。
小院里种了一畦韭菜,月光下是浓浓的墨绿色,在葳蕤地生长。还有一棵苍老的香椿树,据说是我爷爷亲手种下的,此刻月亮正挂在最高的树梢。挺拔的树干在月光里亭亭玉立,落下来就是斑驳的树影,想起苏轼《记承天寺夜游》里的千古名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又想起《红楼梦》里大观园中秋月夜品笛赏桂花,那是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的意境。
赶完一篇稿子,披着月光入睡,躺在床上又感受到了山风的清凉。
睡了四个多小时,被父亲轻轻推醒,于是同父亲一前一后扛着锄头下地干活。
玉米尚不足半米高,我和父亲小心翼翼地锄去地里的杂草。锄地的间隙,我抬头远望,东方天空是浅浅的鱼肚白,西方天空却挂着一轮明月,如同天空的眼睛,澄澈明亮。
鱼肚白渐渐变成殷红,然后淡淡的金色,最后是红色的朝阳冲破云霞。月亮却渐渐变得透明,最终淹没在天空的蓝色里。
而心里的明月却越来越清晰,像是一枚印章,永远地印在心里。那印章上刻着五个朱砂小字:月是故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