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汉征辽是接受招安后的第一战。这部分故事当然是虚构的,历来读者对此兴味索然。说实话可读性确实差了很多,但也不是全无精彩之处,有很多细节还是值得注意的。
首先我们需要要了解一下历史背景——辽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辽国的另一个名称是契丹,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这是《天龙八部》中大英雄萧峰的故乡。契丹族是发源于东北地区的一支游牧民族。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称帝建国,国号契丹。这个时候中原地区正处于唐朝灭亡后的五代混乱时期,大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还没有出生呢。947年契丹南下中原,攻占后晋的首都开封府,辽太宗改国号为大辽。1125年辽朝被女真族建立的金国所灭,契丹族分解、融入到其他民族,契丹族从此消失。
960年赵匡胤建立北宋王朝,结束了五代纷争。北宋自建国以来,就面临着辽国这个老牌对手。这个对手虽然在经济上不是宋王朝的对手,但是在军事上对北宋形成相当大的威胁和困扰。家喻户晓的杨家将抗辽的故事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产生的。
辽朝统治中期出现了一位杰出的女性,这个女人就是大名鼎鼎的萧绰萧太后,她带领辽朝进入全盛时期。此时辽对宋战争屡屡获胜,俘获号称杨无敌的宋朝名将杨继业。 1004年,萧太后亲率大军深入宋境,直抵开封门户澶州。宋廷一片惶恐,宋真宗畏敌,欲迁都南逃,北宋局势岌岌可危。此时大宋也同样出了一位历史巨人——宰相寇准。寇准极力主战,劝谏宋真宗御驾亲征,宋军终于在澶州击败辽军。历史有时候真的很有趣,如果不是寇准的力挽狂澜,宋朝说不定提前进入南宋时代。
1005年,宋辽订立和约,从敌对关系转为兄弟之邦,这就是著名澶渊之盟。从此宋、辽两朝和好达一百二十年之久,边境上只有小规模摩擦,并无大的战事。宋江奉旨征辽是在宣和四年,也就是1122年,此时辽朝的灭亡已经进入倒计时。辽国被新崛起的金国搞得焦头烂额,当然不可能有余力入侵北宋的山后九州(实际山后九州是属于辽国领土)。
说到宋辽关系,有一个无法回避的历史遗留问题,就是燕云十六州。宋江征讨的目标对象就是这个地方。辽国从五代建国到灭亡前期,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究其原因就在于燕云十六州。
燕云十六州是指:幽州、顺州、儒州、檀州、蓟州、涿州、瀛州、莫州、新州、妫州、武州、蔚州、应州、寰州、朔州、云州。大致相当于今北京、天津全境,山西和河北的北部地区。燕云十六州的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在太行山北支的东南,称为“山前”,其余九州在山的西北,称为“山后”。
从地图上看,燕云十六州的很多地方(尤其是山前七州)都在长城以南,也就是说契丹已经越过了长城这道防线,进入坦荡的华北平原,整个河北地区已经无险可守,直接暴露在敌人的铁蹄之下。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北宋皇帝的痛苦,时刻有人在卧榻之侧酣睡,而且这个酣睡的人还是一个强壮有力的魁梧大汉,他翻个身子、打个呼噜都让人心惊肉跳好几天。燕云十六州既是北宋王朝的一大心病,也是一个耻辱。施耐庵安排宋江征辽表现了人们对统一王朝繁荣昌盛的向往之情,也算是聊以自慰吧。
宋江的军马驻扎在开封城外的陈桥驿,大军出行之际却发生了一件很敏感的事情。一个步军军校不满中书省的厢官克扣酒肉,双方发生口角。这个军校是一个非常有血性的汉子,一怒之下将这个厢官杀了。
这件事情可大可小。当时宋江和梁山好汉其实是处于一个相当尴尬的地位。梁山全伙接受招安后,朝廷不但没有给任何官职和封赏,反而意图拆散、收编他们的军马。宋江等人当然不可能同意,手上无兵,那不是任人拿捏吗?朝廷对此是有猜忌的,在这个敏感的时刻,却发生了杀死朝廷命官的事情。如果被有心人抓住把柄,安上一个造反的帽子,那后果是很严重的。
关键时刻吴用表现出了非凡的危机公关能力。他采取了三个措施:第一,将军校斩首;第二,勒兵听罪,摆出任打任杀的姿态;第三,打通宿太尉的关节,提前给皇帝打了“预防针”。这三个方面是面面俱到,无懈可击,唯一要付出的代价就是杀了军校。
这件事情必须要给朝廷一个交代。从理性上来讲,杀了军校是最好的选择,但是怎么杀却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活。因为军校虽然有错,但是事出有因,而且他捍卫的是梁山的荣誉,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就随便杀了是难以服众的,甚至会影响军心。
宋江亲自出面,是时候表演一波真正的演技了。还是毫无新意的一招——哭。宋江演哭戏绝对是一秒入戏,根本不需要任何酝酿。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时候是真哭,宋江滴泪斩小卒却至少有一半是假的。这个案例与曹操割发代首、刘备摔阿斗有异曲同工之妙,看似情真意切、无比重视,其实根本没有付出任何代价就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闲话少说,且看两军对垒。第一战发生在檀州(今北京市密云区)。辽兵都是北方汉子,人高马大,四肢发达。就武力上来说,其实并不容易对付,但是有张清这个开挂的存在,两军对阵的时候,飞石打人,无往不利。再加上水军相当给力,没有费多大力气就拿下檀州。
第二战发生在公孙胜的老家蓟州(今天津市蓟州区),这里是罗真人的道场。蓟州之战也没有什么亮点,采取的战术还是攻打大名府那一套。时迁和石秀潜入城中四处放火,里应外合之下轻松破敌。此战时迁和石秀是首功,尤其是时迁的飞檐走壁神功再次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失去檀州和蓟州对于辽国来说已经是伤筋动骨了。双方暂时停战,这个时候有一个小插曲——辽国派人来招安。条件给的相当优厚,相比宋徽宗的小肚鸡肠,辽国还是相当大气的,高官厚禄,重金赏赐。
前面讲了宋江等人所处的境况不容乐观,接受招安后不但无官无爵,还受到猜忌,要说没有一点郁闷是不可能的。抛开忠义思想的束缚和世人的看法,仅仅从理性的角度来看,接受辽国的招安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宋江虽然严词拒绝,但其实是有所动心的。因为吴用已经把话挑明了,可以接受。吴用和宋江向来是一条心,吴用的话就代表宋江所想。但是事情没有这么简单,这个事情处理不好甚至会造成内部分裂,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背上一个叛国的骂名。
这个时候宋江是有些迷茫的,人在迷茫的时候自然会问路神仙。正好身边有一个现成的神仙——公孙胜的师父罗真人。
宋江最关心的是自己的生死和前程问题,这个问题罗真人貌似给出了明确答案但又云山雾罩。“生当封侯,死当庙食,亡必正寝,尸必归坟。”这是宋江的最终命运,貌似很完美,宋江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放了下来,不料罗真人马上反转,又冒出一句:“一生命薄,不得全美。”
这句话在宋江心里留下老大一个疙瘩,想要再问,罗真人只留下四句法语:“忠义者少,义气者稀。幽燕功毕,明月虚辉。 始逢冬暮,鸿雁分飞。吴头楚尾,官禄同归。”第一句可能是指梁山好汉,也可能是说朝廷上下,或者二者都有;第二句的关键是个“虚”字,意思是征辽完毕还是虚忙一场;“始逢冬暮”指的是方腊,“鸿雁分飞”是说梁山好汉各奔东西、生死相隔;至于“吴头楚尾”,原文第111回很明确地解释了这个概念,就是指万里长江的金山和焦山。金、焦二山位于润州(今江苏镇江),因为这个地方处于吴地上游,楚地下游,如首尾相衔接,所以叫吴头楚尾。那么第四句大概的意思就是:征讨方腊结束后可以获得荣华富贵,但是这些最终还是随着人的死亡而消亡。
虽然从罗真人那里没有得到确切的答案,但是打消了不少疑虑,宋江决定一条道走到黑。既然做了决定,接下来就简单了——诈降。霸州之战把“兵不厌诈”发挥到了淋漓尽致。梁山排行前三的头领轮番上阵,真正诠释了什么叫做戏如人生。首先是宋江深入虎穴,把辽国君臣骗得团团转,接着吴用轻松骗开了霸州的门户文安县,最后卢俊义和宋江在霸州城下演一场对手戏。卢俊义甚至借此机会半真半假地把宋江骂了个狗血淋头。
宋军气势已成,兵锋所向,势如破竹,很快又拿下幽州。接下来将会直面敌方最大的Boss——上将兀颜。按照套路,大Boss出场之前都会来两波送经验的。第一波送经验的是兀颜的长子。这一阵是斗阵法,神机军师朱武在此战中大放异彩,证明自己力压其他好汉成为地煞星的魁首,靠的是真本事,绝非浪得虚名。第二波送经验的是兀颜帐下的先锋官。这一战病尉迟孙立大出风头,贡献了一场超高水平的表演赛。两方将领先斗兵器,再斗弓箭,最后是短兵相接。这一段的动作描写很详细,非常精彩。按照孙立的武力值,其实不弱于五虎,混个天罡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偏偏只是排名第三十九位。孙立大概是梁山中最被低估的好汉之一。
兀颜上将亲自出马,统兵二十万杀气腾腾地直奔幽州,摆了一个一听名字就知道很牛逼的阵法。宋军只有几万人马,兵力悬殊,宋江吓得小腿打颤,心里压力特别大。不出意外,连输三阵,损兵折将。宋江一筹莫展,坚守不出。作为主角,宋江当然也是有“金手指”的,他的金手指就是神仙后台。
在九天玄女娘娘的帮助下,宋江大败兀颜,围住辽国国主所在的燕京。破城在即,天大的功劳就在眼前。宋江心里美滋滋的,出任高官,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的日子不远了。但是很快一盆冷水泼了下来——宋辽讲和了。
梦想破灭,宋江很郁闷。仗打完了,朝廷会怎么安排?前途莫测啊!宋江心里还是没底,于是跟着鲁智深去五台山求神拜佛,寻求心理安慰。从这一回开始,文字情节就显得很诡异,可能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合著,更大的可能是罗贯中为了穿插平田虎、王庆的章节而做了相当幅度的改动。
第九十回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五台山宋江参禅”,后半部分是“双林镇燕青遇故”。前半部分基本可以确定是施耐庵所写,后半部分是罗贯中给自己加戏,以许贯中的身份在书中出场。
宋江在五台山做了三件事,第一是参禅(问生死),第二是设誓,第三是问前程。
对于第一个问题,智真长老的回答是:“六根束缚多年,四大牵缠已久。堪叹石火光中,翻了几个筋斗。咦!阎浮世界诸众生,泥沙堆里频哮吼。”这些神仙讲话总是喜欢藏机锋、打哑谜,美其名曰“天机不可泄露”。这段话的大意是宋江在红尘之中牵扯太多,六根不净,四大不空。虽然在短短几十年间有过起起落落、宦海浮沉,但其实不过是瞎折腾罢了。最后一句是说宋江和大部分世人一样深陷在欲望的深渊中难以自拔。
五台山设誓的将领除了卢俊义、公孙胜、金大坚、皇甫端、萧让、乐和之外都有参加。设誓的内容是:“只愿弟兄同生同死,世世相逢。”这个设誓的场面还是相当感人的,表现了江湖好汉的热血兄弟情,但是参加的人数并不全,很明显没来的六个人当然不可能做到同生共死。
参禅设誓完毕,宋江还不死心,继续追问前程问题。智真长老又写了四句偈语:“当风雁影翻,东阙不团圆。 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这四句偈语怎么理解呢?我们跳过平田虎、王庆的章节,直接从一百一十回“燕青秋林渡射雁”来看,就会发现在征辽回京的路上要经过一个叫秋林渡的地方。
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宋江在马上遥看山景,仰观天上,见空中数行塞雁,不依次序,高低乱飞,都有惊鸣之意。宋江见了,心疑作怪。”这个情节描写就是“当风雁影翻”,其实是隐喻梁山好汉即将要分开。
东阙是宫殿门前的望楼,也就是说此次回京面圣就不可能再团圆。果不其然,回京之后,在征讨方腊之前,就先后走了公孙胜、金大坚、皇甫端、萧让以及乐和。这五个人都是没有参加五台山设誓的。
“只眼功劳足,双林福寿全”是劝诫宋江见好就收,不可久恋富贵。如果止步秋林渡,就可福寿双全。罗贯中在续写的时候可能把偈语中的“秋林”改成“双林”。虽然改了一个字,但是意思是一样的,同样是劝诫宋江:如果像双林镇的许贯中一样隐居山林,就可以福寿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