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立夏。”季节总是趁人不备时,悄然流转。不觉之中,夏天已至。
一
初夏时节,满眼是绿的世界。
在这无穷无尽的绿色世界中,依然有一些花在静静地开放着,像蔷薇、月季、栀子花、蜀葵、……只是这些花儿,远不如记忆中的春花那般热烈而灿烂,它们的的花朵素雅,淡粉、洁白、淡紫,给人一种小家碧玉般的清纯感觉。
这世界是属于叶和果实的。留意身边的草木,常常可以看到有小小的青涩之果,怯生生的挂在枝头。
最早成熟的是樱桃。樱桃好吃,鸟儿们也是深有体会的。如果不及时用网子遮上,那熟得最好的果实,便被它们抢先品尝了。那桃儿、杏儿挤在枝头上,长势喜人。闭了眼,似乎已经闻到了果香,尝到了甘美的果实……
此时麦田的麦子正风华正茂,它们拼命地吸纳营养,准备迎接一生中的华丽时刻。农人们时不时地前去巡视一番,沉醉在麦子的清香中。收获就在不远处,心里的那一份欢喜委实按捺不住呀。
邻居孩子喂养的蚕宝宝破卵而出,它们贪婪的啃食桑叶,快速的成长着。看着它们蚕食桑叶,不由勾起了曾经那段养蚕的日子。
记忆里,也帮母亲喂过蚕的,每天清晨去采桑叶,露水常常打湿衣衫,但是也不能放松,想着家里有那么多饥饿的嘴巴在等着呢。筐里篮里,都装得满满的,才往家里赶。到了家里,赶紧给蚕宝宝添桑叶,看着它们欢快地吞食,心里喜忧参半。喜的是它们吃得多自然长得快,忧的是“修成正果”前,不知道它们还得吃掉多少叶子?
那些急行军般采摘桑叶的辛劳,远不是喂几只蚕宝宝的人儿能够体会到的。幸而所有的辛苦都有回报的。终有一天,那些蚕儿结出了雪白的茧,母亲脸上洋溢着欢欣的笑容。再后来,母亲用卖茧子的钱给我们添了新衣,买了新文具,得了心爱之物,那种快乐也是难以描画的。
……
初夏,是孕育果实的时节。它不像春天那么灿烂,更多的是安静。但安静之中有自有一份梦想在心头涌动。
总是会想起曾经中考时的那个夏天,和同学一起,每天早早起来温书的情形。贪恋着夏日早晨的清凉,在晨光熹微时,坐在高大的法桐树下,捧起一本书,口中轻声吟诵。也总是会想起,工作以后,在夏日的微风吹拂中,带着孩子们晨读的情形。眼前的他们,曾经的我们,一样的青葱年华,一样的心怀梦想。
二
千年前的那个初夏时节。长安城中蔷薇倾情绽放。那个“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谪仙人,想起了曾经的漫游生涯。
曾经的他少年壮志,别离故乡,“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他的心中渴望为世所用,建立一番功业,但他又不屑于去走寻常路。他学道求仙,周游天下,不走考进士那一条路。天宝初年,才名远播的他,不久后就被玄宗召见,天子“降辇步迎”,并且“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然后他做了翰林待诏。
曾经以为只要得到君主的欣赏与任用,他就能够凭借自己的天才,去平定天下。可是天子用李白,只是想着写一些助兴的诗文,并非向他请教治国平天下的策略。这样一来,别人眼中的荣耀,带给他的却是一种耻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恃酒狂放,终于无法在朝廷立身,不得已“恳请还山”。
第一次求仕失败,李白的用世之意并没有消退,他的内心依然怀有拯救时代危难的责任感:“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他时常想起自己最为崇敬的谢安。
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
白云还自散,明月落谁家。
这个初夏,白云悠悠,明月皎洁。蔷薇几度,归意顿生。但是他不是要退隐。只是希望能够回转东山,“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
谢安本来隐居在东山,不肯出来做宰相的,可是国家危难的局面需要他出山,大家都说“安石不出,如苍生何?”于是他出山了,淝水一战,取得了以少胜多的辉煌胜利。
李白素来崇仰谢安,希望能像他一样,不为功名利禄,只为了对天下苍生的一份真正关怀,平息叛乱,还天下一个太平。怀着这样的渴望,他第二次尝试求仕。
然而事与愿违。我们的天才诗人,“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笑谈净胡沙”的梦想,终又成空。参加永王的军队,让自己成了叛逆,且为自己带来了惩罚。
一辈子追求为世所用,但终是壮志难酬。但是他的心里从未放弃过梦想。六十一岁时,还希望能够为国出力。临终前还写下了“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建功立业的愿望从未中止。奈何他是不逢时机,一生未曾忘记初心。他的诗往往寓托深远,写出了自己对理想的追求,及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悲哀。“美人如花隔云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不管现实如何让他失望,但他终未弃世。他的一生有诸多的苦痛,豪放的他也常常借酒消愁。他纵情山水,吟咏忧伤,写下了无数瑰丽的诗篇。杜甫说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清代沈德潜说他的诗“大江无风,涛浪自涌,白云卷舒,从风变灭。”
他的诗总是那些潇洒飞扬,他的内心又总是不甘心在悲哀失意中沉没,总是想象着能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他总是让你相信,他这样的一个人不会永远失意。
三
这个夏天,又有一群孩子将在我们的陪伴下迎来中考。
为了心中的梦想,孩子们在拼尽全力的努力,我们也在加倍地付出。在这个收获和播种的季节里,我们每个人都在全力以赴。
清晨六点钟的时候,教室里已经响起了琅琅的读书声。少年的眼眸里,流露出对诗歌由衷地喜爱。中考在即,置身题海,压力山大。可是在少年的世界里,诗是如此的重要,那些或清丽,或铿锵的词句,唤起了心中的那一份柔情,唤起了心底那一份豪迈。
记得读了月如水的立夏课程之后,一天早晨,我给孩子们讲了李白,在此之前,我陆续买了叶嘉莹、蒋勋等人说唐诗的书。有空的时候就读一点。那几天我又重点读了关于李白的篇章,对这位天才诗人多了一些了解,对他的诗也有了更多的感悟。是课程的感发吧,让我突然就有了想和孩子们分享的愿望。
那天早上,我借助诗句和图片,创设了情境,让那个初夏般的少年,让那个才华横溢的诗人走进了孩子们的心里。
我们看到七岁的他,从春天的一株李花前走过来,对出了那一句,“李花怒放一树白”;看到他乘船行走在初夏的江上,去追寻自己的理想,心中涌动着对故乡深深地眷恋之情,那时他写下了《渡荆门送别》这流传千古的篇章。
我们看到了他孤独地行走在古老的长安城里。彼时诗人虽为天子所用,被众多士绅崇拜,但他依然孤独。壮志难酬的他,依然怀抱理想,不忘自己的初心。“不向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纵然前路漫漫,困难重重,也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我们知道他是重情重义之人,一生写下了160多首送别诗。“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借落日来表达与友人分别时那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托月寄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担忧和思念之深;“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江水悠悠,斯人独立江边,那一份离别的怅然之情,令人动容……
读李白“天风海雨”般的诗篇,常常会被深深地打动。其瑰丽的诗风,磅礴的气势,真纯的赤子之心,让读者心为之痛,为之动,那一种感发的力量令人无法抗拒。掩卷之后,你会对李白这个人折服不已,一生洁白,一生执着,一生高歌……
让我们如他一样,在尘世的烟火中,葆有一份真纯,永远怀抱理想,纵然山长路远,沧海难渡,也能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