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在一场喜忧参半的考试中结束,结局不好预知,但是心情倒是很坦荡。
上午考完,下午就正好趁着美丽的阳光,出去野啊!计划去花窗博物馆,折腾了一圈到了,竟然闭馆休息,转回来苏博,元旦假期第一天果然不同凡响,大家都变成了有文化的人。
整个平江路,苏博这里都是堵着的,乌泱泱的人里,混杂着各式香水、臭豆腐的味道。看到肉孩子的我都没有了兴致,急匆匆的逃离这是非之地,急迫的想要寻得一个安静可以歇息的地方。还好我还有备选,评弹和昆曲博物馆都是很好的选择。
昆曲博物馆的前身是全晋会馆,晋商的财力支撑着整个建筑形制的高标准,门口的砖雕景美无比,透雕与高浮雕并用,赋予了砖石生命,更是将房子装饰的细致而有主人的温度。进门也绝对不会让人失望,倒座之后一座二层的单檐歇山顶戏台,左右两侧的二层厢房都相当别致,宽阔的内庭以后就是高大的五柱三大开间正殿,高门大户,很是气派。户型之外,会馆毕竟是建在苏州,多少浸染了苏式建筑的精巧别致的特征,太湖石的运用,也显得相得益彰。最爱的是那抹抹花窗,冰裂纹和规整的几何纹样,细细的装点在每一扇接受阳光和风洗礼的窗棂间,夕阳西下之时,白墙那一道泛着暖意的倒影,映在眼里更卧在心底。
智慧就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将其发挥在最擅长的地方,到处就会有动人的巧思,这巧思倘若再被发现,惊喜就不仅仅为一个人创作人所独有。一个物品,穿越过时间的洗礼,最终带给无数懂它的人的感动和爱戴。说不清这时候感动人的到底是不停步的时间,还是时间中习得的精湛技艺本身。然而即使这般,传统依旧要坚持,不然剩下的时间长河里,我们只能一辈又一辈的徒增感慨,却无从欣赏。
昆曲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件堂名灯担,主体构件木材精良,灯具即使现在来看,也是十分精美,昆曲名班排场如此,昆曲之广为流传并深入人心,可见一斑。
光阴不可追,光影同样如此,日暮将至,只顾抓紧时间拍棂窗和檐角,展品匆匆,希冀下次再来。
明年一切又都会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