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是个工作效率很高的员工,并且他善于处理多重任务,你可能会在办公室看到他一边解答客户的疑问,马上又能够进入专注的状态完成领导要的市场调研报告。
然而,小李虽然处理多重任务的能力强,但是他却总抱怨自己每天总是感觉非常疲惫;虽然小李的工作效率挺高,但是领导对他的工作质量并不满意。
领导不是应该欣赏工作效率高的员工吗?恰恰问题也正是因为小李善于处理多重任务。
麻省理工学院的神经学家厄尔.弥勒认为人类的大脑一次只能吸收有关世界的很少一部分信息。
同时去做多项任务或者多项任务短时间内来回切换,很直接的现象就是无法深入思考。所以说,多重任务会阻碍创新。
小李早已习惯多重任务的工作状态,然而他的工作质量至于效率,而止于深度。没法深入思考,只能按照老经验、老方法按部就班的完成工作,没有任何亮点可言。这就是领导对小李并不满意的原因。
而小王是个深得领导欣赏的员工,他总是控制自己不被其他事情干扰,在某个时间段专注的只做一件事情。
集中注意力全力完成一件事情,然后再去完成另外一件事情,这样能够让我们高质量的完成更多,也能让我们更有精力处理需要深度思考的复杂事情。
事实证明,多任务同时处理会让大脑消耗更多的能量,而专注所消耗的神经化学物质更少。
当然,当我们需要专注的时间去处理复杂困难任务的时候,总是遭遇干扰,就容易引发拖延症。
引发拖延症还与延迟满足感有关。
看喜剧片、玩游戏、刷抖音这样的事情,能够马上让我们感觉快乐和放松。工作也是同样,很多人更愿意承担一些行政上的工作,因为发现问题、拿出措施,解决问题,立竿见影,能够立刻见到效果。
而一些组织工作、宣传工作,属于“中药治病”,周期长、见效慢,短时间内见不到明显地解决问题的结果。
为什么很多很难做到自律?因为健身、阅读、写作这些长半衰的事情,短期内都无法看到收益。
为什么很多人在自媒体路上走着走着就放弃了,就像很多自媒体小伙伴说的那样,玩自媒体的最难熬的就是前期无人问津、零收益的时光。
在没有娱乐、孤独陪伴的日子里,没有收益,只有非议,看不到回报的任务就容易被拖延,甚至放弃。
拖延症领域权威专家皮尔斯.斯蒂尔教授认为:人类对沮丧的忍耐度很低,以及人类倾向于一成就来评价自我价值,这是拖延导致的两个因素。
下面提供2个提高心智效率的方法,帮助你对抗拖延,提升工作效率.
1、提升自信心
卡耐基说:“自信才能成功。
一位艺术家把他的一幅杰作送到美术馆展览。他巧妙地把一支笔放在旁边,并附言:“如果观众认为有不满意的地方,请在图片上做标记。”结果画面上标满了记号,几乎没有一处不被指责。
几天后,这位艺术家为展览画了同一幅画,但这次不同于前一幅,他要求每一位观众标记他们最欣赏的妙笔。当他取回那幅画时,他看到那幅画又被画上了记号,原先所有被批评的地方都被赞扬的记号所取代。
组织心理学家皮尔斯.斯蒂尔给出了一个延迟概率公式:如果自信系数和完成任务指示都很高,我们更不容易拖延。
简单地说,就是如果我们面对的是一件有成功概率的事情,而不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那么经常进行心理暗示,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就成功提升效率。
2、进入心流状态
心流状态激活的是大脑左前额皮层和基底神经节。处于心流状态时,大脑两个重点区域被关闭:前额叶皮层中负责自我批评的区域,已经大脑的恐惧中心杏仁核。
心流状态时一个人完成任务的最佳状态,进入心流状态的人拥有极强的专注力。进入心理状态的人,处理任务的效率更好,完成的质量更好,创造力更强。
进入心流状态需要客观条件:
匹配的任务
如果正在处理的任务太过于简单,你会难以专注的处理,因为你会感觉到无聊和轻松,注意力容易分散。而任务过于困难时,你会感觉到焦虑和沮丧,情绪会左右大脑的心理状态。
所以,只能任务和你的能力匹配才可能会进入心流状态。比如,画家在创作一幅作品时,作家在写作时,跑步运动员在跑步训练时。
如果,你正在处理的任务是你并不擅长的,甚至是不懂得,那么你就难以进入心流状态。
比如,刚开始学开车的人,总是手忙脚乱;而老司机开车,是潜意识在支配身体。写作者也一样,写的多了,文章的思路、框架、用词都会形成行为习惯,所以,写的多了才能进入心流状态,写作小白就很难。
专注的时间
我发现同事经常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去完成一些需要专注力的事情,我问其原因是因为白天干扰太多,没法安静下心来,只有利用办公室没人的时候,才能做一些需要深度思考的事情。
有研究表明,全神贯注的一小时,大于断断续续的两小时。要想达到专心专注的状态,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大块不被干扰的时间,大脑中要有专注对象的相关背景及记忆。
那为什么专注的状态需要大块的时间呢?
大脑要进入一种专注的工作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大脑要结束上一个工作状态的各种活动,也就是说要对上个状态的记忆进行清理,然后调出本次工作相关记忆调出。
如果待处理的工作越复杂,这个转化的过程时间就越长,所以,如果遭遇干扰,大脑刚进入状态就结束了。
如果大脑总是处于状态切换状态,这对大脑来说是一种消耗和浪费。比如:你在等待坐车前的30分钟内,是很难进入专注思考一个复杂问题的状态的。
所以说,要想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提升心智效率,就需要寻找、利用大块的没有干扰的时间去处理复杂的事情。
现在很多人推崇早起,其实早起真正的效用不在其本身,而是早起后的时间往往是没有任何干扰的时间,如何利用早起后的时间,去做什么重要的事情,这才是早起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