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开始,村里的房子相继都换成二层小楼了呢?
我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家里边的厨房还是土房子,那时谁家能盖上小平房都已经算是很时髦了。后来,家里扒房盖房,换成了小平房,围成一个小院,虽没有北京四合院那样的风格,却有着全家人对小院浓浓的眷恋。
小时候村子庄头还有很多树,夏日靠着树乘凉。如今,树越来越少,天空的颜色越来越重,趁着天还那么蓝,拍张照吧,留在记忆中的童年里。
跟着老妈去地里掰玉米棒,夕阳透过一跟树杈,照到俩人的影子里。
人这一生或是归“家”,或是在归“家”的路上。虽在路上看风景,心却早就到了家。
挑出来被淘汰的干瘪的黄豆,估计那时侯黄豆也在想“同样是豆豆,我怎么就长这么丑呢…”
以后有了自己的家,一定留出来一块地养花种菜,自给自足,想想还是蛮好的。
邻居老奶奶是村里最大的老人了,九十二岁,记忆力已经开始慢慢衰退,“阿尔茨海默症”的各种前兆。每次放假回家,都会去看看她,问她还认识我不认识,给她一些提示后,她才想起来是我,然后握着我的手,泪流不止,像个孩子。因为不常回家,怕哪一次再回来,就见不到了。她会等亲人回家,但时间会等她吗?
姥姥年近七十,这两年看起来老了很多,大概是因为营养不足的缘故。年轻的时候穷怕了,如今舅舅给她的零花钱放着舍不得花,舍不得买好吃的,留着给孙子孙女。
图里是姥姥和表妹家闺女,姥姥成了“老”姥。表妹比我小三岁,早早不上学,所以结婚早,如今孩子会打酱油、快要上学了,而我还在上学。
洗完头发,阳光下风干,心情好的时候来张自拍臭臭美。
过年时节,小伙伴们纷纷都从各地回到家里。天气寒冷,晚饭过后,就各自找来一些树枝或者从家里拿来晒干的玉米棒,围成一圈,生起火来“烤火”,你一句我一句闲聊开,聊生活,聊工作,及各种杂七杂八,直到火光燃尽,然后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无论有多远,无论年龄多大,终究月是故乡明,灯是家最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