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人,有:祠堂,中堂,学堂。“三堂”文化,给中国人的成长,呵护了心灵的家园。
如今,没有了祠堂,失去了中堂,客厅摆上了:电视机、沙发。
光靠学堂是很难完成心灵的成长。
如今的老师,也没有时间去滋养每位学生的心智,或者身为老师,和现代大多数成年人一样,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浮躁、迷茫与不安,陷入僵固性思维,老师们大多数对知识本身,已经没有渴望,心智模式处在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情况。
国家这一波操作,教师轮岗,学区房整治,双减,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扩招等等,对教育行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整治,整理。让我十五岁那年的期盼,有了落地。我终于在有生之年,看到了教育体制的改革,我感到非常欣慰。这是教育行业,空前的回归,伟大的进步,摒除了内卷。
关于“学堂”——“教育”的观点,我曾经也写过多次文字,这里,并不做赘述。
作为一个励志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我借此机会,普及一下,剩下的这“两堂”:
一、祠堂:传播家教,家庭文化的重要场所。很多牌位,雕像,法器,是为了达到教化而做的“教具”。还有很多仪式,仪轨,规制,看起来有些迂腐,迷信,墨迹,其实,都是有内涵的,有表意的。
如果我们能理解升国旗,奏国歌,大家敬礼,行注目礼,少先队礼,军礼,就不难能理解,祠堂,庙宇,寺院的一切规矩。
国旗就是一块有图案的红布,我们唯物主义接班人,很少人去质疑,对一块布,敬礼,是迷信。
对,大家都理解那块布,它象征着国家,而国家是什么?世界上本没有国家,国家是想象出来的。即:国家是“想象的共同体”。
没错,国家并不真实存在,而是我们十几亿人民,集体意识的想象,如果说“迷信”,这简直是最大的“迷信”。
这块布,就是想象的共同体的具象呈现,这,就是:象征意义。
无论是祖宗牌位,还是寺院的雕像,都是象征意义,让我们铭记历史,不忘继承和发扬,家庭中的优良作风和传统美德。
二、中堂(客厅)中,左右两把椅子,中间是一张桌子,后面是长条案,长条案上方,墙上,一般是字或画,是字,可见装裱齐整的五个大字:“天地君亲师”。
天,是日夜,四季,是不断轮回交替的时间。
地,是土地,粮食,是赖以生存的环境,空间。
君,是国家,民族的象征,类似于“国旗”
亲,是父母,一是生父母,二是所有养育过我们身命的亲人或兄长。
师,是老师,是师父,是在人生中各种各样的人,古圣先贤,启发我们慧命的人。师可以是长辈,也可能是同辈,还可能是晚辈子女,后生。师,无论长幼,是帮助我们时刻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辅助自我觉醒的人,启迪我们的人,教育、教导我们的人。
“天”给了时间,“地”给了空间,“君”给了国泰民安,“亲”给了身命,“师”给了慧命。
中堂,就是客厅,每天都要打客厅过,路过一次,看到一次,每次都是提醒,反省,一日三省。做什么事情,都要审视自己的内心,有没有把敬天法地,忠君爱国,孝亲顺长,尊师重教,放在心上。
“我”当下的行为,符不符合天地的教化,国家民族的大义,符不符合父母、兄长,和师长的教导。
《弟子规》讲: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这个过程就是:谨。谨言慎行。需要观照内心,内观。
祠堂,中堂,都是修身的环境,中间有很多仪式和过程,不是“迷信”。
不了解就信,是迷信;不了解就不信,也是迷信。
通过了解学习,体会内涵,知道一切形式背后的含义,能够理解和正确看待传统文化的仪轨,才是正信。
得其意,而忘其形,叫:得意忘形。这个时候可以去繁琐的形式化,妥善简单的去处理一些事情,如丧事。
不然的话,在处理丧事的时候,就是蛮干,或者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干,也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干。
《弟子规》讲: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处理丧事:仍然是一个修行修心的过程。
“礼”是外在的表现,“诚”是内心的实证。
内在的“诚”不足的话,外在的“礼”一定会打折。
也就是说,外在行为表达不出来,一定与内心的力量不足有关。
修身就是齐家,家齐,就是国治,国治就是天下平。
所有的远大抱负,理想都从修身而来。“我”是一切的痛苦烦恼的根源,“我”也将是一切迷途的方向和答案。
为(wéi)己,为(wèi)人。
中国古人,从祠堂中的祖宗教育,到学堂的圣贤教育,到中堂的家庭教育,贯穿始终,中国人可以大字不识,但始终活的都有信仰。信仰和宗教,两码事。
拿开车做比喻:做人有底线(刹车),懂知足(离合),肯努力(油门),明方向(目的地)。
有底线:符合法律,社会公序良俗。
懂知足:不是放弃努力,而是进行油离配合,前进的路上不止有油门。
肯努力:重点是“肯”,可怕的不是不够努力,而是失去了改变和进步的勇气!
明方向:清晰的知道,自己人生的目标,最后的落点。
继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铭记历史,不忘初心,民族有希望,国家有未来。
我的孩子叫:梓铭。梓:故土,引申为国家民族。铭:铭记,先哲祖宗遗训,不忘国家民族大义。每次叫“他”就是唤醒,每次叫“他”就是修行。力在修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