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家三口又在我父母家过年。
孩子交给爱人,我窝在闺房,准备干场大工程。
书柜倒一目了然,书、小物件、盒子,推开玻璃,伸手拿下打开,基本能完成。
抽屉那些上了锁的就没那么容易了,哪怕最重要的那个抽屉怎么暴力都打不开,还是有很多记忆蹦蹦跳跳地滚到我脚下,用渴求的眼睛看着我。
我原本是蹲着的,慢慢地被拉着坐下来,好吧,和你们叙叙旧。
好多记忆并没有安置妥善,泛黄、变脆、霉了,蟑螂们践踩过还留下排泄物和卵。
日记被我放一边,只要一翻开,分分钟就会被吸进去,那样,其他物品记忆肯定会干着急的。
一个文件夹出现在眼前,打开,里面夹着散页纸,来自父亲备教案的本子,有基本抬头,画了分区,纸质偏薄。
我用它来涂鸦。
有张人物肖像。是个军人,旁边写着“郭月”两字,想必是她的名字。那是初中的事情,我在报纸上看到,非常喜欢她上半身扭过来后露齿一笑的刚柔并济。画好,有谁看过吗?不记得了。
印象最深刻的一幅画,是两只猫。想了好久,渴望被认可的心取胜,最后寄给了少年报。石沉大海,没有音讯,很长一段时间里后悔不已,不该把它寄走,少了记录辉煌时刻的东西。当时没有相机拍下来,也不懂去复印(当时也不知有这玩意),当然无法判断它画得好不好,却留下一份良好的自我感觉和丝丝遗憾。
有漫画里的女主角。主角是哪部漫画已想不起,能肯定是在高一画的,因为只在那个时期,我疯狂迷过一阵日本漫画。印象最深的是《一吻定情》,那个成绩一塌糊涂的琴子对冷酷装逼的高材生直树痴痴地爱。想起kiss的几个镜头,壁咚应该从那时就该流行的,笙箫不过是复制。
实物画作到此没了。
能想起,在大学,课上无聊,瞥见心动的图案,会临摹一下,加几个字转手送给身边的伙伴,自己没留下什么。
和爱人一起后,偶尔提笔,画好给他,他慎重其事地说要将每一张都收藏起来。
那份认可姗姗来迟,终于还是到了。
既然喜欢,不妨深入一下,今年四月终于报名网络学习彩铅,小小感受一番。
别人笔下的美好,也能在自己的一笔一画里描绘而成,虽拙劣,却仿佛能听到花开的声音。
绘画,就如写作,我手绘我心,那种放松的状态,让我能跟自己跟那份心动相处。
绘画让我知道,想要的美好,必须亲自动手,不要半途而废,评论要留到完成的那一秒再下。
如果一开始就怀疑自己,半途就否认画作,至少说明对自己的接纳度不够。
是的,绘画是一个自我接纳的过程。
允许自己画得一般,允许跟原作暂时不像,允许这一次没画好。
画得不满意,又有什么关系,跟自己跟美好呆一块,收获已经悄然纳入囊中。
跳跃地想到另一个问题,除了眼睛能看到美,人一生若通过更多的感官通道感知这个世界,会不会更加知足和幸福?
我不承想广泛的兴趣爱好,竟给生活增添了趣味,成了生活丰富的来源,既然如此,无一特长又何妨。
想起《小王子》里那句:“真正重要的东西,只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愿一生不止眼睛能看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