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已经分辨不清何谓“自我”,自我的评价亦或是外界的评价,不断的测试,在生活周遭发生的种种事情,它们给出了成百上千的结论,当符合与不符合揉碎在一起的时候,我便成了必须从外界寻找成就感和赞美,同时在内心分析、否定的人格。
最大的苦恼莫过于此,缺乏安全感的内心被外表所掩盖,一边渴望别人的关注,一边又显露出一副拒人千里的架势,老实说,把自己坏的一面展现出来,便能轻易的看出哪些人是值得交往的,那些不值得交往的人,他们草草地用一个“点头之交”来收尾,我也是如此。
我看不起自以为是的人,我又是那么的厌恶自己的自以为是,而更可气的是我还能意识到自己有自以为是的一点点资本。
相较于物质的满足,我更寄托于精神的片刻愉悦,快乐来临之际,我便思考它会带来怎样的可怕后果,不过是沾沾自喜然后应声倒地;痛苦来临之际,我便寻找提升自己的道路,作为修行,作为磨砺,正是痛苦和快点的临界点,那个瞬间能够让我在心中激动的掉下眼泪,然后重归于这个不可耽搁的循环中。
当我选择这条路时,同时做出的舍弃就是和他人的交往了,向听不懂的人诉说是自讨没趣,向能听懂的人说更是一种煎熬,憋在内心,却又时时刻刻不会安宁,我经常忘记自己只是个普通人,我对身边的人说的话题是一无所知,转而变成扫兴。表面的东西无所谓肤浅与否,最根本的原因的我与他们想要得到的东西不同,落得这结果,好像比强行融入集体更好一点?我不知道,
我觉得融入了才更能意识到自己是什么东西吧。
像是一个怪物,我更喜欢有个人将我定义为偏执狂,无所顾虑的追求自己想要追求的满足感,永不停息的继续填补满足后的空虚感,我钟情于叔本华,如同他所说的一样,人生的本质就是痛苦。
我还未能达到他的层面,也就仅仅了解字面的意思,但他不期待自己的著作能存活于世之时出名,便是对我最大的激励吧。毕竟一生太短,如果看远一点,相反能淡然的去扮演着自己的角色。
嗯,我果然还是需要人群来定义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