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会有这么一种状态,不愁吃不愁穿,无聊的时候总觉着缺少个什么,缺少个什么呢?
后来发现,缺少个“我们”,也就是所谓的爱情。
说到爱情,必须提到一个关于爱情的古希腊神话故事。
在古希腊神话中,人其实并非现在长成这个样子的,而是叫做“球人”,脑袋上总共两张面孔,前后各一个,身上四个手臂四条腿,这个时候的人类非常的强大,以至于威胁到众神的权威。于是众神就想到一个办法,即能削弱人类的力量又能让人类存活下去,于是派宙斯用️闪电将人类劈成两半,就成了现在的样子了。所以,人类从那个时候便开始了寻找另一半的旅程了。这是残缺身体对完整生命的渴求,也就是所谓的“爱情”,一但找到爱情,力量堪比众神。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可从来没有人即便老师也没告诉我什么是爱情,以及如何去爱。
记忆中九十年代的社会是个谈性色变的时代,男生女生是要画三八线的,和女生老在一起会让人孤立和嘲笑的。
所以自从意识到男女有别后,女生对我来说,已经成了另一个物种了。
如果爱的能力有分级的话,我对爱的认识只能停留在小学水平。
以致后来遇见喜欢的人明显感到爱无力,爱无迹可寻,仅凭心中的那种心里感受在做出行动,所以爱的世界里总是诸事不顺,夜深人静的时候,有时候再想,爱到底是什么?
在我以前的印象中,爱一个人会有这样的感觉:开始想着她,一见着心里就突突乱跳,仿佛空间发生的凹凸变形,眼里只有她,其他人都成了背景。
和她说话的时候,会注意她的神情,她有没有对我笑?她有没有想我?她如果对我有回应,我就开始有焦虑,她如果没回应,我就更焦虑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情感的需求,便开始思考一切和爱有关的事情,什么又是爱情呢?
身边结婚的人越来越迟,离婚的人倒越来越提前,难道是人们不相信爱了吗?
直到看到弗洛姆的那本《爱的艺术》,才重新让我树立新的爱情观和婚姻观。
第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找到爱情的困难在于找到爱的对象或被爱的对象。
身边一些一直单身的人说过,其实自己也渴望爱情,就是没有找到让自己动心的人罢了。
出现这种原因,一方面是现在社会爱情的相对自由,不再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所以加大了爱情对象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在世俗标准下,对金钱和物质有了更为高的的要求,这给寻找爱的途径增加了困难。
爱情不是标准的消费,不是单纯对象的问题,而是共同分享,成长的过程。
弗洛姆认为,爱情不是消极的享受或是承受,简单的付出和牺牲,而是健全人格的延伸,是两个成熟灵魂的共舞。
一个没有爱的能力的人,是不可能找到合适的爱的对象,即使找到也会弄丢。
第二个误区,找到爱情的前提是自己能否被人爱,而不是有爱的能力。
男性是否事业有成有房有车,女性身材颜值保养的好坏,男女双方共同追求的是言谈举止是否高雅。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被人看好的金童玉女、郎才女貌最后不欢而散,当初在一起的时候是真的爱,分开的时候是真的不爱了。
第三个误区,坠入情网和持久的爱之间的混淆。
很多感情都开始于自身的孤独、寂寞、懵懂,在还没有了解对方的性格特点和生活习惯,就开始一段爱情,这样的爱情注定不能持久,这也是为什么现代人离婚率飙升的原因。
更高一级的爱情需要勇气、克制、和独立。只有双方的身体与灵魂将短暂的激情化作持久的爱,才能体验爱情的美好与醉心之处了。
弗洛姆认为,爱的真谛不是索取,而是给予。
给予恰恰说明自己内心世界的富裕与强大,我给予你、爱你,不是为了让你回报我,而是我这样做我会很快乐,给予你的同时也丰富了我自身的生命。
爱情世界里自己的样子应该是这样的:爱自己,也爱他人,同时也爱世界。自己的内心充盈丰满,吸引那个懂你、欣赏你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