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里人的习惯,衣服被子之类的洗完后,是要让太阳晒干的。虽然每年都有雨季,衣服只能挂在房间里阴干,但是一当太阳出来,就浑身不自在,有些人还是会把之前洗好已经晒干的衣服再拿出去让太阳晒一晒。晒被子是一个大活,要等天气好,空气又干净的时候拿出去晒,阳台空间不够,就把桌子、椅子搬出去晒在院子里、小道上,或者挂在灌木上、小公园里的运动器材上。我初中的时候寄宿,为了晒被子,每次都拿回家晒好再抱回来。大学时候,妈妈也经常在微信上督促我晒一下被子。久雨逢晴时,是要抢位子才能得到一块地方晒被子的。
晒被子的人相信,太阳的暴晒可以杀灭被子上的螨虫和细菌。我们还相信,被子可以吸收并储存阳光,并在晚上释放热量,盖着更加保暖。后者也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晒被子可以使被子里的潮气跑光,棉花松软了,保暖性自然就更强。我时常沉迷于“阳光的味道”,那是被子刚收回来时候,被子的温度和气味的总和,摸得到闻得到。但是科学告诉我,那是螨虫尸体的味道。
然而台湾人似乎不怎么喜欢晒。
我第一天晚上半夜十二点才到宿舍。舍监陪我认识那栋大楼。顶楼的洗衣房是铁皮搭建的,不见太阳,住的房间也没有阳台可以挂衣服出去。我问舍监大叔:哪里晒衣服呢?他说有烘干机,衣服都是挂在铁皮蓬下面的。我一脸惊讶,大呼小叫:“没有太阳怎么行呢!”大叔说:“我们都是这么晒的啊,其他大陆学生也是一样。”住下来后渐渐添置各种生活用品,我在五金行买了一条晾衣绳。天台有很小的一块空地,我把绳子拉在那里,很不美观,所幸没人管。可是下雨了就不能顾及晾在外面的衣服,这条绳子的作用微乎其微。
公共洗衣机和烘干机,除非要洗被子了,其他时候我都不用。大一时候我在旧书摊买到一本师兄的笔记本。有一页里他在痛骂自己的四年生活,无趣、浪费。“xxx,怎么样怎么样,你连衣服都是洗澡时候用脚踩着洗的!”被这页笔记本启发,我大学四年的衣服也基本是这么洗的。之前宿舍,窘迫至极,六层大楼,只有一楼一台洗衣机。一年寒假回来,听室友说,她朋友很早回来想洗衣服,一打开洗衣机,里面发了霉,还有小虫子在里面爬。我甚至还听说,很多人会把脏鞋子直接丢进洗衣机里洗。洗衣机和烘干机都要钱,我坚持当天的衣服当天洗,不累多了一次性洗,所以不浪费钱在自动投币洗衣机和烘干机里。
我的男朋友家里,有一个房间是专门用来晾晒衣服的。放假时候把宿舍里还可以用的物品都甩给了他,不管他要不要。他把我一学期没有洗也没有晾晒的被子直接扔进洗衣机里洗好,然后铺在房间里阴干。我问他,为什么不挂在阳台晒一下太阳!他说:“我们一直都是这样的啊!”天气又阴又冷的时候,他就在房间里开电吹风和除湿器让衣服快点干。为此我还特意观察了一下台湾人的房子,好像是没有人把衣服晾在外面。
我妈教我各种晒衣物的规矩,比如晒浅色鞋子时候,要在上面盖层纸;衣服要晒反面;被子晒到下午三点钟左右就可以收了,等太阳落山,湿气就要跑进去了;晒好的内裤要搓柔顺再收进去…… 这些规矩不会渐渐成为古老神秘的仪式了吧?
暑假在上海实习,小住了两个月。上海晒衣服的派头更大。不管是旧的弄堂宅子,还是小高层小区,很多人家都架了“龙门架”,把衣物、被褥套在长棍上,垂直伸出窗台,跟国庆节的旗子一样。很多台湾人都在上海工作生活,他们看到这样子的场景,一定会比我还震撼。
我给我男朋友的那条才600台币的珍珠棉被子,洗干净晾干之后,被他拿走盖了,说是希望睡觉时候可以闻到我的味道。但我觉得,被子,还是要晒一晒盖才干净。太阳,或许还可以让我的味道更“入味”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