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的7月23日,老山地区接连大雨,61师师长刘登云站在指挥所门前若有所思。突然,他转身冲进了指挥所:“立即下令!所有人立即撤出猫耳洞!”
接到命令后,参谋虽然有疑惑,但还是将这道命令传了下去。命令下达到各个驻点后,所有的战士们一个个穿着雨衣,“不情不愿”地爬出了猫耳洞。
在大雨中站了3个多小时后,有些战士开始抱怨了:“这么大的雨,不让在洞中躲雨。”“是不是传错命令了?”
没一会儿,令人后怕的一幕发生了。大雨引起的山洪,夹杂着泥沙,将战士们先前藏身的猫耳洞、工事、哨位都掩埋了。
这时,众人才明白了刘登云下达这道命令的用心,也正是这一道看似“不近人情”的命令,救了全师官兵的性命,所有人纷纷称赞刘登云师长的运筹帷幄。
除了这次让官兵避开山洪的伤害之外,刘登云师长在军事战斗中也有着十分过人的指挥才能。
1986年4月底,时任第21集团军61师师长的刘登云,率部到老山战区参与轮战。在10.19拔点战前,刘登云师长和前线指挥所的干部们将战场的地理环境、天气、对手部队的打法都研究透了。
此次战斗任务,主要是为了摧毁越军防御体系中一个重要支撑点。这个支撑点的越军对我军的战术打法比较熟悉,他们依托这个支撑点建立了非常完善的防御体系,经常在夜间对我军进行偷袭,造成了一定的伤害。
这一次,刘登云师长决定采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打法,派出身手矫健的突击队战士,左右两侧同时发起进攻,直接突袭这一支撑点,完成任务后迅速撤离。
当参谋长报告突击队的战前工作准备就绪,请示下一步的作战安排时。刘登云思虑后,又下了一道指令,安排人员给突击队的战士,每人配发一包润喉片,在作战时如果遇到硝烟或者毒气时,可以缓解眩晕感。
10月19日中午12点35分,拔点作战任务开始。我军炮火按之前的计划对越军支撑点周边阵地实施重点炮击。随后突击队的成员们向阵地发起突击,与残敌展开了拼死搏杀。
突击队的战士们向阵地发起冲击后,右侧分队进展顺利,而左侧的分队,由于地势陡峭,整个冲击路线长,进展受阻。
越军集中火力对我军左侧突击队的战士们发起攻击,我军战士们伤亡惨重,当时副连长万忠勇命令大家发起强攻,战士乔新明装好火箭弹后,在战友的掩护下,瞄准了敌火力点。随着轰的一声,敌人火力点被摧毁。
之后,战士们趁机撕开了敌阵地的左侧口子,和右侧突击队员形成了合围,发起了最后的歼敌战。在全歼了守敌后,突击分队一边清理战场,一边整理装备,做好撤离的准备。
这场战斗,从12点35分打响,到13点45分,刘登云师长下达撤离命令,仅1个小时的时间,我军歼敌148人,越军这处支撑点被我军摧毁。这一战,打出了我军的军威。
战后,在接到我军战士阵亡6人的报告后,爱兵如子的刘登云师长悲痛不已。在开战前,他还特意嘱咐突击队长:“这次是奇袭作战,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也要保证战士们的安全。”
老山轮战,刘登云师长带领61师的战士们,坚守在八里河阵地一年,先后打退了越军多次偷袭,顺利完成了“10.19”拔点作战的任务,完成了坚守防御的任务。
在战斗中,刘登云师长凭借着果敢的军事指挥魄力,以及对作战位置地理环境的研究,让战士们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也让战士们避免了被自然灾害的伤害,令人敬佩!(来源:文史知识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