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赋闲在家刚好有一个朋友是学习传播学的,我们约了出来找了家咖啡馆相互请教。有学到很多新鲜的东西。
同质性网络/异质性网络
这个概念适合你的社群所组成有关系的简单来说,如果你的社群都是有类似价值观的人那这样的社群网络就被认为是同质性网络。那么相反的,有许多价值观不同的人组成的社群网络就被认为是异质性网络。传播学认为在同质性网络中讯息传播的的速度会更快,但是资讯的广度却会很狭隘,那些不被人们认可的观点就很容易被忽略。而异质性网络在资讯的传播广度上会更胜一筹,速度会稍慢一些。我个人更加倾向于构建异质性网络,在异质性网络中,能够接触更加丰富的信息源,能够有更加多元化的价值观念观念。这对正确认识是事物非常有帮助的。就像我们常说的跨界混搭
沉默螺旋效应
举个例子在学生时代,老师经常会征询学生的意见。经常全票通过的现象,但是在落地执行的过程中就有许多学生消极怠工反对决议。这种现象就被称之为沉默的螺旋。事实上并不是大家没有反对,而是不敢发表自己的反对意见,害怕被孤立,害怕成为众矢之的。这在东方国家友尤其明显。所以在台面上我们看到的动向往往不是真的意见动向,还要深度发掘才是。
知沟假说
这其实有点像马太效应 穷的人越穷 富的人越富。事实上传播学认为知识越丰富的人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会越强,而愚昧无知的人会会觉来越难获取到新知识。这就导致了越来越大的知识断层。进而形成资讯传播的鸿沟
恐惧诉求
这个其实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在轻度恐惧下认识最容易接受别人的观点的然而随着恐惧的提升越往上人会变得越来越固执己见。到了中毒恐惧的时候要想接受别人的观点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了。我突然想到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在恋爱学里面陪女生走夜路或者是做一些让她感到轻微害怕的事情会加重她的依赖感,有利于两人关系的迅速推进。
人脑的遗忘机智
信息源源的可信度越高,被接纳的速度就越快,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影子的传播效能会越来越低。而信息源的可信度越低被接纳的速度就越慢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传播的效能也会越来越强。举个例子,如果我说人死后会变苹果,你当然是不信的,到时间过了很久你会忘记了是我说的人死后会变苹果,也许你还会记得这一观点。但是在偶然的某一时刻你又听到了人气后悔边坡还活着样的论断,有可能你就会将信将疑了,那如果有很多人都说了人死后会变苹果,没准你也会开始相信人死后会变苹果这样的荒谬的论点。所以这也恰巧解释了谣言的来历。更也说明潜移默化的东西往往能够深入人心。
两面提示
传播学认为就收获良好教育的人更容易接受潜在的心理暗示举个例子,一个售货员在推销手机,他总说这个手机有多么多么的好,而对他的坏处却只字不提。对那些熟悉手机的人而言,这些话往往是被认为不可信的。而如果说这款手机的优点有。。。缺点是。。。但是比起他的优点来说缺点是瑕不掩瑜的。。。类似于这样的论断,就比较容易让那些对手机比较了解的用户接受,当然售货员一直是在推销自己的手机,这样的基本方向是没变的。
创新的扩散
传播学里所界定的创新并不是指那些崭新崭新的东西,它其实是有圈层限制的。举个例子,美国人有了航母,但中国人凭借自己的努力也拥有了航母。那我们可以说中国的航母人取得了创新。因为在中国这个圈层里面这个东西以前是没有的。所以创新应该是那种渐进式的发展而非跨越式的发展。
以上便是和朋友交流的一些心得,也希望能够给其他的暂未接触传播学的朋友提点一些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