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犯错?

Paste_Image.png

《列子》中有个故事:有人遗失了一把斧头,他怀疑是邻居孩子偷的,便暗中观察他的行动,怎么看,都觉得那孩子像是偷他斧头的人。后来,当他在自己家里找到了遗失的斧头,他再碰到邻居的孩子时,怎么看,那孩子也不像是会偷他斧头的人。

这个故事是说,我们内心的想法,会影响你所看到的外部世界,甚至会影响到你采取的行动。所以在某些事情上,我们先入为主的观念,会造成了我们对这些事情错误的判断。

那么回头看一下,我们为什么会犯错?

道可道,非常道

这是《道德经》中道经的第一句。此处“常”读 héng,通“恒”,是永恒的意思。全句是说:万事万物的真理是可以言说的,但并非是永恒不变的。

我们脑子里会有很多对这个世界的认识,这些认识基于我们之前的生活的经历和学习到的知识,我们把它叫做经验,也可以说是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道”。

经验会指导我们的行动,我们在一些阶段会受益于这些经验。比如,在60年代的美国,管理学大师 彼得·德鲁克 总结了一套适用于精细化管理的绩效管理机制 - KPI(关键业绩指标法),可以使企业更好地达到目标。在过去几十年的工业化发展中,成就了很多伟大的企业,如保洁、丰田、可口可乐等。

我们常常会根据自己过往的经验,来对眼前的事情进行判断,但事实上,经验本身是不可靠的。因为这些经验仅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能适用,而且无法快速跟上时代的变化。你无法知道在哪一个时间点,这些经验就已经不起作用了。比如当年世界闻名的KPI制度,现在就以“扼杀创新”之名被很多企业所诟病。

再举个例子。底特律三大汽车巨头有一个曾经信奉了几十年的顾客信条:美国顾客主要关心汽车的款式风格。底特律的汽车产业曾经多年得益于这些信条,然而就是诸如此类的这些“永恒不变的真理”,却使得底特律的汽车行业,从60年代起,其市场份额不断被欧洲和日本瓜分,最终走向衰落。

所以,我们心智中固有的这些“经验、信条、认识”,如果不能随着外部的反馈持续演进的话,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引导我们走向错误的道路。

知易行难 - 知行合一

我理解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是指行动和认知的统一。这里这个认知,是指我们认为自己所具有的观念。我们的观念会指导我们的行动,这似乎是很自然的事情,似乎“知行合一”并不难做到。

但实际上,阳明先生所谓的“知”与“行”间还有一层 ——

哈佛大学的阿吉里斯40多年来一直在研究心智模式和组织学习,他认为:“尽管人们不(总是)完全遵照自己口头‘声称的理论’(他们所说的)去行事,但是他们一定会完全遵照自己实际‘实行的理论’(他们的心智模式)去做。”

这里的心智模式,我理解就是“知”与“行”之间的一层,也就是

Paste_Image.png

(心智模式)的概念比较难理解,我们来看一个故事,来看一下 知、智、行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知/智是如何影响我们的行动的。

几年前,我与妻子桑德拉一直为自己的儿子忧心忡忡。

我们的儿子学习成绩很差,与同学交往时经常让人尴尬,又瘦又小,身体不协调,往往在投手投球之前就挥动了球棒,招来他人的嘲笑。

我们想要做完美的父母,于是我们尝试用积极的态度来激发儿子的自信心。“加油,孩子,你能办得到!我们知道你行!手握高一点,看着球,等球快到面前再挥棒。”只要他稍有进步,我们就大夸一番以增强他的信心:“干得好,孩子,继续。”

尽管如此,还是引来了嘲笑,我们对此大加斥责:“别笑,他还在学习呢!”而这时我们的儿子却总是哭着说:“我永远也学不好,我根就不喜欢棒球!”

所有的努力似乎都徒劳无功,那时我们真是心急如焚,看得出来这一切反而伤害了他的自尊心。开始我们总能对他加以肯定、鼓励和帮助,可是一再失败后,还是放弃了,只能试着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待。

后来,在一系列关于思维的研究之后,我意识到,每个人的思维定式都是那么根深蒂固,仅仅研究世界是不够的,还要研究我们看世界时所戴的“透镜”,因为这透镜(即思维定式/心智模式) ,往往左右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我跟桑德拉谈到这些想法,并借此分析我们的困境,终于认识到我们对儿子往往言不由衷。自省后我们承认,内心深处的确觉得儿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常人”。所以不论我们多么注意自己的态度与行为,其效果都是有限的,因为表面的言行终究掩饰不住其背后的信息,那就是:“你不行,你需要父母的保护。”

此时我们才开始觉悟: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对问题的看法。

我终于了解,过去我与桑德拉潜意识里都受到这种速成观念的影响,才会对儿子采取上述做法。在我们心目中,这个孩子有失颜面,我们重视成为模范父母,维持良好形象,更甚于对孩子的关切,这种心态也影响到了对孩子的看法。的确,在看待与处理这个问题时,我们偏重许多其他因素,反而忽略了孩子的幸福与快乐。

一方面,因为好面子,我们给予孩子的不是无条件的关爱,造成了他自我评价的低落。所以我们决定从自身下功夫,不再讲究技巧,而是着重调整内心的真正动机和对孩子的看法。我们不再设法改变他,转而从客观的角度去发现和了解他的特色、个性与价值。

另一方面,我们也自觉地改变了自己的动机,培育了内在的安全感,不再用孩子的表现来判断自己的价值。

一旦摆脱了过去对孩子的看法,培育了基于价值观的动机,我们顿时感到一种新气象——不必再拿孩子与旁人比较,不必把固定的社会模式强加在他身上,这样反而能够平心静气地欣赏他的优点。我们相信他有能力应付人生的种种挑战,也就不急于保护他免受外界的嘲笑。

可是孩子已习惯于接受保护,因此一开始表现得相当畏缩。他向我们求援,但我们只是认真聆,不一定如他预期地回应。这无形中传达了一个信息:“父母不用保护你,你没问题!”

几个月过去了,他渐渐有了信心,也开始肯定自我价值,终于以自己的速度与步调发挥出了潜能。不论在学业、运动场还是社交场合上,以一般社会标准来衡量,他的表现都是相当杰出的。这一切都发生在转念之间,远远超过了所谓的自然发展速度。后来他还当选学生社团领导、州运动员,门门成绩优秀。另外,他还锻炼出了坦诚、热心的性格,走到哪儿都能与人融洽相处。

节选自《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正如阳明先生在传习录中所说的: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没有知道了而不去做的人。知道了而不去做,实际上是没有真正的知道,自己深层次的心智。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我们通过心智模式看世界,而心智模式总是不全面的,而且是非系统性的。我们几乎无法看到事情的全貌,我们会根据所看到的东西快速地理解事情本身,这个过程每天都会不断的经历数百遍。

  • 看到某个烟囱在向外冒烟,我们判断是黑心的雾霾工厂;
  • 看到车上不给孕妇让座的年轻人,我们判断是没素质的人;
  • 看到同龄男女在推搡,我们判断是情侣在吵架[北京和颐酒店劫持事件];
  • 看到有老人倒在路边,我们判断是碰瓷的;
  • 看到前面的车在路上打太极,我们判断“这一定是女司机”;
  • 看到路上走着很多黑人,我们顿时感到好不安全;
  • ......

我们的理性思维非常善于从具体细节中形成“抽象”的概念——即把许多细节换成简单概念,然后再用这些概念来推理。这些简单的概念经常可以指导我们正确的行动,比如在路口看到绿灯亮了,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安全通行了。但如上文所说,这些概念并不是在任何场景、任何时间都对的,比如在种花家如果你想安全的通过路口的话,即使是绿灯也请看看两边有没有不要命的车从两侧呼啸而来。

而且这种由部分细节转换而成的简单概念,非常容易滋生偏见。下面再看一个底特律汽车行业的例子。

有件事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是二十多年前,底特律某汽车企业高管团队第一次访问日本回来后发生的。

那时,美国汽车业终于清醒过来,开始认识到日本正在稳步占领这个产业的市场和利润空间——而且并不仅仅由于日本拥有“廉价”劳动力,或者有国内市场的保护,而很有可能是由于日本有独特的管理方法。

大家谈话开始不久,底特律的高管们就明显流露出,他们对日本没什么深刻印象。我问他们为什么,其中一位高管说:“他们没给我们看真正的工厂。”我又问他是什么意思,他回答说:“那些厂里都没有库存。我在工厂工作快三十年了,我可以告诉你,那不是真工厂。很明显,那是他们为了接待我们而导演出来的假工厂。”

节选自《第五项修炼》

现在我们都知道,这就是底特律的高管在已经习惯了几十年的汽车行业生产经验后,第一次看到精益生产 - 零库存系统之后的偏见。

爬上自己思维的梯子

Paste_Image.png

那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我们更少的犯错?看看推论阶梯吧,应该能帮到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即使我站在珠峰之上,可能仍然看不清这个世界,仍然看不清自己。

对就是错,错就是对

我有一个理想,只有十个字:看清这个世界,看清自己。

想要真正看清自己,不仅要了解别人眼中的自己,更要了解内心中那个真实的自己。然而真正看清自己很难,这是一个不断犯错、磨砺、反思的痛苦过程,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在这条路上,你深信不疑的“道理”可能被打破,你不以为然的“歪理”可能会逆袭。然而,这也是个人心智成长、完善自我的阶梯。

正如屈原所说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与君共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098评论 5 476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213评论 2 380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9,960评论 0 33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19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12评论 5 364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33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14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74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04评论 1 29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63评论 2 31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44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50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33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0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46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847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36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