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腾讯传,有一张腾讯大楼的照片,下面的有这样的一段文字:20多年前的马化腾一定不会料到,自己能有机会在校园背面建一座39座层高的腾讯大厦,从位于顶层的办公室可以日日俯瞰校园,追忆已经逝去的青春。
是的,20多年的马化腾想不到,作为一名90后,可以说是玩着QQ长大的一代人,也想不到,腾讯会成为今日的腾讯。
言回正传,据说这本书是3Q大战后,小马哥组织了一场互联网史上最大的一场批斗会,不是针对360的,是对腾讯自己,会后委托吴晓波老师写的。以吴晓波的功底,去驾驭一个公司的传记,是没有问题的,尽管是腾讯,但是有点不足的就是,吴老师自己在书中提出的3个问题,并没有明确给出答案,大概是想让读者自己去领悟吧:
1、为什么是腾讯成为了BAT之一?
2、腾讯被“指控”模仿、封闭式怎么形成的?
3、中国互联网与美国互联网是否有区别?
这3个问题,估计大多数人都想知道第1个问题,下面以我自己对这本书的理解来尝试下回答这个问题。
前几天,有个关于腾讯的新闻在朋友圈刷了屏,大意就是腾讯成为了全球市值排名的第10名,这是中国互联网公司史上最好的排名,不有让人惊叹,从1998年成立,起码还是一个需要靠外包、靠人脉去养活自己的小公司,这不过20年的时间,腾讯经过了什么样的历程?
在书中,吴老师把腾讯的历史分为了3个阶段:创业1998-2004、出击2005-2009、巨头2010-2016,分别代表着腾讯的探索期,成长期、成熟期。然而,今天我们就抛开这纪传体,从这不到20年的历史中,去探讨腾讯成功的原因。
我个人将原因分为:团队,机遇,企业文化,等几个原因,有不同意见的童鞋可以一起来探讨。
(1)团队
如今的创投界看项目,必谈的一件事就是看创始团队,因为,事情能不能干成,最终看的是团队,或许赛道会很重要,但是,聪明的人,必然也是个看赛道的高手。这是的团队我们分为两部分来讲,因为腾讯已经是一家巨头公司了,它的壮大,除了创始人团队外,还因为在成长期引入的一批重要的职业经理人,这是我们不能忽略的。
先讲创始人团队,我想用一句话来概括他们:出身草根的他们,比任何人都更理解互联网得用户者得天下的本质。
我们看看腾讯的五位创始人:马化腾(pony),张志东(tony),陈一丹,许晨晔,曾李青,其中,张志东和陈一丹、许晨晔是pony在深大的校友,许晨晔同时还是pony的初中同学。起初的分工是pony、tony和许晨晔负责产品开发pony在做技术应用上比较擅长,而tony的技术和算法在当时也是非常出色的,陈一丹负责行政之类的事宜,曾李青由于是电信局出来的,有一定的人脉和业务能力,因此负责销售。
从股份构成上来看。5个人一共凑了50万元,其中马化腾出了23.75万元,占了47.5%的股份;张志东出了10万元,占20%;曾李青出了6.25万元,占12.5%的股份;其他两人各出5万元,各占10%的股份。虽然pony出钱最多,但却主动将股份比例降到50%以下,可以看出pony在一定程度上是讨厌独断的,会注重团队的意见,这点跟李彦宏、马云会不同。
5个人就这样在98年的时候成立了深圳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最开始的产品的是无限网络寻呼系统,其实在创办腾讯之前,就已经找到了买家。pony可以说是一个把握欲很强、非常不喜欢冒险的人,不打没有把握的战,做事会先低调地试探,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MVP验证。如果做得好就慢慢的扩大战果,等别人回首发现的时候,腾讯至少已经成为了气候,这点不管从他创业企业,还是腾讯后面向各个领域出击,几乎都是这种情形。
在书中有一个问题非常有趣,“羞涩文静的马化腾怎么可能成为一个企业家呢?”,这是pony的中学、大学的老师和学生无一例外发出的感慨!但是,或许正是这种不善言辞的性格才让马化腾专注于用户体验,但同时又能洞察到用户的在线上社交强烈的需求吧。
说完创始人,再说说腾讯后期引入的职业经理人,如:熊明华,刘炽平,张小龙。熊明华原是MSN业务部门的产品经理,后来MSN在大陆失势后来到了腾讯作为联系CTO,作为腾讯第一个产品开发领域的高端职业经理人,可以说一手将腾讯的产品开发水平提升到国际水平,但由于pony和tony的存在,又不丢失坚持的用户至上的理念。
刘炽平,可以说是现在腾讯的二号人物,原本帮腾讯上市的高盛投行经理,现是腾讯总裁,负责具体事务的运营和腾讯开放战略的执行,可以说是很好地弥补了创始人团队没有大公司管理经验的缺点。
张小龙,这个大家都很熟了,微信之父,所开发的hotmail在05年被腾讯,后成为QQ邮箱,微信的重要性对腾讯来说无需多说,使腾讯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一张站台票。有人说如果没有张小龙,会不会还有微信的诞生?这个其实很大可能是不会,就算有,微信也可能不会有今天的影响力。书中很隐晦地表达出了大公司的权力斗争,当时张小龙是VP级别,在广州做微信,但深圳同时也有几个团队在做跟微信一样的事情,可是做着做着就发现这东西跟QQ越来越像,说不好要跟QQ来竞争,考虑到各种因素当时就停下了或者走其他方向。也只有远在广州的微信,凭借着张小龙手中的资源,一步一步地做强,最后成为腾讯重点的发展的产品。
(2)机遇
pony可以说是第三批创业者了,虽然进入的时候比较晚,但是他们却几乎把握了面前的所有机遇,下面就简单地给大家说说:
1)互联网+社交
在当时的创业大潮中,腾讯可以说是最不起眼的一个,没有跟当时门户、搜索和电子商务任何的流行概念挂钩,甚至出发点:无线网络寻呼系统都是错误的额,因为这个一个没有未来的市场。但是,一次招标让你们把握住了OICQ,进而拿到了通向互联网社交的人口。
这个机会,可以说是偶然也可以说是必然,历史长河随便一个节点改变了也很难说会引起什么。说是偶然,是因为这仅仅是一个投标后的产品,做与不做或许在一念之间,说是必然,腾讯的出发点还是人与人之间的连接,寻呼机只是pony最看重一个产品,一旦这条路走不通了,他们还能继续换一个方向,或许会绕弯花掉很多时间,但是大道殊同。而纵观腾讯的发展史,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腾讯的发展驱动力不是依靠既定的战略规划,而是对产品的持续创新,创新,往往来自对市场不断变化的需求。
2)借助移动梦网快速盈利
QQ用户的井喷给腾讯带来的幸福的烦恼,就是服务器资源的巨大开销,但是此时的腾讯并没有稳定的现金流,QQ也没有发现好的盈利模式,pony甚至还四处卖掉QQ,却没有人愿意收购。尽管腾讯手里拿了不少的融资,但是总要是盈利的,就在pony们苦恼盈利模式时,2001年底正式开通的移动梦网计划来了。
美国管理学家亚德里安在著作《发现利润区》中说到:市场在不停地变化,企业所在行业的利润来源区也不停在变,企业必须随着利润区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企业设计和盈利模式。在当时,手机的通话费用很高,短信的费用相对来说更划算点,pony从寻呼机出发,看到手机短信的价值,相信这将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谁先第一个冲向这个市场,将会获得最大的红利。腾于是腾讯成为了第一批和中国移动合作的内容商,尽管后面三大门户、大量的内容供应商也陆续开展了合作,但是凭借着QQ的社交属性,腾讯的信息量占了整个移动梦网的70%。至少回报,04年腾讯上市时营收有7.35亿,利润是3.22亿,是比当时三大门户,阿里巴巴等主流互联网公司的利润的总和还要高。移动梦网不仅使腾讯养活了自己,还积累了充足的弹药,使腾讯有余力慢慢地去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
不过这巨大的利润也引起了中国移动的眼红,后续的合作也很不愉快,如果腾讯没有趁着良好现金流的时候及时进入其他领域,这将是致命的一击。说到后话,微信的推出,给运营商也是一道沉重的打击,在通话和短信上至少是腰斩,可以说是报回了一仇。
3)开放战略
开放战略是3Q大战后,腾讯对自己的进行一顿反思后提出来的,这可以作为腾讯从成长期转为成熟期的表现。按照国外的发展情况,一个公司如果还仅仅是依赖人力去做业务的拓展,早晚会碰到天花板,而且失败率也会搞很多,而一个成熟的大公司,往往更擅长借助资本的力量来达成快速地增长,一是大公司本身是有创新的瓶颈的,二是能整合自身的资源去与创新公司合作,反而会产生更大的价值,就如小米开放自家资源,与硬件厂商合作,短短时间打造出来多少个第一第二。
开放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腾讯在大众心目中的山寨者形象,同时,也使腾讯在不少以前失败的领域获得了新的突破,如电商,搜索。如今腾讯市值的稳步增长,可以说是开放战略执行到一定地步后自然而然的结果。
4)移动互联网
BAT三家中,腾讯对移动互联网的把握无疑是最好的,如今微信,已经成为了无所不能的超级APP,占据了我们日常绝大多数的时间。一家公司可以同时在社交领域把握住两次重大机遇,这个是我们所佩服腾讯的。一路走来,我们也可以看出腾讯的高管是一群危机意识很强的人,时刻思考着如何自己革命掉自己。
(3)企业文化
一家公司在早期是由创始人来管理的,但是随着公司的壮大,人员增多,腾讯已经成为了几万人的大公司的了,创始人的管理半径再打,也不可能管理到所有的员工,而这时候管理庞大的中下层员工的,是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有人说,企业文化就是老板的文化,这不全对,虽然企业文化会带有老板的个人影响,但是一个好的企业文化的养成需要的是全部员工的遵守和维护。
对于腾讯,我认为其企业文化中有两点是值得我们所有互联网公司去学习的。
1)用户体验至上
网上流传着一样的一个段子:一天早上来到公司,发现Pony(马化腾英文名)凌晨4点半发的邮件,总裁很快回了邮件,副总裁10点半回,几个总经理12点回复了讨论结论,到下午3点,技术方案已经有了,晚上10点,产品经理发出了该项目的详细排期,总共用时18个小时。张志东因此认为:“腾讯的产品迭代就是一个被马化腾的邮件推着走的过程。”
pony是一个简约主义者,对细节有着迷一般的执着,在QQ的早期,pony就和tony一起到网吧看用户是怎么使用QQ的,甚至每更新一个版本就马上去观察。正是这个执着,使得腾讯的员工同样狂热般的注重用户体验,甚至形成了一个“10/100/1000法则”: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
正是pony自上到下在腾讯形成了这种用户体验至上的企业文化,腾讯的产品才有了持续创新的动力。
2)内部赛马机制
内部赛马机制最大收获,目前来看就是微信了,而腾讯可能是唯一拥有两大超级IM,并且鼓励互相竞争、齐头并进的互联网公司。pony就对这个问题表过态:“应该鼓励自我革命,甚至是内部竞争。”
通过内部赛马,可以让企业保持了一种面对竞争的紧张性,特别是在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域上,至少增加成功的概率。在确定开放战略后,腾讯不仅内部进行赛马,同时还会在外部寻找合适的标的进行投资,尽可能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下,通过多路出击去探索出确定的因素。但这种做法也会分散了企业的精力,不是一般公司可以玩的。既使是强如腾讯,面对内部多如牛毛的项目,连马化腾自己都不知道公司里有多少项目,对体系的资源,都是非常的谨慎,特别是资本和流量的分配,需要在总办会议上进行分配。
一路看来腾讯的发展历程,从最初的五人团队,到现在3万人的大公司,pony和他的创业伙伴们在一个起初谁也瞧不起的领域切入,慢慢地扩大商业版图,不仅靠着自身的努力和智慧,更要凭着对每一次机遇的把握。QQ,移动梦网,开放战略,微信,腾讯总是在面临挫折和困难时使自己更进一步。而在不到20年的发展历程中,pony们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将用户体验至上的信念渗透到腾讯的血液中,又通过内部赛马机制,让每个腾讯人保持着面对竞争的紧张性。
最后,我大胆地用一句话来总结腾讯是如何成为今日之腾讯:这是一家时刻保持快速增长的公司,但是它的增长,并不是来自于在办公室拍板决定出来的战略和规划,而是来自每个产品的持续创新,创新的源头,正是这家公司渗透到血液中的对用户体验的执着,和对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精准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