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亨利善于描写美国社会尤其是纽约百姓的生活。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语言诙谐,结局常常出人意外。欧亨利常常在文章中利用情节的突转来为文章推波助澜,他善于戏剧性地设计情节,埋下伏笔,作好铺垫,勾勒矛盾,最后在结尾处突然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使读者感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禁拍案称奇,从而造成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麦琪的礼物》一文中,欧亨利巧妙的利用了情节突转的方法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出人意料。
一块八毛七分钱。全在这儿了。其中六毛钱还是铜子儿凑起来的。这些铜子儿是每次一个、两个向杂货铺、菜贩和肉店老板那儿死乞白赖地硬扣下来的;人家虽然没有明说,自己总觉得这种掂斤播两的交易未免太吝啬,当时脸都躁红了。德拉数了三遍。数来数去还是一块八毛七分钱,而第二天就是圣诞节了。
这是文章的开头。开头首先阐明了这对夫妻之间贫困潦倒的境况,圣诞节即将来临,而这对贫穷的夫妻仅剩一块八毛七分钱,甚至不足以支付一个圣诞节礼物,为后文的发展做了铺垫。
德拉哭完之后,往面颊上抹了抹粉,她站在窗前,痴痴地瞅着灰蒙蒙的后院里一只灰白色的猫正行走在灰白色的篱笆上。明天就是圣诞节,她只有一元八角七给吉姆买一份礼物。她花去好几个月的时间,用了最大的努力一分一分地攒积下来,才得了这样一个结果。一周二十美元实在经不起花,支出大于预算,总是如此。只有一元八角七给吉姆买礼物,她的吉姆啊。她花费了多少幸福的时日筹划着要送他一件可心的礼物,一件精致、珍奇、贵重的礼物——至少应有点儿配得上吉姆所有的东西才成啊。
读到这里,我们不禁随着主人公而思考,如此贫穷的夫妻,将会送什么样的礼物呢,她会不会放弃准备这个圣诞礼物,如果是我们,应该已经放弃了。
现在,詹姆斯·迪林厄姆·杨夫妇俩各有一件特别引以自豪的东西。一件是吉姆的金表,是他祖父传给父亲,父亲又传给他的传家宝;另一件则是德拉的秀发。如果示巴女王①也住在天井对面的公寓里,总有一天德拉会把头发披散下来,露出窗外晾干,使那女王的珍珠宝贝黯然失色;如果地下室堆满金银财宝、所罗门王又是守门人的话,每当吉姆路过那儿,准会摸出金表,好让那所罗门王忌妒得吹胡子瞪眼睛。
接下来, 欧亨利又写了这对夫妻各自引以为豪的东西,一样是丈夫的金表,一样是妻子的秀发。
她走到一块招牌前停下来,上写着:“索弗罗妮夫人——专营各式头发”。德拉奔上楼梯,气喘吁吁地定了定神。那位夫人身躯肥大,过于苍白,冷若冰霜,同“索弗罗妮”的雅号简直牛头不对马嘴。
“你要买我的头发吗?”德拉问。
“我买头发,”夫人说。“揭掉帽子,让我看看发样。”
那褐色的瀑布泼撒了下来。
“二十美元,”夫人一边说,一边内行似地抓起头发。
“快给我钱,”德拉说。
呵,接着而至的两个小时犹如长了翅膀,愉快地飞掠而过。请不用理会这胡诌的比喻。她正在彻底搜寻各家店铺,为吉姆买礼物。
她终于找到了,那准是专为吉姆特制的,决非为别人。她找遍了各家商店,哪儿也没有这样的东西,一条朴素的白金表链,镂刻着花纹。正如一切优质东西那样,它只以货色论长短,不以装潢来炫耀。而且它正配得上那只金表。她一见这条表链,就知道一定属于吉姆所有。它就像吉姆本人,文静而有价值——这一形容对两者都恰如其份。她花去二十一美元买下了,匆匆赶回家,只剩下八角七分钱。金表匹配这条链子,无论在任何场合,吉姆都可以毫无愧色地看时间了。
上文提过,丈夫有一个引以为豪的金表,然而却没有一个可以配得上这个表的表带。正在妻子为圣诞礼物苦恼时,她却走到了一家理发店的门口,于是,妻子便卖了自己最珍贵的秀发为丈夫买了一个表带。
看似山穷水尽无路可走的时候,恰好出现了一丝光明。
然而接下来让人意想不到的是
“吉姆,亲爱的,”她喊道,“别那样盯着我。我把头发剪掉卖了,因为不送你一件礼物,我无法过圣诞节。头发会再长起来——你不会介意,是吗?我非这么做不可。我的头发长得快极了。说‘恭贺圣诞’吧!吉姆,让我们快快乐乐的。你肯定猜不着我给你买了一件多么好的——多么美丽精致的礼物啊!”
“你已经把头发剪掉了?”吉姆吃力地问道,似乎他绞尽脑汁也没弄明白这明摆着的事实。
“剪掉卖了,”德拉说。“不管怎么说,你不也同样喜欢我吗?没了长发,我还是我嘛,对吗?”
读到这里,我不禁好奇,面对妻子剪掉秀发,丈夫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应呢,难道是因为剪掉秀发的妻子不如以前美丽了么?欧亨利的文章一直引导着读者思考,然而情节的突转更让你意料不到,正是这样,才充满了魅力。
下面就让我们进入小说高潮的部分,看一看他的情节发展是否在你的意料之中吧:
“别对我产生误会,德尔,”他说道,“无论剪发、修面,还是洗头,我以为世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减低一点点对我妻子的爱情。不过,你只要打开那包东西,就会明白刚才为什么使我楞头楞脑了。”
白皙的手指灵巧地解开绳子,打开纸包。紧接着是欣喜若狂的尖叫,哎呀!突然变成了女性神经质的泪水和哭泣,急需男主人千方百计的慰藉。
还是因为摆在桌上的梳子——全套梳子,包括两鬓用的,后面的,样样俱全。那是很久以前德拉在百老汇的一个橱窗里见过并羡慕得要死的东西。这些美妙的发梳,纯玳瑁做的,边上镶着珠宝——其色彩正好同她失去的美发相匹配。她明白,这套梳子实在太昂贵,对此,她仅仅是羡慕渴望,但从未想到过据为己有。现在,这一切居然属于她了,可惜那有资格佩戴这垂涎已久的装饰品的美丽长发已无影无踪了。
没错,丈夫为妻子买了头发的装饰品。然而,贫穷的丈夫是如何购买这套美丽的装饰品的呢?
“德尔,”他说,“让我们把圣诞礼物放在一边,保存一会儿吧。它们实在太好了,目前尚不宜用。我卖掉金表,换钱为你买了发梳。现在,你作肉排吧。”
丈夫卖掉了他的金表,为妻子买了发饰。妻子卖掉了秀发为丈夫买了表链。文章到这里进入了尾声,然而情节的突转所带来的魅力依然让人回味无穷。这正是欧亨利的巧妙之处。
麦琪的礼物这篇文章通篇利用情节的突转让人物的心理情境发生出人意料的变化,使主人公命运陡然逆转,出现意想不到的结果,但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给人以出乎意料的感觉,又不得不承认他的合情合理。
除了《麦琪的礼物》以外,在欧亨利的其他文章中,也明显的体现了情节突转的写作方法,其中《警察与赞美诗》更为突出。
这种巧妙利用情节的突转为文章推波助澜,安排文章结构的方法值得我们深究和学习,我也会对欧亨利的作品进一步拜读,以求更为深入的理解和体会,将情节突转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2019.12.21 语教二班徐硕
请老师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