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记得上大学那会儿,别的女生在打水,吃饭,洗澡,上自习的时候,都喜欢找个伴儿,或三三两两或三五成群的一起去,她们说一个人会觉得很别扭,不自在。
一次,跟我关系很好的一个室友,一脸好奇的问我,我发现你跟某某(宿舍里的另一个女生),一个人也可以去打水,而我就不行,我喜欢有人陪着,哪怕是去买个煎饼果子,这大概是你们比较独立吧?
后来我发现自己好像更喜欢沉溺在一个人的世界里,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才是自在的,享受的,自由的,欢喜的。
给自己买东西的时候,我喜欢一个人。我喜欢那种自由决定是去Lily专卖店还是去太平鸟专卖店,而不必在意同行者的喜好。
喜欢那种自己决定买灰色的毛衣或者咖色的毛衣,而不必在意同行者的意见。
我喜欢那种自己决定什么时候逛累了休息一下,什么时候去吃点什么或者喝点什么,而不必询问同行者她的喜好。
我喜欢那种自己决定是逛一天逛到脚脖子酸软无力还是淘到了自己喜欢的东西立马闪人,而不必在意同行者是不是早已不想逛了或是还逛的意犹未尽,从而强迫自己。
而如果我没打算买东西,只是闺蜜叫我陪她逛街,我也很乐意前往。我只要陪着她就够了,逛多长时间由她自己决定就好。
每年过时过节回老家的时候,别人家的姑娘总是喜欢串门,妈妈叫我也出去走走的时候,我却不愿意。妈妈抱怨道,人家别人家的女儿回来后,都喜欢出去串门,你咋一次门也不出,就喜欢窝在家里?不怕窝出毛病来吗?
我不喜欢串门,大概是从我长大后就开始了的。和她们聊一些家长里短,会让我觉得很消耗精力,还不如呆在家里,来的自在舒服。
闺蜜总是叫我在不忙的时候去找她,她说她一个人在家里呆不住,很无聊。我嘴上应着,可是我很少去家里找她。她很奇怪,我怎么一个人能在家里呆得住。我开玩笑说什么都不干也可以呆的住,功夫练到家了。其实,有一本书看就可以打发掉一整个下午,特别满足。但是我没好意思这样告诉她,那也太装逼了。
高同学也有同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不喜欢黏着他,而是更喜欢一个人的自由自在。
02
因为一个人的时候,就可以干自己喜欢的事情。
在别人看来很奇怪,甚至觉得不可思议,其实我们不过是喜欢独处罢了。
我们的世界要靠独处来强大。
当我们享受独处时,别人却以为我们陷入了孤独。
荣格的心理学理论解释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内在的心灵伴侣,引领我们进入最深的内在世界。所以,我们在独处时就是在向心灵最深处的内在世界探索。
我们喜欢把自己的力量,用于内在世界,保护自己的精神世界不会被外部世界压垮,所以在别人看来,我们总是孤独的,其实他们并不明白,我们内心世界丰富而强大,根本不需要从外界汲取力量。
03
喜欢热闹和喜欢独处其实是一样的,都需要某种力量来完成自我救赎,所不同的是,喜欢热闹的,需要向外抓取,而喜欢独处的,只需要从内汲取。
热闹,独处其实只是两种对待生活的姿态,我们很多人,是会交替出现这两种情况的,就像呼吸那样,需要吸入,也需要呼出,但很多人是更加趋向于某一方面。
我们只是喜欢独处,把自己想要的东西,都放到内部,而把不想要的都关在了内心世界的外面,比如某些人,某些事,所以在他们看来,我们才有些格格不入。
任何看起来积极的优点,可能都有阴暗的一面,比如,当我们在独处时,别人会以为我们是孤独症患者,不合群,高冷,傲娇,有意和他们保持距离。
其实我们也不是不合群,我们只是看起来不合群而已,我们和朋友在一起时,也可以打成一片,在公众场合也可以侃侃而谈。
我们完成自我胜利的方式是向内的,是对精神世界的丰富和美丽,是在向内探求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和理解。就像一棵树那样,只有不断地向下扎根,才能不断地向上生长,扎根的那个过程。就是丰富自己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他面对这个世界的方式,我们看起来很孤独,其实那只是因为我们更喜欢独处。孤独并不是我们的性格特质,孤独只是任何一个人都会感觉到的一种状态。爱热闹的人也有孤独的时候。爱热闹的人反而更害怕孤独,而喜欢独处却是以孤独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
我们都是生而孤独的,只是无往不在摆脱孤独之中,所以才会制造出越来越多的娱乐来。
其实,孤独是可以拿来享受的,而学会独处,便是面对孤独的很棒的方式,这种面对,不是对抗,而是享受,不是焦躁,而是平和,不是沮丧,而是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