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媒体道德冲突
一、疫情中的媒体道德
因疫情的到来,大众居家隔离,每日对线上新闻和社交媒体的关注增加不少。大众传媒作为社会最广泛受众和影响力的群体,在疫情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需要兼顾公众的知情权和社会反响,既要给大众科普事实,又要稳定民心。针对疫情这类特殊事实,媒体的报道也需要把握好度,避免引起民众恐慌,但也不能让民众意识不到事态的重要性,因此媒体表现的好坏直接导致了社会舆情和民众行为的变化。
从非典时期开始,国家就意识到了媒体报道的重要性,并针对以往的不足做出了一些调整,而中国的媒体在面对大型传染病时做出的表现也是渐入佳境。但是,在疫情当中,仍然出现了媒体道德与实际冲突的情况,且并非一次。
二、疫情中的道德冲突
(一)公众层面:知情权与媒体道德的冲突
公众拥有知情权,理应知道疫情发展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出防护措施,保护自己,也避免疫情扩散。按此道理来讲,在有关疫情的消息一出时,媒体就应该加以报道。但是,就我国的情况来看,媒体的报道与公众的知情权之间出现了矛盾。
有关新冠肺炎的来源问题,众说纷纭,1月26日,多家媒体报道新冠肺炎来源于华南海鲜市场的野生动物,于是全国对吃野味这一行为进行了口诛笔伐。2月3日,媒体们报道称Nature杂志论文发现新型冠状病毒的序列在全基因组水平上与一种蝙蝠冠状病毒序列一致性高达96%,因此产生了新冠肺炎来自蝙蝠的论断,甚至因为媒体的争相报道,“中国人喝蝙蝠汤”的新闻在国内外盛传,落了口实,被国外反华媒体大肆渲染,给中国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2月15日,报道又称发现穿山甲携带有与新冠病毒相近的冠状病毒,提出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潜在中间宿主,于是吃穿山甲的案例翻盘。2月27日,在广州市政府疫情防控新闻通气会上,钟南山表示①中间宿主不只有穿山甲一种。②疫情首先出现在中国,不一定发源在中国,一下将舆论焦点转移到了国外。
此次报道虽然尚未引起很严重的后果,但对比2003年非典对病毒来源的报道可以看出,这样的报道方式还是欠妥当的。2003年2月18日,媒体报道称在检测的过程中发现了衣原体,因我国此前有治理衣原体病毒的药和经历,此报道一出大家默认病毒为衣原体,因而大大放松了警惕,这为之后的病毒扩散埋下了伏笔。5月8日,媒体报道病毒源于果子狸,导致人工饲养和野生的果子狸被大量捕杀。最后证实病毒源是SARS病毒而非衣原体,病源至今未找到,但也不是果子狸。事后媒体多发布新闻“对不起,果子狸”来补救,但已于事无补。
纵观两次大型传染病的报道可以看出,媒体在获得病毒寻找最新进展之后,为了满足公众的知情权,不经思索和验证就加以报道,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非典时期,媒体的报道过于决断,导致后来没有挽回的余地,汲取了此前的教训之后,本次新冠疫情的报道显得谨慎了许多,但是仍然对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每一次报道都是以较为准确的语气加以描述的,以至于到现在为止,虽然专家证实穿山甲及更多动物有可能是中间宿主,人们在心里都认为新冠肺炎与蝙蝠汤脱不了干系,其形成的刻板印象过于强烈。
在病源的追寻上面,公众拥有绝对的知情权,媒体也有报道的权力和义务,此时的公众知情权与媒体的报道权产生了一定的矛盾,一方面是知情的范围和多少,另一方面是报道的多少和完整性,以及报道的基本道德——不危言耸听,以真实为基础,甚至在特殊情况下有所保留。媒体的职业道德要求媒体诚实报道疫情新闻,但是当我们拿到与社会稳定相悖的事实时,公布出去足以涣散人心,因此,在满足大众对疫情信息的知情权利的同时需要兼顾正确的舆论导向。
(二)新闻层面:新闻价值与媒体道德的冲突
此次疫情中,有专家表示新冠病毒有可能通过气溶胶传播,为了简化气溶胶这一复杂的学术概念,不少媒体采取“新冠病毒可依靠空气传播”的标题进行报道,除此之外,还有“接触传播”、“粪口传播”、“猫狗传染”等,这一系列报道在疫情状况尚未明朗的背景下引发了一定的恐慌情绪,不少人因此不敢开窗通风,与他人正常接触。此中,一部分原因是这些概念晦涩难懂,字眼和概念之间的涵义差别大,另一部分是某些媒体危言耸听,为了制造新闻价值,带动信息阅读和转发的手段。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气溶胶这样复杂深奥的学术概念难以理解,但“空气传播”这样通俗易懂且耸人听闻的信息则很容易引起关注和扩散。
疫情对于媒体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媒体可以做良心报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发展,也可以趁机钻空子,水涨船高。在社交媒体时代,任何信息都可能被“误读”和“转译”,被包装成为亦真亦假的“后真相”,激发受众的情绪并推动具有误导性的信息大规模传播。但是,新闻价值并不仅局限于点击和转发量,而是应该建立在遵守媒体基本素养与道德的基础上,媒体也需要良知。新闻的价值也不局限于题材的猎奇和内容的耸人听闻,而是应该以事实为基础,传播信息,将民众需要的内容准确无误地送到他们手里,引导社会向积极的方向发展,才是有价值的新闻。
(三)事实层面:发展不完全与媒体道德的冲突
新冠肺炎发现初期,因大多数老年人抵抗力差,感染较多,且死亡病例也占大多数,因此国家卫健委发布通知称老年人为重点监护对象,通知一出,中青网等各大媒体均发布报道,称要将老年人的疫情防控作为当前的重要工作来抓。虽然此言不假,但媒体的过度强调导致人们误以为青壮年感染率小,进而掉以轻心。随着疫情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被感染,再扩散后,许多婴幼儿也受到感染,到了后期不断出现几个月大的婴儿被感染的报道,仿佛在一次又一次地强调年轻感染者出现得越来越多的趋势,这时大家才意识到传染的严重性。
这充分体现了事实发展与媒体报道之间的矛盾,因事实发展需要一定的过程,在起初并不能完全呈现出事实的全貌,导致媒体的报道具有片面性的特点,这并不是媒体刻意为之,却酿成了意料之外的后果。媒体们似乎并没有考虑到这个后果,这时的片面性使得新闻的真实性也存疑。媒体的道德要求真实,但是这样片面的事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不真实的,尤其是在疫情扩散的情况下,报道称老年人为易感染群体极易引发大家的不重视,由此导致疫情迅速扩散。
以上三个维度绝不是独立的,而是相互交叉作用于新闻报道中,同一个报道现象可能会有多种问题和冲突存在,而这些共同形成了疫情期间的舆论场。
有的媒体道德冲突是故意为之,但有的是误打误撞,不管怎样,媒体在面对大型传染病的时候都要考虑到整体社会的影响和变化,严格遵循新闻伦理与道德,营造良好的舆论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