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的最狂妄的古诗是什么?

这里的“狂妄”我觉得是一种调侃,因为真正的"狂妄"不会是一首好诗,更不会流传至今。

乍一看这个题目,我的脑海里不光涌现出古诗,更是活生生地蹦出个人来!

谁呀?咋的啦?且听我往下说———

关于这个人,已故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就是那老少皆耳熟能详的《乡愁》的作者)曾经这样说过:

“旅行,我不想跟李白,因为他不负责任,没有现实感;我也不想跟杜甫,因为他太苦哈哈,恐怕太严肃;而苏东坡就很好,他很有趣,我们可以做很好的朋友。”

无独有偶,另一位现代作家林语堂先生对苏东坡也是情有独钟。他在《苏东坡传》中这样写道:

“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这大概就是对苏东坡一生最好的诠释。

那么苏东坡和最狂妄的古诗有啥联系呢,先别急,且看下他的简历: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于宋仁宗景祐(1037年1月8日)出生于眉州眉山。

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苏洵,就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奋”的“苏老泉”。

苏轼二十岁(按照现在标准应为周岁)中进士,可谓少年得志,但是不久母亲病逝而返乡,守孝期满于1061年应中制科考试,四年后还朝判登闻鼓院。

治平二年苏洵病逝,苏轼还乡守孝三年之后再次还朝。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弊病,宰相王安石很愤怒,苏轼于是被迫请求出京任职。

元丰二年(1079年),四十三岁的苏轼调任湖州知州。上任后给皇上写了一封《湖州谢表》,引发了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成为他一生的转折点,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并且受当地官员监视。苏轼因此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

1084年(元丰七年),苏轼奉诏离开黄州赴汝州就任途中幼儿不幸夭折,暂住常州。1085年,苏轼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因向皇帝提出谏议遭陷害再度自求外调。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元祐六年(1091年)被召回朝,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先后调往颍州、扬州、定州任知州。

绍圣元年(1094年)六月,被贬至惠阳(今广东惠州市)。绍圣四年(1097年),已经62岁的年迈老人苏轼被一叶孤舟送到了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

我们现在坐飞机,千里之遥,个把小时就到,但对古人而言,百里之外的地方就形同异域,需要长途跋涉。

据说在宋朝,放逐海南是仅比满门抄斩罪轻一等的处罚。

看完他的简历,大家是不是觉得要是普通人早就崩溃啦,然而就是这跌宕起伏,四海飘零的一生,却被苏轼过得有模有样,有滋有味。

一路遭贬,一路游历,一路诗文,给我们留下了多少伟大的作品。其中不乏“狂妄”之作,请看——

年少时的“狂妄”

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苏轼从小聪明过人,年少成名,很受大家喜爱。有一天,他洋洋得意地写了个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大家看看,这口气是不是很狂妄呀!而且颇为自负地贴在自己房前。

哪成想几天以后,一个老者持一深奥古书专程来向苏轼“求教”,他接过一看傻眼了,书上的字他一个也不认识。

苏轼羞愧难当,立马跑到门前将对联改作了“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打那以后呀,他就发奋努力,不断超越自我,终成一代大家,这个故事从此传为佳谈。

生死面前的“狂妄”

任凭天公雷闪,我心岿然不动

苏轼受迫害入狱后,皇帝特派一个小太监装成犯人,和苏轼关在一个房间里,试探他有没有仇恨天子之意。

白天这个小太监尽量用言语挑逗刺激他,苏轼毫不在乎地说:“任凭天公雷闪,我心岿然不动!”牢饭吃得津津有味。

夜里倒头呼呼大睡。小太监说:“苏学士睡这等床,岂不可叹?”苏轼根本不予理睬,用鼾声回答。

终于小太监忍不住了,第二天一大早便推醒他说:“恭喜大人,你被赦免了。”

要知道那一夜可是危险至极啊,只要苏轼有一点牢骚和怨言,性命可就不保啦,怎么样,生死面前坦然自若,是不是很“狂妄”?

落魄时的“狂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提到苏东坡,不得不提道他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该词作于公元1082年春,当时是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个春天,醉归野外遇雨抒怀之作。

全词言简意赅,简朴中见深意、寻常处生奇景,语意双关,不乏“狂妄”之语,接着往下看——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

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仗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阳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莫听穿林打叶声”---“穿林打叶”:说明雨骤风狂。但作者却“莫听”“穿林打叶声”,表明心不为外物所役之意。

“何妨吟啸且徐行”---吟啸且徐行“:风雨虽然很大但照常缓步慢行。“何妨”表现了作者的淡定,透出一点不在乎。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竹杖芒鞋”:我有竹杖和草鞋,而且胜过骑马,还有什么可怕的?透露出作者安贫乐道的隐逸之思,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笑傲人生的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通过这次醉归野外遇雨的小事升华到人生的信念。表达了对人生的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料峭”正是乍暖还寒之时,“微冷”弥漫着一种萧索意味,似乎也暗示了作者的落寞心境。但作者并未黯然神伤,而是从容面对,因为“春风吹酒醒”。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既然大自然中的风雨如此寻常,那么人生中的风雨又何足挂齿呢?

全词诠释了苏轼的人生信念,“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恬淡妙境,也可以说是苏轼人生的真实写照。

正如林清玄说的,在烟中腾云过了,在雨中行走过了,生命的事情一经过了,却是枉然。

然而苏轼的一生并不“枉然”,面对人生的挫折他坦然处之,不管是阳光灿烂还是山雨欲来,得也萧然,失也萧然,任其自然。

一个人有了“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洒脱,有了舍弃名利的觉悟,此生无论遇到是怎样的境遇都不重要了。

无论是回首往事还是展望未来都是“也无风雨也无晴”。怎么样?是不是很“狂妄”?

风雨也好,晴朗也好,与我而言,有何分别?他悠然自得地在风雨中前行,心中没有风雨,也没有晴天。

他超脱在了风雨阴晴之上,表达出来的旷达,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人生大智慧。

作者:方远(云中绿荷),图源网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2,056评论 5 474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4,842评论 2 37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8,938评论 0 335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296评论 1 27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292评论 5 363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413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824评论 3 393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493评论 0 256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686评论 1 29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502评论 2 31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553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281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820评论 3 30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873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09评论 1 25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699评论 2 34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257评论 2 341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