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水浒传》,里面的人表现的是真性情,尤其是花和尚,看他对弱者的怜悯,对恶霸的残忍,对朋友的真诚,对敌人的憎恶;看他仗义疏财,不拘小节,无不表现的坦荡荡,再看当他犯错时在方丈面前的憨态,真是即好气又好笑!
鲁提辖痛扁镇关西,自己爽到爆,不曾想要了人家性命,只得四处躲避,最终来到五台山落发为僧,皈依佛门。本是豪放之人,怎受得住清规戒律?没几日,就在山下痛饮,醉醺醺返回寺院,小和尚哪知智深(提辖法号)曾经的威猛,不让其进入寺院,智深也不是受气之人,你来我往,争吵中就动起了手,几十个小和尚被智深三拳两脚放倒在地。此时智深酒已醒了大半,看着满地的同门师兄,在看看不远处的方丈,反倒恶人先告状:“他们不准我进山门,还叫来这伙闲人打我。”方丈面无表情,稳稳的道:“智深,你先去醒醒酒,回头再来找我。”
是夜,师徒二人对坐灯下,方丈:“你虽是武夫出身,但现已皈依佛门,就不能随意行事,可曾记得剃度之时的三规五戒?”
“弟子记得。”
“既然记得,为何作出如此荒唐之事?”
“弟子知错。”
“寺内弟子若皆如此,这还是佛门之地吗?”
“弟子以后再也不敢了。”
“我收你如佛门,也是看你是个有大佛性的人,日后必成正果,有佛性却不一定能修成正果,一要悟,二要修,我想你不会辜负老僧的一片诚心。”
“以后再也不喝酒滋事了,若有甘愿受罚。”
“这一次已经闹的沸沸扬扬了,如若在闹出事来,老僧也不敢留你了。”
“弟子记住了。”
“这双鞋是我特意找人为你定做的,就算是我对你寄以厚望的物证,拿去穿吧。”方丈缓缓的拿出一双新鞋。
智深郑重的接过鞋,深情的注视着方丈。
此情此景,就是教师在批评学生,细细品来,不禁为方丈的批评艺术叫好!
首先看时间的选择:方丈并没有在智深闹事的现场就进行批评,而是让他醒醒酒在谈。这样不单是给了醒酒的时间,更重要的是给了他反思的时间。我们批评高年级的学生时,也要适当延缓,特别是在学生正生气的时候,如果当场批评极有可能出现顶牛现象,批评的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如果是课堂上的违纪行为,批评更要延时,在现场只要通过提示制止学生的行为即可,教师的根本任务还是上课,不能因为一个人的错误而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方丈还巧妙的把批评的时间放在了晚上,这样更有利于被批评者回去反思,如果是早上,可能一天没有一个好心情,特别是学生,上课都无法专心,影响一天的学习效率!
再来看地点的选择:方丈把批评的地点选在了自己的卧室,无形中拉近了两者的距离,让批评也变的温馨了。在大庭广众之下大家都喜欢被表扬,而不希望被批评,批评学生不宜在班级内进行,老师脱口一出的批评语,往往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特别是一些敏感的学生,会觉得很丢份儿,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进而产生自卑心理,可能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同样在办公室批评的话语也会被其他教师听见,应该选择一些相对封闭的空间,也可以在操场上散步的同时进行,这样单独的交流,能够了解到学生真实的想法,批评的效果更佳。
最后说说批评的过程:方丈先点名了智深的错误以及由此带来的影响。其实多数人都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但往往不知道由此带来的影响,特别是学生认识更不到位,说明错误带来的影响,能够使学生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紧接着方丈指出了智深的将来必成正果,但也需要悟、修。批评不是全盘的否定,应该让学生看到未来,看到希望,给学生前进的动力,并提出努力的方法让学生心中有根。然后方丈提出如若再犯就将其赶出寺门。批评不能只让学生认识错误,必要的时候也要让学生知道将会面对什么样的惩罚,要在学生的头上高悬达摩克里斯之剑。最后,方丈送给智深一双鞋,真是点睛之笔。以心换心,以情化人,有什么不可以接受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