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的子女因为婚嫁而离开父母,留下家中的老人孤独面对今后的人生,这是小津安二郎电影一个永远的主题,这主题的代表作应该是《东京物语》。
年近七十的老父母从遥远的家乡来到东京看望孩子。除了留在家里的小女儿外,老人们在东京有一个大儿子,一个女儿,一个守寡的儿媳,在大阪还有一个小儿子。东京的儿女皆已成家立室,有自己的生活,对老父母颇为冷淡,反倒是守寡的儿媳带着老父母逛了东京市,对他们很孝顺。
慈眉善目的老父母,在家中小心准备行李,对远在东京的儿女心怀期盼,等他们满怀兴致地抵达时。才发现孙子们与他们充满隔阂,儿女忙到无暇照顾他们,曾经的孩子们变得令他们有些陌生了。
小津安二郎用他的镜头,触摸到了人生中的失望,衰老,孤独和寂寞,以及就在不远处的死亡。
电影平淡缓慢,小津安二郎总是如此克制内敛,没有刻意制造的冲突,却有种吸引人看下去的力量。明明没有过电影里同样的经历,却让人莫名生出有许多感同身受的心酸。比如老父母备受儿女冷落却还互相安慰的时候。
影片里的老父母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他们总是一副安详,眼带笑意,即使受到孩子们的冷淡对待也都报以宽容。
他们提早从热河回来时,遭到女儿的责怪,还婉转地下了逐客令。东京那么大,自己的儿女在此都有家室,老父母却沦落到无家可归。老父母便商量母亲去守寡儿媳那凑合一晚,父亲去找以前的朋友看能否借宿一晚(最终也没有借宿到)。老父母大夏天无处可去,待在公园里乘凉,边等待守寡儿媳下班。但他们依然没有抱怨儿女一句,默默承受。
当别人对他们好的时候,老父母便充满感激,还夹杂着怕打扰到别人的不安,这大概源于儿女的反应让他们意识到衰老的自己已成儿女的包袱。当守寡的儿媳这样一个外人对他们处处体贴关怀的时候,他们内心该更加感慨。
即便遭到这样的待遇,老父母在决定离开东京,返回家乡时,依然笑着对儿女说:你们所有的人都对我们很好,我们这次旅行很开心。
与此截然不同的是儿女们的表现。
儿女工作太忙没有时间陪他们,便合计送他们去热河度假,住廉价的旅馆,以期摆脱他们。而所谓的热河是年轻人的天堂,晚上吵闹的旅馆让老人们根本无法入睡。
小儿子忙于工作根本没去陪父母,父母在坐火车返回家乡时生病了在大阪停留了一夜,小儿子送他们去看医生,可是回到公司之后反复抱怨:好麻烦。对生病的父母毫无耐心。
女儿责怪女婿给父母买的点心太贵了,认为给他们买便宜的饼干就好了。还在母亲过世后惦记的也是母亲遗留下来的漂亮和服和上等的麻布。自私到让人心寒。
小津安二郎用这种极致的对比来描述日本战后孝道文化的逐渐衰退,传统大家庭制度缓慢解体。这种担忧,放在今天也是值得思考的。
当我们成人离开家以后,该如何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照顾父母?
如电影里讲述的,儿女都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业,在城市里摸爬滚打也实属艰难,现代社会里离家奋斗的年轻人压力更大。可这不应该成为我们遗失孝道的理由。
孝顺父母,是一种自然的感情,一颗孝心,也只是平平常常。很多时候,在子女眼里根本就无关紧要的细节,在父母心里却可以掀起惊天波澜。一个电话,一声问候,一句闲聊,一顿晚餐,一次出游……只要我们有心,和父母在一起的每时每刻,都可以去传递我们的爱。
孝顺落到最终可能就是好好说话,互相理解。不要像电影里的小儿子一样最后只能后悔不迭的重复着他以前说的那句话:“父母没进棺材,就没有人要照顾他们。
“东京那么大,万一哪一天走失了,恐怕一辈子都见不到了”。人生这么短,这一世的父子情分你要是不在意,我们就先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