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纸张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但笺纸这个东西一直到南北朝以后才出现。
笺纸的出现,迅速成为了古代文人雅士们的钟爱之物,就好比现在的发烧友一样,他们当中有些人把笺纸这一东西玩到了极致,甚至到了近代,笺纸也还是文人们所钟爱的东西之一,可谓是风气不减当年。
据经典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记载:“上海有这许多的诗人墨客,为什么总没人提倡,同他们弄些好笺纸?”
鲁迅先生也在《南腔北调集·题记》如此写到:“这样的商人,我在南边没有看见过, 北京却有的,是旧书店或笺纸店的掌柜”。
可见,笺纸确实是为文人所钟爱,而笺纸当中,“花笺”是最常见的一种,所谓的“花笺”,其实是印有淡雅精致的图案的纸张,有的画有山水,有的画有花鸟等应有尽有。后来有些文人将这类雅致的笺纸编辑成册,也就形成了后来“笺谱”,如《十竹斋笺谱》就是其中最有名的作品之一。
《十竹斋笺谱》是晚明竹斋所所刻印的,也就就是说,在晚明的那个时代,笺纸和“笺谱”是非常受文人的喜爱的,如同十竹斋的花笺一般,大部分花笺上的图案也都是采用雕版印刷的形式制作而成的。从技术的角度说,雕版印刷的确比一笔一画的绘制图案要来的方便,但制作讲究的笺纸,其印刷程序甚至要复杂过手工绘制。例如十竹斋所采用的雕版套印工艺,往往一个色彩稍丰富、造型略复杂的图案,就套有几十乃至上百件雕版,其印刷的过程已是如此复杂,设计制作雕版的过程就更不用说了。
那么,为什么古时候的文人要花费如此大的精力和时间去在一张“纸”上下功夫呢?
所谓的纸张或笺纸,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不过是一个书写的载体而已,那么,是什么原因,让文人雅士们花费如此大的精力,只为出版一本“信纸专辑”?
我想最大的原因很可能就是因为这其中承载着文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诗情画意的向往。这一点,看古人为花笺起的名字就知道了:如“碧云春树笺”,只是听这个名字,便让人如同身在阳春三月的花树下一般,而“清江笺”,闻之仿佛有江风扑面……
正因为如此,文人雅士们才坚持把笺纸做得如此精美和极致吧!
所以,对于古代的文人雅士来说,笺纸并不只是一种书写的载体而已,它所体现的往往是古代文人“生活美学”,即对于诗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换句话说,笺纸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的地位不仅仅是一张好看点的信纸而已,更多的是一种艺术追求。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佛学,历史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南腔北调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