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一 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
人类的本质是主动的而非被动的,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环境选择回应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采取主动不等于胆大妄为,惹是生非或滋事挑衅,而是要人们充分认识到自己有责任创造条件。
事实上,我们如果不能客观地考虑看待自己的方式,也就不能理解他人感知他们自己和世界的方式,因此我们无意间就会把个人意愿强加在别人身上,内心却还觉得已经很客观了,这将极大的限制个人的潜力和别人交往的能力,幸好人类有自我意识,能够检讨自己的自我思维是基于现实和原则,还是受到社会的制约与环境的影响。
选择的自由包括人类特有的四种天赋,除自我意识外,我们还拥有“想象力”即超越当前现实而在头脑中创造的能力,“良知”即明辨是非,坚持行为的原则,判断思想、言行正确与否的能力。“独立意志”即基于自我意识,不受外力影响而自行其是的能力。
积极主动,不仅指行事态度,还意味着人一定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个人行为取决于自身的抉择,而不是外在的环境,人类应该有营造有利外在环境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责任感,即选择回应的能力,所有积极主动的人,都深谙此道,因此不会把自己的行为归咎于环境,外界条件或其他人的影响。他们根据价值观、有意识的选择待人接物的方式,不会因为外界因素或一时情绪而冲动行事。
积极主动的人,理智胜于冲动,他们能够慎重思考,选定价值观并作为自己行为的内在动力,而消极被动的人则截然相反,他们感情用事,易受环境或条件作用的驱使。
但这并不意味着积极主动的人对外界刺激毫无感应,只不过他们会有意无意的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选择对外界物质、心理与社会刺激的回应方式。
伤害我们的并非悲惨遭遇的本身,而是我们对于悲惨遭遇的回应,尽管这些事的确会让人身心受创或经济受损,但是品德和本性完全不受影响,事实上越痛苦的经历、越能磨练意志,开发潜能并提升自如应对环境的能力,甚至还能感召他人争取同样的自由。
弗兰克尔曾经指出,人生有三种主要的价值观,一是经验价值观,来自亲身经历,二是创造价值观,源自于个人独创,三是态度价值观,即面临绝症等困境时的回应,这三种价值观中,环境最高的是态度价值观。
逆境往往能激发思维转换,使人以全新的观点看待世界,自己与他人,审视生命的意义,进而思考应该如何回应。这种更宽广的视角反映的就是可以提升的激励所有人的态度价值观。
相对于积极主动和责任感,推卸责任的言语往往会强化宿命论,说者一遍遍的被自己洗脑,变得更加自怨自艾,怪罪别人和环境,甚至把星座也扯了进去。
积极主动的人,专注于“影响圈”,他们专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他们的能量是积极的,能够使影响圈不断扩大,反之,消极被动的人,则全神贯注于“关注圈”。
我们面对问题可以分为三类,“可直接控制”“间接控制”“无法控制”,积极主动的人都是由影响圈入手,加以解决。
把外在环境视作问题的症结的想法,本身就成问题,应该说是我们给了外部环境控制自己的权利,这种“由内而外”求变的思维定式就是以外在环境改变作为个人改变的先决条件。
积极的做法应该是“由内而外”地改变,先改变个人行为,让自己的变得更加充实,更加具有创造力,然后再去施加影响,改变环境。人人都应该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应该为自己营造有利环境,而不是坐等好运或噩运的降临。
对待错误的积极态度应是马上承认,改正并从中吸取教训,这样才能真正反败为胜,正如俗话所“失败是成功之母”,实际上,伤我们最深的既不是别人的所作所为,也不是自己所犯的错误,而是我们对错误的回应,我们对任何错误的回应,都会影响到人生的下一刻。所以一定要立刻承认并加以改正,避免殃及未来,这样我们也会重获力量。
影响圈的核心就是作出承诺与信守承诺的能力,积极主动的本质和最清晰的表现就是对自己或别人有所承诺。然后从不食言,对于别人的缺点,不要一味指责别人是否履行职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的态度。
习惯二 以终为始(自我领导力的原则)
太多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得到名利之后,却发现牺牲了更可贵的东西,因此,我们务必盯紧真正的重要的愿景,然后勇往直前坚持到底,使生活充满意义。
和内在力量相比,身外之物显得微不足道。
——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
以终为始说明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认清方向,这样不但可以对目前的状况了如指掌,而且不至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误入歧途,白费功夫。毕竟人生旅途的岔路很多,一不小心就会走冤枉路,许多人拼命埋头苦干,到头来确发现追求成功的梯子搭错了墙,但是为时已晚,所以说忙碌的人为未必出结果。
管理是正确的做事,领导则是做正确的做事,管理是有效的顺着成功的梯子往上爬,领导则是判断这个梯子是否搭在正确墙上。再成功的管理也无法弥补领导的失败,而领导难就难在常常陷于管理的思维定式难以自拔。
为人父母者也难免会走入类似的管理误区,只想到规矩,效率与控制,忽略了亲情、目的。
个人生活中的领导意识则更为匮乏,很多人连自己的价值观都没有搞清楚,就忙于提高效率,制定目标或完成任务。
以终为始意味着要带着清晰的方向和价值观来扮演自己家长角色或其他角色,要为自己人生的第一次创造负责,改写自己的人生剧本负责,从而使决定行为和态度的思维定式真正符合自己的价值观和正确原则。
它意味着我们每天要牢记自己的价值观,因为这会让我们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以价值观为行动准则,一旦生活有变,就可以根据个人价值观决定因应之道,无须受制于情绪或外界环境。
建立自己的使命宣言,能够更好的调动自己的积极主动性,确定自己的愿景和价值观更为自己终生目标做好指引。
制定个人使命和宣言,必须从影响圈的核心开始,基本思维定式就在这里,核心主要包括四个方向: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力量。
安全感:代表价值观、认同、情感归属、自尊自重与拥有个人能力。
人生方向:是人生的“地图”和内心的准绳,人类以此解释外界事物的理据以及决策与行为的准则和内在的标准。
智慧:是人类对生命的认知,对平衡的感知和对事物间联系的理解,包括判断力,洞察力和理解力,是这些能力的统一体。
力量:则指采取行动,达成目标的能力,它是做出决策的关键性力量,也包括培育更有效的习惯,以替代顽固旧习惯的能力。
生活中我们以多种载体或角色为中心。
以配偶为中心,如果我们一方面在情感上依赖对方,一方面又与对方又争执,就极易陷入爱恨交织、进退无常的矛盾中。
出现争执时,为了能向伴侣表明自己的立场或者是证实自己的观点,就更加容易加剧矛盾,为了保护自己,便更加退缩以及排斥对方,于是冷嘲热讽代替了真实的感受,一方总是等待对方采取主动,如果没有等到预期的结果,则确信之前的指责是合理的。
以家庭为中心,过分重视家庭,存在把家族的传统和荣誉感作为安全感和价值感的来源,部分父母在养育子女时,缺乏以子女最终幸福为目标的情感自由和力量,如果安全感来自于家庭,那么希望得到子女尊重的渴望就会通过对子女成长的投资。
他们的爱往往是有条件的,结果若非导致子女更为依赖,就是导致子女变得叛逆。
以朋友或敌人为中心,以朋友或敌人为中心的人没有安全感,自我价值变化无常,受制于他人的情绪和行为,人生方向也取决于他人的回应,时时揣摩如何反击,他们的智慧受限于以敌人为中心的偏执心理,毫无力量可言,总是被敌人牵着鼻子走。
最理想的生活情况还是建立清晰明确的生活中心,由此才能产生高度的安全感、人生方向、智慧和力量,使人生更加积极,更加和谐(所以更要以内为驱动力,而不是以外物为驱动力)。
以原则为中心的人会保持冷静和客观,不受情绪或其它因素的干扰,纵观全局——工作需要、家庭需要、其它相关因素,以及不同决定的可能结果,深思熟虑后才做出选择。
找到自己的终生目标,价值观等等,就如习惯二最开始说的“以终为始”更具目标性,而我们需要撰写使命宣言并付诸实践,他是个人的根本大法,基本人生观也是衡量一切利弊得失的基准,撰写使命宣言的过程,重要性不亚于最后的结论,为了形成文字,势必要彻底的检讨自己真正的理想——最珍贵的人生目标。
施行自我领导不是要撰写一个使命宣言就成了,它是一个确定愿景和价值观,并让自己的生活遵从这些重要原则的过程,右脑会在这个过程中帮助你进行心灵的演练,并对正确的行为加以确认,这会让你的生活更加符合使命宣言,也是以终为始的另一种应用。确认应该包括无核基本要素:个人、积极、果断、可视、情感。
在生活的各种情景下都能进行心灵演练,包括表演,销售展示,解决矛盾,实现会议目标,坚持不懈的不断练习,你会完成的清晰明确,内心会产生“熟悉”感,面对这样的场景就不会觉得陌生害怕。
事实上,有效的个人领导,心灵演练和确认方法都源于对人生目标和原则的深思熟虑,并在改写人生剧本,深入理解人生目标和基本原则方面有无穷力量。
人生在世,我们有各种各样的角色,为人父母、妻子、丈夫、主管、职员、朋友等等,同时也担负不同的责任,因此追求完美人生的过程中,如何兼顾全局就成了最大的考验。
撰写使命宣言的时候,最好分成不同的角色领域,其中有关政治,信仰方面的各种角色,也都各有不同的期待与价值标准。
一旦确定主要的人生角色,你就能清楚的掌握全局,接着还要订每个角色的长期目标。这些目标必须反映你真正的价值观,独特的才干与使命感。
家庭的使命宣言,其实每个家庭都有共同的价值观即理念作为生活中心,撰写家庭使命宣言,正是在凸显这个生活中心,家庭使命宣言犹如宪法,可当作衡量一切利弊得失的标准以及重大决定的依据,并使全家人在共同的目标下团结一心。
当我和家人制定家庭目标和生活时,我们考虑:基于原则,我们应该做什么,完成目标实现价值需要什么行动计划,并及时的更新与修订。对家庭而言,唯有参与,才有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