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亲德派",因着今天一路火车、机场的经历,我忍不住想吐槽一下德国神话了!那些大事诸如下水道、防洪神器之类的,我小女子就不妄加评论了。说说我亲身经历的三两小事吧!
一、关于守时。
十几年前,我第一次独自在德国乘火车,要倒三趟车,紧张啊!临行先生跟我说:啥也别烦,那个点到站的火车就往上跳!德国火车不要太准点噢(当时先生去过四次德国)!结果三趟车趟趟晚点,害我凌晨一点才到达漆黑一片鬼都不待见的小镇子!
十几年过去了,坐德铁的次数也数不清了,乐观估计,晚点率70%说得算保守!还有数不清说罢就罢的罢工,无缘无故车次取消,技术故障换车,这些都如家常便饭!我近三个月有两次德国之行,就碰到两次火车取消、一次技术故障换车,花18欧预定的两个座位都打了水漂。至于晚点,就更不用提了。这些前提还是大部分时间我都是坐车出行的。
二、关于公共场合安静不喧哗。
这个大部分情况如此,不过也会出现上面照片中那样夸张的情况。今天在前往法兰克福机场的火车上,八九个年轻人打扮有多变态,在这样的公众文字里我就不直说了,甚至仿人体性器官架在鼻子上,请诸位各自发挥想象力吧!其它的算是可言述的:吹喇叭,喝烈酒,放强劲打击乐,拿着酒瓶子当麦克风,唱着唱着外裤被扒掉,更有甚者另一女孩上去又把内裤扒下几分钟......好吧,谁让德国是个自由的社会呢!各人都竭尽所能彰显个性,没人管你。
三、关于严谨。
今天在法兰克福机场B区登机,公告牌英文显示:此门关闭,向前25米左转另一门登机。可是门口工作人员德语表述:请向前25米右转!我第一反应:一定是口误的概率大于公告牌的有字为证呀!这下一通狂走,满头大汗找不到入口,最后折返再问,满怀疑问按照口述右转,哎!两分钟的路程!再次经过公告牌的时候,发现上面仍未更正,也发现身边有不少来来往往跟我一样走冤枉路、一边走一边骂的旅客。哎,对于这样的严谨,我也只能表示呵呵了!
这种管理混乱的局面,我印象里也不是第一次碰到,而且经常本地人问工作人员问题,他们也是一问三不知,尤其以德铁最为典型。
所以,不要把德国神化得完美无缺,也不要把中国"神化"得一无是处。用孩子的话讲:"我出了国感觉比在国内爱国多了,我经常会为中国的很多方面感到骄傲和自豪!"我支持孩子的这种想法。送孩子出国,并不意味着我们对自己的国家失望了,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所有好的、不好的都是概率统计而已。当然,既然出去了,毕竟要在那里生活N年,也希望他能尽快融入到那里。
但是,到底什么是融入呢?个人认为,真正的融入,一定是以文化的相互尊重、相互包容为前提,而并非以在国外与中国圈划清界限为代价。在这个前提下,能迅速理解对方的思维背景,并就复杂的话题进行深入的沟通与交流,这是融入的一个重要基础。要做到这一点,文科学习尤显重要,因为"文学乃人学"。否则,你就只能交一些酒肉朋友。
当然,酒肉朋友式的"融入"可能更迅速,因为德国私立学校的生源有两种:一类是真正的精英阶层为子女投资更好的教育,一类纯属有钱,砸钱为子女改换身份标签。其实任何社会都是一样的,你没有两把刷子想走进学霸们的内心谈何容易?而你吃喝玩乐很容易就会跟很多混日子的打成一片!可是在人家地盘,人家是有根基的,你拿着父母的辛苦钱,远涉千山万水,你能为你的人生收获什么呢?所以,融入不是说你交了几个德国朋友,而应是你交到了什么样的德国朋友,进入了什么样的德国圈子。
曾经听到一种说法:国内的教育就是分数至上,如果到了国外还是分数至上,为何出国?我倒觉得,此分数非彼分数,分数本身没有错,关键看孕育在哪种土壤。越是在外,还越是要努力取得好的分数,因为这种分数不是应试教育产生的分数,它全面地体现了你的努力程度、参与程度、理解程度、沟通程度......这是对你的学习成绩、包括各项活动和实习的一个综合评判和评价,可以彰显出你独自在异国他乡呈现的三观:你的目标,志向,对家庭财政的责任感,个性气质这样的评判和评价是任何一个公司都很看重的。
所以,不管你将来在哪里,现在决定未来。不要迷信德国神话,不要肤浅看待融入,做个认真的人,成就认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