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举荐中垒校尉刘歆,说他有才干德行,任命为侍中,逐步升为光禄大夫,地位显贵,受到皇帝宠信,此后,刘歆改名为刘秀。哀帝又命刘秀负责审核校对儒学《五经》,完成其父刘向未完成的事业。刘秀于是汇总群书,编成七略上奏,有《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记录书目的共有六略,包括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一万三千二百六十九卷。其中叙述诸子的,分为九大流派: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刘秀认为:“九家都兴起于王道已经衰微、诸侯以实力为政的时代,当时的君主们的喜好厌恶大不相同,因此九家学派同时兴起,各持一端,推崇所喜好的学说,并用这些学说去游说各国,争取诸侯的赞同。九家学派主张虽然不同,但就象水火相灭一样,同时也水火相生,如仁与义、敬与和,虽然相反,但也都是相成的。《易经》说:‘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天下人都会走到同一个地方,但走的路不同;天下的道理是一致的,但人们却有许多种考虑。而今,各个不同学派的人推崇自己学派的长处,如果深入研究,弄清它们的宗旨,虽然都有短处,但综合各家学说的主要内容和宗旨,也不过是儒学《六经》的支派末流。倘若这些人能遇到圣王明主,将他们的主张折中修正,他们也都可以成为栋梁之才。孔子说:‘礼失而求诸野。’礼仪失传,那就到乡野去寻找。现在距离圣人的时代已经很久远了,当时的道术现在不是缺失,就是废止,无处追寻,这九家学派,不是胜过乡野吗?如果能钻研儒学《六艺》,再参考这九家学说,舍弃短处,采取精华,就可以明白天下大道了。”
河间王刘良,能学习献王的高尚品行,母亲王太后去世,他完全按照礼的规定服丧。哀帝下诏褒奖,增加采邑万户,为宗室奉行礼的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