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信提出了一个说法,叫:“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我们来看看他到底是如何zuo的。
——编者按
佛教禅宗的四祖——道信,可以说拥有史上最强逆天主角光环。
在我们还只会看动画片的时候,他四岁就到乡塾读书了,又学孔孟老庄,又听寺僧诵经,书上记载说他“入耳即知下文,如同早已熟读”,所以大家都夸他是菩萨转世。
既然大家都认为他前世是个菩萨,所以他在七岁时就……出家了。还因为他师父“戒行不清净”,道信多次劝谏都没用,他只能私下持守斋戒,长达五年。
后来道信听说僧璨在舒州皖公山隐居,就离开他师父,打算去舒州找僧璨学禅。
在去往舒州的路上,道信使出了他的隐藏技能:主角光环之“偶遇贵人”。
一天,一场暴雨刚过,河里水势汹涌,最浅的地方也淹到了膝盖,想要过河的人们都被河水阻拦了。
十四岁的道信正好来到这河边,于是他主动帮助行人,背着他们过河。更巧的是,出门游历的僧璨也正好路经这条河,正好看到那个无私的小和尚虔诚的往返河中背人过河。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僧璨见小和尚如此善心,便去主动搭讪,才了解到他叫道信,要去皖公山找三祖僧璨寻师求禅。
僧璨知道了道信找的就是自己,但没有表明身份(真调皮),只是告诉道信往皖公山天柱峰麓的山谷去,说完就走了。
等道信终于来到山谷的寺庙,正准备敲门,还没敲呢,门就打开了。主角都是这样,去到哪里都有人接应。
进去后道信发现端坐在佛龛下基台上的一位老僧,正是双河口所遇到的那位老师父,便知道了,原来他正是自己要求教的僧璨。
“大师好人啊,能不能教我一个解脱束缚的方法?”道信问僧璨。
“谁把你绑住了?嗯?”僧璨反问。
“没有人绑我····”道信也是实诚人,实话实说。
“都没有人绑你,你为什么要松绑,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道信听完这句话,(然后你会见到所有禅师顿悟时的形容词)如当头棒喝,豁然开朗,当下大悟。
僧璨见道信悟性极高,又聪明,又善良,又有主角光环,便决定收道信为弟子。又过了几年,把衣钵也传授给了道信。
从此,禅宗四祖的名号出现在了江湖上,但故事还没完,他的主角光环还在继续闪闪发亮。
有一年,当朝皇帝的母亲病了,太医都治不好。皇帝就在全国各地悬赏找人给他母亲治病,皇榜被道信看到后,他到山上采了点药材制成中药,托人送到京城,竟然把这不治之症给治好了。
又有一年,某县久旱不雨。道信率众僧侣边念经,一边上山采些野菜度荒。同时发动当地老百姓砍柴晒干点火燃烧,使烟雾弥漫至天空,迫使冷空气下降,一个星期后就大雨倾盆。(是不是很像人工降雨?)
再有一年,某镇来了一群强盗。道信知道后,去找强盗头子谈判。强盗头子当然不讲理啦,而且还要杀掉道信。道信见他举起刀,立马点了强盗头子的穴,让他动不了。
又会医术,又会人工降雨,还会气功,真是厉害了我的哥,牛逼了这位爷。既然作为主角,他一定还有一颗骄傲的心。
到了唐贞观年间,太宗非常仰慕道信,于是诏令道信赴京。但是,道信不想去,就找借口说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这样前后反复了三次。
到第四次下诏的时候,皇帝火了,命令使者说:“如果不起,即取首来”。
使者到山门读了圣旨,道信听完使出一计反客为主,拿起刀就准备把自己头砍下来,反倒吓得使者不敢动手了。
道信留下了许多传奇的故事,对于百姓来说,他开化了很多人,做了很多善事;对于禅宗来说,他建立了固定的传授禅法的道场,实行“农禅并举”的主张,把禅宗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
《传法宝记》中对道信禅法的描述:一是坐禅,二是作务(即劳作、劳动)。所以道信说的这种“作”,不是no zuo no die的作,而是农业劳动。
禅是讲自立的,所谓自立,不仅仅是纯禅的自悟自修,这种意义的自立是没有多大争论的,更主要的还是指禅在经济上的自养和政治上的自立。
所以道信提出修禅时还要作物,不仅让其门徒自食其力,还解决了百姓的负担(以往出家修道者靠他人布施或乞食为生)。
可惜,这样大神一般的人物,却很少有详实的记载,只留给后人那些不知真假的传说。
人总会死去,所留下的东西或许也都会消失,但那些智慧和精神的光芒不会,禅宗的发展,正式凭借着这一点点的微光,一路薪火相传。时移世易,虽然我们的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但这流传下来的精神,却依然能够成为指引我们的一盏明灯。
南怀瑾先生说:其实小说除了人物是假的,其他都是真的;历史除了人物是真的,其他都是假的。
以上是四祖道信的故事,或许全都是假的,但带给你的感受,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