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Y抱怨:手机反应太慢,抢个红包都比别人慢几秒;车子用久了,小毛病不断,老是需要维修;自家孩子怎么就不如别人家的孩子乖巧懂事……
当你对生活诸多不满时,它回馈你的必然是一地鸡毛。
在Y多次嫌弃声中,那部手机终于不堪受辱,罢工不干了。尝试多次都没法开机使用,Y不得已要重新买手机了,我以为他会开心,终于有了正当理由换新手机了。谁知一路上他又为突然增加一笔开支而懊恼。“你不是一直嫌弃那部手机不好,反应慢吗?现在可以买新的了,不是更好?”
Y一脸无奈的说,“虽然慢,但还可以用,没必要多花钱。”一听这话,我心底升起一股无名怒火,既然想接着用,你嫌弃它干嘛?
不想改变就坦然接受,顺其自然,何必老是抱怨,徒增烦恼呢?好的能量和负面的能量都是有传播力和影响力的。
一个人如果充满了快乐,积极,正面的思想,那么好的人,事,物,都会和他产生共鸣,而且被吸引过来。当然,负面的情绪所产生的能量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不过,吸引来的是一些糟糕的事。
昨天Y上班的途中车坏了,刚离家一小时车距,离单位也有一个多小时的车距。修车换零件花钱不说,还耽误了上班。自己心情不好,连饭都没有吃。
这些可能是偶然,但你长时间的抱怨散发的负能量,车子会感受到的。Y每天都会有一定时间在车上度过,负能量的磁场笼罩着整个车,那么它出问题,也是必然的事。
爱是包容和接受,不爱才挑剔和嫌弃。亦舒说过,爱的不够,才借口多多!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做父母的心愿。每个孩子也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可Y似乎看不到自家孩子的优点,总喜欢那自家孩子和别人家的比。对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要求很高,巴不得她一夜长大,能自觉学习,还能孝顺,体谅父母。但,这明显不现实。
孩子通常是在鼓励中前进,在打击中逆行。Y和女儿沟通的方式根本靠吼,沐浴在吼声中的女儿,也没因此按照爸爸的要求成长,有时也会反抗。
Y是爱孩子的,但他的方式却让孩子感觉不到爱。要一个7岁的孩子从爸爸粗暴的言词,凶巴巴的态度中品出爱的滋味实在有些难。就算是大人也难以接受这种爱的表达方式。女儿对爸爸是畏惧的,说话都心心翼翼,有要求也是求助妈妈代为转告给爸爸,所以女儿和Y几乎没有亲密的时光。这何尝不是一种缺憾?
孩子关于爱的逻辑是:我爱,因为我被爱。一颗没被爱滋养过的心灵,是没有能力去比别人的。
父母先要给孩子输入爱的模式,孩子才会有输出爱的能力。
孩子在父母的挑剔指责声中,是感觉不到爱,也没有办法去爱一个对她诸多挑剔的人。
所以,越嫌弃,越容易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