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班回家的路上,我边走边回顾着刚刚结束的诗词朗诵会,一声“妈妈”把我的思路打断了,原来是儿子骑着自行车从后面追上来。 儿子推着自行车和我并肩行走。从他升入初中、我回去接一年级开始,我们母子相伴同行的机会越来越少。他上小学时,我是班主任,教他数学、语文,课上课下、上学放学,我和他简直是形影不离。现在,他的功课繁忙,我的工作琐碎,平时也就顾不上彼此了。 像这样一起走路时,我总喜欢偶尔转头偷偷地打量一下儿子,之所以偷偷地、仿佛不经意似的,可能是出于一个母亲内心那巨大的成就感吧!这个高大、帅气的小男子汉是因为有我才来到这个世界上。14岁的孩子,已经长得和我一样高了。记得前几年,儿子总喜欢和我比个头儿,可能当时追上我是他的最高目标吧!他比个头儿时手掌滑行的方向很特别,总是当自己的头是个韵母一样,而他每次标的都是“二声”。一次次的比个儿,手掌落在我的下巴、嘴角、眉毛等处,伴随着的是儿子兴奋的尖叫:“妈妈,我又长高了,我到你下巴了!”……,当妈妈的虽然心里满是骄傲,口中却装出不屑:“即使你比我高,不还是得管我叫妈?” 不知从哪一天开始,儿子已经不再与我比个儿了,这一细节我也是现在才发现。也许是孩子早已经意识到,他要超过妈妈了,再比下去就把妈妈撵老了,孩子都希望自己的父母永远年轻! 我们母子边走边聊,话题自然而然就转到了朗诵会上,因为我们都是大会重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又同样喜欢朗诵,对朗诵的体会和领悟也较深。 儿子遗憾地说:“妈妈,我的表现不完美,麦克风不好使,我已经很大声了,但效果还是没出来。” “确实声音有点小,但我觉得很好啊!”这次我能如此肯定他的表现,儿子应该觉得有些意外。他印象中的妈妈可能会太在意结果,有时甚至都忽略了过程! 我又告诉他,觉察到麦克风不出声时就应该停下来,他可以提出更换麦克风的请求,选手有权利要求主办方提供相对优质的设备来配合自己的表演。 其实我告诉儿子这些不是为了加深他的遗憾,而是想让他明白——遇到问题要想法解决。 另外,作为一位一直在现场观看的教师,我又自责起来:“我早就应该发现麦克的问题呀!为什么就没想起来要替他们更换呢?是不是敏感性和责任意识还是不够啊?” 这件在别人眼里微不足道的小事,却给我儿子留下了那么深的遗憾!那些所有用过这只问题麦克的选手是否也像儿子一样呢?看来,以后作为组织者的我们,准备工作还是要细致、再细致、更细致一些!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