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他因为师傅的要求而下了山,山下的世界千奇百怪,他有点痴,不是很明白。所幸遇到了一个宽厚的大哥,可惜后来大哥却因故去世。也遇上一个兄弟,那个兄弟是个纨绔子弟,家学渊源学的却很不怎样。他下山后拜的师傅武学造诣极高,但是师门不幸,师傅和师叔阋于墙内,师傅更是因此而死。在师傅那儿遇到了那个她,稀里糊涂的滚上了床单,是爱是欲自己也不甚明了,更不知道再如何去找她。
看到这儿,或许机智如你,已经猜到他是谁,天龙八部三巨头,灵鹫宫九天九部、三十六洞、七十二岛的共主,SSS级幸运,汇聚逍遥派相爱相杀三人组全部内力,掌握核心科技,全平台支持小无相功世间武学无不能运行,万能公钥天山折梅手天下武功莫不能破,一身功力震古烁今。除了不是金庸钦定GM——扫地僧的对手,与另外两个外挂玩家——无敌光环乔大侠,德国骨科段思聪难分轩轾之外,全力发挥之下,其余如姑苏慕容之流就是一套带走。少林寺之役中只能使出全部实力的三成,武林中人闻风色变的星宿海丁老怪也招架不住,如果说他是闰土,那丁春秋就是猹。高调开挂低调做人,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然而,上面说的却是另外一个人——何安下,出自于《道士下山》,陈凯歌作品。一般而言,陈导自《霸王别姬》之后就给后面的电影人树下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映照下来的阴影这么多年自己都走不出去。自预言神作《无极》之后,要是还相信他还能拍出当年的电影,只能说你是香港记者,图样。
《道士下山》和《天龙八部》这两部作品虽然产出时间相差接近五十年,但从剧情来说有很大部分相似,特别是虚竹这条线,和何安下重叠度极高。《天龙八部》的名字来自于佛经,分为阿修罗、夜叉等特性极为鲜明的八部,是为众生百相,《道士下山》名字就显得直白的多,直指道教。两部作品虽看起来一佛一道,但就像漫画里的统领十二宫的教皇一样,我就是你你就是我彼此不分。从我向你投出去一瞥,看到的是自己错愕的目光。
天龙八部之中,因果意味非常浓厚,求不得苦,放不下亦苦。三位主角之中,乔峰一生豪侠,杏子林事变之前只爱喝酒吃肉浪荡江湖,连女人都不多看一眼,这才导致玻璃心马夫人因爱生恨得不到就毁掉。段誉饱读诗书喜爱佛经奕棋,武功一概不愿意去学,更不愿意杀人,他爹段二逼他学武,直接一声不响离家出走。虚竹出场只是还是一个小沙弥,一个孤儿,被少林寺收留,一生别无所求只愿青灯古佛做个小和尚。然而到最后,萧峰身世所累进退不得,宋辽两处难为人,落得自尽而死;段誉陷入得不到回应的爱欲之中难以解脱,在新修版本中王语嫣笃爱表哥慕容复,到最后也没有移情于段誉,可堪大理王帝只落得一寸相思一寸灰;虚竹受尽诱惑难守初心,被赶出少林,更是累得父母双亡,身在天山,心老少林。
特别是虚竹,在故事写到最后,哪怕是娶到朝思暮想的西夏公主李清露,仍是有这样一段:
段誉见虚竹虽得美满姻缘,神色间总有郁郁之意,走近身去,说道:“二哥,多谢你送了五位美丽可爱的妹子给我。你既娶得这位世上无双,人间第一的二嫂,怎么仍不开心,是为了你去世的父母伤心么?”
虚竹道:“色无常,有生必有死。父母去世,我虽伤心,倒也没想不开。我心里不开心,是因为终究做不了和尚。”
灵鹫宫、西夏驸马,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他偏偏不喜欢。
在《天龙八部》新修版里,金庸贴心的为每一个人都补上了一刀,无人能得圆满。不用说那些本身就已经是悲剧的角色,单是王语嫣,守得初心仍爱慕容,就让慕容复癫狂发疯不能回应;容颜无双颇为自喜,就让她体会衰老知道无常。
众女兀自议论玉像,一人道:“只有这玉像才能真正永葆青春,再过数十年也不会老了半分,但王姑娘到了那时候,只怕是满头白发了。”王语嫣听了,心中微微有气,一瞥之间,从壁上悬着的铜镜见到了自己的容貌。此时怒气正炽,平时温雅可亲的形相一时尽失,与妩媚可喜的玉像相比,更是相去甚远。
哪怕身为神仙姐姐也难逃岁月与妒火,推倒了玉像,试图在这之中找到逍遥派的不老秘法。当然,不会存在这样的功法。
段誉劝到:“只怕当真并没长春不老功。即使是长春不老功中的人,也不过是寿命较长、身体比较健朗而已。道家说生死,曰‘齐天地’、‘坐忘’,只是叫人看开一点。佛家视生为苦,老死为不可避免。释迦牟尼教训诸弟子:‘人生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五阴炽盛,乃有忧悲大苦恼聚,此苦之聚。须知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非我。’嫣妹,人的色身是无常,今天美妙无比,明天就衰败了。这大苦谁都免不了。”
只听得王语嫣叫道:“我不要无常......”掩面向外奔出。
王语嫣的不食人间烟火形象就此破产,但因此形象也丰满了很多。段誉最后见到她时,她和阿碧服侍发了疯的慕容复,阿碧止不住流泪,王语嫣却淡然的多,也算对命运有所得。
再说虚竹,虽然当不成和尚,但至少娶到朝思暮想的公主,执掌灵鹫宫,放童话里都可以接上一句“从此他们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然而:
四女齐声笑道:“主人,我们四姊妹都嫁了你做小老婆吧!”虚竹连连摇手,说道:“不成,不成!人贵知足,不可妄起贪念。贪嗔痴是为三毒,贪为三毒之首,务必去除。我早有了人间第一、世上无双的好老婆,决不能再娶第二个了。”
四女齐道:“主人那我们怎么办啊?揭谛揭谛,波罗僧揭谛!阿弥陀佛!”
萧峰等见四女顽皮胡闹,虚竹没法管制,尽皆好笑。
李清露道:“四个女孩儿,不可对主人无礼!”四女一听,便不敢再闹了,齐声应道:“是。”李清露道:“我和你们主人商量过了,决定把你们也送给段三哥,他如喜欢你们可爱美丽,就一二三四,封了你们四位嫔妃娘娘,要是他讨厌你们顽皮胡闹,就一二三四,把你们关入天牢,关他个十七廿八年才放!”
可以看到这位公主成长于深宫之中,并不是那么天真烂漫,较之虚竹,威严很重。她和虚竹之间的感情发源,由欲念而起,互称梦姑梦郎之时连对方姓甚名谁都不知晓。更知虚竹血气方刚,既然有她作为先例未必不会没有来者,故一举剪除了他身边最有可能为妾的梅兰竹菊四剑,这正是皇宫里的攻心斗角的做派,是不是虚竹的良配倒也难说。
纵观《天龙八部》诸人,从不爱江山爱美人的段世父子到心怀大志的慕容父子,从举世豪侠萧峰到痴恋阿紫的游坦之,哪怕是谭公谭婆赵钱孙这样篇幅很小的配角,他们所求不能得到,不想得的东西被强加于身,但哪怕是这些不想要的,也是别人所心心念念的。就像王语嫣和皇位之于段誉和慕容复。这一切,无不透露出:
“有情皆孽,无人不冤。”
这是陈世骧对这部作品的定语。书中真正得到大圆满的大概也就是慕容博、萧远山和鸠摩智了,也就是皈依释教的三人,能够看开,能断也就获得了解脱。其余诸人都裹挟在红尘里,所求不得,求得亦难守,因果无常由不得人。佛经中常说“空”,比如“照见五蕴皆空”、“一切皆空”,这里的空却不是void、虚无,并不是说这也没有那也没有,做什么都没有意义,反正事成也空不成也空,不如不做。不是像这首诗这样:
你不愿意种花
你说:
“我不愿看见它 一点点凋落”
是的
为了避免结束
你避免了一切开始
——顾城 《避免》
消极避世,写下上面文字的诗人自缢而亡。
这“空”是因为佛法之中强调因果,认为万事万物都是因缘汇聚的结果,多处因果际会之下种瓜未必得瓜,就如同阿朱之死是段正淳和萧峰两人种下的因——段正淳风流薄幸、萧峰血性鲁莽,收到的果。认为因果流转,没有能够一成不变的实体故称之为“空”,唯物论里面也有“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一切都在变”。所以佛经之中说一切皆空,又说一切因缘皆有,不但要体悟一切皆空,同时也要知道有因有果,有善有恶。抛去宗教的部分,其实也是教导我们面对荒谬无常的世界时能明白这是常态,以平常心去面对,更劝人多种善因以期善果。
《道士下山》本质上是一部公路片,一部电影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好看把故事讲好,但是限于不知是剧本还是导演对于剧情把握能力的限制,这一点并不是很好。陈凯歌想讲的道理有很多,但暴力输出,仿佛一边拿着剧本一边抽观众的耳光:“听懂了没?!”,最后观众也只能捂着红肿的双颊默默的打了个低分。豆瓣评分5.4倒也不算错怪它。这就和去年的《后会无期》一样,导演是用自己想讲的道理构建情节,然后来组成整部电影,在寓意性上收之东隅,但对于整部电影的连续性和可看性就失之桑榆了。最大的败笔莫过于旁白,剧情不够旁白来凑,任何电影只要加上旁白就是对导演故事把握能力的一记耳光。
幸好陈凯歌对于镜头的把握力仍在,出色的镜头为这部电影增色不少。
《道士下山》或许是想和天龙八部一样,通过下山的何安下作为一个观察者,讲述一个红尘混乱众生皆苦的故事,单说第一幕,范伟吴建豪林志玲将水浒传剧情重演了一遍。范伟痴迷爱欲,求人间欢喜道士也不愿做;林志玲妩媚妖娆,享受被追逐的感觉;吴建豪潘驴邓小闲全占,偷情嫂子毒杀哥哥。当然,逃不过王宝强的复仇,林志玲和吴建豪双双被沉到湖心。这活脱脱的武松怒杀潘金莲西门庆啊。
小道士何安下杀人之后,良心不安,去寺庙之中忏悔,找的却是一个和尚,这个和尚名为鸡汤仁波切,大而空的道理一碗一碗的灌。最莫名其妙的就是郭富城重伤之时找他救治,看着满脸满身是血的郭富城,来了一句:“没看到大家都在吃饭吗?”一脸不耐的吃完了饭,简直莫名其妙,或许是透露“世间有我,不值一哂,世间无我,不值一哭”的态度,但处理起来太粗暴。对着重伤垂死心有牵挂的郭富城道:“一口气都咽不下去,谈什么解脱。”,提起一桶冷水,从头浇到尾,或许是想体现“当头棒喝”,同样简单粗暴,要是谁对着重伤的师傅来这么一下我非找他拼命不可。出乎意料的是,郭富城灌下这碗鸡汤之后开悟了,放下了师兄弟多年的仇怨,放下开枪杀死自己的师侄,放下避世多年的苦难,唯一放不下的只有一个人。
恍恍惚惚之间,看到了当年和他一起练猿击术的张震。张震微笑看他,一孔瞳仁都化作了三尺秋水,多年的时光都没有在他身上镌刻下什么。然后郭富城就去世了。诶?!等等。去世了?!说好的放不下不解脱呢?
相信刚刚的基情一定是个意外,毕竟他们两当初一起练功,相互牵挂也很正常,直到我看到了这个:
这满含战(ji)友(you)情的翻滚。还有郭富城那句:“我会一直等着你,不离不弃”。你踏马告诉我这是不是恶意卖腐。但说实话,这可能是这部结构松散电影最有看头的部分了。
这部电影出来之后除了意料之内的吐槽之外,引来了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BOSS,道教协会。
主要是因为《道士下山》里面,道士找和尚忏悔这一节,颇有几分道不如释的味道。一般而言,佛道两家在这片大地上相爱相杀了近千年,佛教给人的印象一般要好一点,说起来的话第一反应就是“慈悲为怀”,“戒杀生”。而道教的构成就有些复杂,医学、符咒巫术、房中术、观星术、武术,为从“走走走,游游游,不学无术我不发愁”的江湖游方术士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各式起义团体提供了理论基础。这其中很大一部分,曾经给这片大地带来过很沉重的苦难,人们对它态度复杂也是寻常。
佛道两教创立之初,都是创始人自己的对这个世界思考,是他们追寻自我的产物,说到底是哲学而非宗教。这之后,和民族心理产生化学反应,逐渐畸变,慢慢产生了宗教。典型现象之一就是焚香拜佛,这原本是世尊的追随者向他阐明心迹,反思己过,忏悔的过程,用这样的方式来消减自身的业力。这之后逐渐迁变,从自我忏悔到禅师领着念,再到全权托付于出家人,拜佛逐渐变成一种“求”的方式,求姻缘求事业,而佛教原本就将“求不得”放在人生八苦中,拜佛本就是南辕北辙。《金刚经》中便有明言:
若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
不能见如来。
不仅仅是佛教,道教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并且发生的畸变比佛教要大的多,这大概是因为它发源于本土,更加适合添油加醋来解释神鬼世界。老子本身的理论与巫术鬼怪没有半毛钱关系,更多的是关于强弱、荣辱、天地人的一套理论,也喜欢俏皮的玩玩文字游戏——“道可道,非常道”,说一些骇人听闻的话——“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比起佛陀,实在是个很好玩的人。道法也讲求随性,因为道教本来就是中国人烂漫情怀的一个体现,相比之对人生位置要求森严的孔子学说,苦苦修行的释迦牟尼经义,道教就显得空灵的多。这一点,金庸估计早有感悟,所以他将《天龙八部》中道家门派命名为逍遥派,逍遥二字说尽道家精髓,“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天地相合,物我两忘,逍遥游行于天地,就是道家修行所求。不幸的是,不管是《道士下山》还是《天龙八部》中,道家诸人都深陷红尘,只有求之于佛教,以“断”得以解脱。这一点上两部作品对于人生的开解,都倾向于佛教。
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假设我们拿着这些去问老子,问庄子,大概也就会得到这样的结果:“爱信信,不信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