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三月阴雨连绵,淅淅沥沥的小雨充斥着灰色的天穹,人们撑着五颜六色的不锈钢布雨伞步伐匆匆,在水泥森林里穿梭,像快速挪动的小蘑菇。
戴望舒诗里那个撑着油纸伞在雨巷缓慢彳亍的丁香姑娘消失了,伴随着远去的还有她的油纸伞。
油纸伞的前世今生是怎样的呢?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雨伞的国家,当时被人们称之为“簦”,到了后魏时期,伞被用于官仪,老百姓将其称为“罗伞”。
油纸伞是世界上最早的雨伞,纯手工制成,全部取材于天然,是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油纸伞在我国的使用历史已有1000多年。
春秋时期,著名工匠鲁班之妻云氏发明伞。伞最开始由丝帛制成,价格昂贵,老百姓雨天只能戴斗笠或穿蓑衣。
斗笠和蓑衣
东汉蔡伦发明纸以后,人们采用涂上桐油的纸来制雨伞。明朝《天工开物》记载:“凡糊雨伞与油扇,皆用小皮纸。”,沈括《梦溪笔谈》也提到:“以新赤油伞,日中覆之。”
到清代,出现了精工彩绘的花伞,文人雅士亦会在上油前在伞面上题诗作画,以遣情怀。中国伞在唐代传至日本、朝鲜、琉球等地,日本早期将油纸伞称为“唐伞”。
18世纪中叶传入英国,随后传遍欧美及世界各地。现在我们使用的尼龙钢架伞就是19世纪英国人根据中国油纸伞的开合原理,使用现代材料,工业化生产改进而来。
油纸伞除了是挡阳遮雨的日常用品外,也是嫁娶婚俗礼仪中不可或缺的物品,中国传统婚礼上,新娘出嫁下轿时,喜娘会用红色油纸伞遮着新娘以作避邪。
“油纸”与“有子”谐音,女性婚嫁时,女方通常会以两把纸伞为嫁妆,含“早生贵子”的意思。
老人喜好象征长寿的紫色伞,送葬时则要用白色伞。道教庆典中,也常看到将油纸伞作为遮蔽物撑在神轿上,是因为油纸伞有趋吉避秽的功效。
油纸伞工艺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油纸伞以手工削制的竹条做伞架,以涂刷天然防水桐油的皮棉纸做伞面。
由于一直沿用桐油、石印等传统工艺生产制作,油纸伞制作的所以工序全靠手工。传统的油纸伞制作过程非常繁琐,全部依赖手工完成。民间有谚语:工序七十二道半,搬进搬出不肖算。
油纸伞的制作工艺包括号竹、削伞架、裱伞面、上油、穿线等70多道工序。
大致来讲,包括号竹,即选竹子;做骨架,就是把竹子削成伞骨,并进行水浸、日光晾晒等必要的技术处理后制成骨架;
上伞面,是把裁好的特级棉纸粘上骨架,修边、定型,曝晒;绘花,是在伞面绘上图案;
上油,在伞面刷上熟桐油;最后用五色细线穿插在伞骨之间,再装上手柄,一把油纸伞就算完成。
选材-锯竹-刨青-劈条-削骨-锯槽-钻孔-锯葫芦-串葫芦-蒸煮-暴晒-装柄-装键-绕伞圈-裱伞-糊伞边-绘画-收卷-穿饰线-上桐油-套把-结顶。
这样制作的油纸伞,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也需要半个月,还要看天气的情况。太阳太大或阴雨绵绵都不行,会影响到伞骨的成型和纸面的平整。
油纸伞,现在已经不再是挡雨的工具,反而成为了一种观赏和装饰品。
从前油纸伞是老百姓普遍使用的日用雨具,油伞作坊也随处可见。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机械化生产的金属骨架布伞取代了传统手工制作的油纸伞。
传统工艺的油纸伞工艺讲究、繁杂,年轻人不愿从业,曾风靡一时的油纸伞,到了消失的边缘。
中国现只有安徽泾县、婺源甲路、四川泸州、浙江杭州等地仍在生产油纸伞,现被列入“非遗”保护的有泸州纸伞、杭州绸伞和婺源甲路纸伞。
寻找最有价值的传承,请关注我们“传承ROOT”!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
独自
彷徨在悠长、
悠长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
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
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
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
独自
彷徨在悠长、
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