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1%法则说:在网上100个人里,只有一个会创作内容,另外十个会点评,剩下89个只是在浏览,也就是只要开始创作内容,你就是1%的人了。
而1%的人中能数年持续不断的创作内容的也是1%,这样万里挑一的人,我们把他叫做大咖、网红或IP。
如果能做到持续,或者你创作的内容在网上是稀缺的、独一份,那么你可以忽略所有的技巧和方法,可以很任性的打造个人IP。
所有的竞争,本质上都是时间的竞争,所有的技巧本质上都是时间上等不起,才想要加速。
很多人学习新媒体营销,是想学“绝招”,学那种一出来就西门吹雪、孤独求败的绝招。
只是根本没有这种绝招!
新媒体营销其实是很琐碎的一件事,那么多的细节需要把握、那么多的平台可选择,同时还要大量输出内容,内容是最难的。内容表达的形式也很有门槛的。
总之,内容从哪里来?输入=输出!
我们做新媒体营销(准确的表达是新媒体传播,营销是个很大的概念,其实新媒体的营销功能很弱),做的就是围绕一条主线输出有价值、有用、有趣的内容,有时还要抓些热点,表达上要说人话接地气,尤其是企业新媒体,把该注意到的细节都处理好,让传播效果最大化。
最重要的是要持续这个过程,没有很快的办法。
从流量为王→留量为王
这是一个一切皆内容,一切皆媒体的时代,你认可这句话吧?
内容是连接用户和产品的,内容还具有渠道的功能!对不对?
我们输出内容啊,目的是什么?
卖货?你太急了点…
你若首先想到卖货,肯定卖不好!
我的答案是:连接用户!
上面说内容也是渠道,渠道就是接触用户的呀!你能连接上的用户,就称之为“流量”。
就好像过去我们在线下开个店,是个渠道,从你门口经过的、进去的不进去的、买东西的不买东西的…都叫“流量”。
当我们用内容连接用户时,内容的优劣、频次、形式、覆盖面、个性化或者人格化的差异,将会决定连接的效率!
之所以说“流量为王过去了”,是因为内容太泛滥,太同质化了,使得这种连接的效率太低了获客成本太高了。
【从流量为王到留量为王】
前一个流量指的是过去我们常常理解的粉丝,是一种订阅或关注的关系,或者其他类似这种跟弱的关系…
后一个留量指的是知道你—熟悉你—信任你的流量。
获取这种【信任流量——留的住的流量】才是我们的目标。一个信任的流量抵得上1000个普通的订阅粉丝。
用户看内容时,总会留下点什么印象,无论好的还是坏的。当然我们期待的是留下好的印象,因此我们做传播时,内容得聚焦、专业、优质、持续、最好还能做到人格化…
我在讲IP驱动时,讲到说IP营销的逻辑就是:传播(内容)—识别(标签)—记忆—互动—熟悉—信任—购买,按照这个逻辑去做,获取的就是【信任的流量】了。
【作者丨祝老师:新媒体运营实战专家、IP营销方法论开创者、为个人/企业创始人打造IP赋能!IP营销是对新媒体营销和品牌营销的重大升级,IP营销是新媒体时代的蓝海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