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春光似海
水,万物之源,千百年来便是文人墨客笔下最美的景致。贵州岑巩县客楼镇有一个地方叫地莲。地莲就是一个有水的地方。夏日朗朗,走进客楼地莲犹如扑进了仙女的怀抱,冷静而温馨。
我们贪婪地张开嘴,大口大口地吸吮着新鲜欲滴的空气,不避不顾,并且情不自禁地感叹:这才是“真气“。在“真气“弥散的地方,眼前忽然从山间伸出一座水泥桥。“那不是桥!”一个文友说,“那是渡槽。”渡槽从远处看好像是从半山里伸出和一个长舌头。渡槽下面,是一片奇特的地貌:一块溶桨质地的岩石横卧在两江溪岸,上面错落着深深浅浅的“蹄印”,一股清澈的山泉从青山腰间流出,如一位娴静的女子,袅袅婷婷,淌过这看是零乱的“蹄印”,清泉流于石上绽放出一朵朵圣洁的莲花。也许地莲就是由来。
在青山掩映中,在阳光照耀下,那一朵朵白莲花,散发出绚丽的光芒,好像是就观音菩萨座下的那朵幻化而来的,所以让人觉得这个地方颇有佛缘。我们怀着对这青山绿水的敬畏,随着这位步步生莲花的柔弱女子,来细细品读这里的每一寸肌肤,可好奇的脚步早已经受不起这清凉的诱惑,文友们纷纷涉足于水:或是直立“莲花”之间;或是盘腿坐立如佛;或是掬一捧清凉泼洒在脸上、身上;我当然也不例外,脑子还在幻想,脚已步入“莲池”,脚底一阵凉意赶走夏日的暑气,顿时,一种莫名的舒畅油然而生。你泼我一捧,我洒你一身,无所顾忌。在这山水间,无所谓权力的大小,无所谓地位的高低,众生平等,整颗心都溶于这惬意的山水。戏水的戏水,拍照的拍照,不一样的姿态,不一样的活动,每个人的脸上却是洋溢着同样爽朗舒心笑容。
地莲的水是一个有故事的水。“喂!快来看,这是什么?”一台台独具特色的小水车,5米一台,10米一架,于流水落差间。“这叫香粑车!是一种制香工具,使用水力作为动力,自动完成香料的捣碎工序。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由一架水能机、一个木锤、一块带齿痕的石块、一根连杆组成。据说这是居住在这里的苗族先民们唐朝时迁徙至此携带而来,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使用‘香粑车’制香,在客楼乡两江一带,沿用至今。”时光拖着长长的尾巴静静流逝,唯苔痕下的历史耐人寻味。
“莲花”绽放,迸出粒粒珍珠从香粑车上滚落下来,一颗挤着一颗急急忙忙的样子,真是好看。再往下,珍珠又汇聚在一起,跳进碧潭,汇成一脉。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啊,无论是一股泉水,还是一条小溪,它们始终朝着同一方向不断向前流去,一旦融为一体,就团结一致,中途不管遇到什么物质,它们从不排斥,总是包容,最终形成江河,流入大海。这不正是当今人们所需要的精神吗?
掬一捧,澄澈!饮一口,甘甜!不需要任何处理,就可以直饮用,这就是地莲的水。这里的水清澈透明,荡涤心灵。立于溪岸,人影入水,透过这水,凡尘俗世的那几根花花肠子就无处盾形。喝一口地莲的水,无疑是对心灵的一次洗礼。地莲的水是凉爽的。凉而不冰,恰到好处。步入溪水中,一种惬意的凉自下而上,通透周身。几位体格健壮的文友索性在这里洗起了“农民澡”。
我沿着溪岸涉水返回,有幸运捕捉到另一汪澄澈。“水平如镜”,“一碗水端平”似乎道尽水的公正无私。人们常常这样说就是对水态势的形容,此刻的水失去了一泻千里,跌宕起伏的悬念,却多了份洗尽铅华的简约和质朴。它不偏不倚,不鸣不愤、不厚此薄彼。目光注视着这一汪澄澈。它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滋养着这一片生灵。它总是默默的奉献着,他的公正无私无谁能比。这难道不让人肃然起敬吗?
地莲的水是灵动的。它的美,由内而外,有人说:“水的弯曲灵动,不是让人随波逐流,而是教人入世的艺术;水的蜿蜒曲折,是教人不要做扑火的飞蛾,而是做适者生存的强者;水的智慧,是禅,是道,是太极,是蛇一般的弯曲圆滑,是四两拨千斤的巧劲。”水洗祛浮华尘埃,清澄复杂是非,做一个如水的人,如此甚好。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地莲之水,至清,至美,从一勺,至千里。利人利物,时行时止。世间之善,宇宙之美。
到地莲观水,品另类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