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人都爱讲故事
之前,只是知道人们爱听故事,所以人们爱讲故事,爱分享故事。
一上台,开口就是:我来给大家讲个故事吧。。。
听众开始变得眼睛发光,精神奕奕的开始期待讲者的故事。
原来,我只是以为故事有情节,有桥段,有意思,所以人们都爱听。
直到我上了教练课程,每天课程结束老师都会分享一个故事,无论课程结束的有多晚,这个要讲的故事有多长。
每次老师说,时间已经到了,我有个故事,大家还愿意听吗?大家每次都表示非常想听。
课程结束了一个多月了,我还在想,为什么这些表面上看起来,与课程内容不相关的故事,老师要花这么多时间(每次都要10-15分钟),还这么大力气(每次都是连讲带演,各种表情、肢体和动作),绘声绘色的讲给大家听呢?
我之前还买过几本关于如何讲故事的书,比如,《英雄之旅》我一直认为也是说讲故事的一个结构。
今天,我读了这本书《催眠之声伴随你》,我才知道故事背后的深义。
每个故事,都是一个隐喻,每个隐喻,都是需要听者自行解读和体会。这个解读和体会,就是每个听者自己得到的收获,而并不是讲者直接把“结论”灌输给你的。
这二者之间的差别到底有多大呢?
我印象里有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在新分舵成立时,因为二位团队伙伴彼此因为一些事务有些分歧和矛盾,在双方面对面剑拔弩张,各不相让时,第三位伙伴说:“我来给你们讲个故事吧”。这个故事讲完之后,带着2位中的一位伙伴就先行离开了。我陪另一个伙伴离开,在去地铁的路上,另位伙伴说:我知道了,这个故事讲的道理是XXXX(省略20字)。
这个故事让这位伙伴理解并认可了这个道理。如果是让第三位伙伴直接告知第三个道理,可能就不会这么容易接受和理解。
第二个故事是我听来的,擦玻璃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有老夫妻二人,一天,这个老太太指着隔壁领居家阳台挂着的衣服对她家老头子说:你看这家人家,真是不讲究,连脱衣服也洗不干净,还脏兮兮。你和隔壁人家说一下,记得下次把衣服洗干净。老头子低着头,“嗯“了一声。
过了一天,老太太又指着隔壁邻居家阳台挂着的衣服说:你看,这家人家终于把衣服洗干净了。幸好你上次去说了一下。老头子头也没抬,还是捣鼓手上的事情,说:我没有去和隔壁人家说,我只是把咱们家玻璃擦了一下。
你从这二者小故事中读到了什么呢?
有没有得到你自己的答案呢?没有正确或标准答案,欢迎大家留言分享你的解读,让我们一起享受故事和隐喻的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