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寻找新大陆。—题记
时光经不起推敲,秒针、分针、时针不停歇地你追我赶,与热爱无关,一心奔赴未来,岁月总是叫嚣着:青春无价,硬座直达拉萨。
忽然间发现,2023年,
距离2012年的高考,已过去11年;
距离2016年的毕业,已过去7年;
就连那个独一无二的2018年的夏天,也已经过去5年。
曾经那个十几岁的少年、二十几岁的年轻人,转眼也踏入“三十而立”的年纪,身份证的年龄不再允许以“二”字开头称呼。从此,便是三十岁的油腻大叔。
自毕业踏入社会至今,差1个月就满7周年,其中际遇如蜿蜒的河流,自是水长东,亦有惊涛拍岸、婉转回流。记得2019年末时,有人说:这一年大家都觉得很难,实际上,这可能是未来10年最好的一年,因为黑天鹅与灰犀牛的事件会越来越不可知。那时的我尚且稚嫩,一度觉得是骇人听闻,年轻且自信的人,并不会将所谓的“难”放在心里,无非是“遇水架桥、逢山开路”。但事实证明,难是真的难,年轻时并不会有太多的风险意识,认知问题时也过于单一。
在十几岁的年纪里,认真读书学习,让自己有机会接触到更大更丰富的世界,或许求学路上跌撞不止,也或多或少会遇到些恩师,给你一些求解的逻辑与方法,即便不仔细带入信息错误,导致结果错误,但只要逻辑正确,依然会得到相应的分数,因为那个年纪掌握过程求解的方法已是可贵。
在二十多岁的年纪里,用心工作进取,让自己快速适应象牙塔外更真实的世界,谋生的路上颠沛流离,会有些人冷眼旁观,但依然会有少数的贵人,让你懂得珍惜时间、珍惜生命、珍惜一切,明白物以“惜”为贵的道理,以及“求而不得”的释怀。
人这一生,不过数十载,或许会遇到些历史级的“风口”,但有时费尽心力也未必能乘风破浪,大可不必怨天尤人;若能称心如意地做自己亦是妙不可言,毕竟独一无二的人生体验,才是最真实可靠。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考上清北,甚至读大学;也并不是所有的员工都会当上老板,甚至是管理者;信或不信因果学,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我想起,2018年夏季的草地音乐节,陈叔在巨大的舞台上,略带微笑用其极具磁性的嗓音说着:希望你们三旬的时候,理想也都在。说实话,那时候单听这句话时略显无感,好似“三旬”尚遥不可及,如今回想,不过“五年光阴”。略显尴尬的是,明明陈叔的话还在耳边时有回响,可人呀!却在成长中渐渐迷失方向,会在不经意间将那理想抛之脑后,或遗落在某个地方。扪心自问:理想究竟是何物呢?好像突然就变得“虚无缥缈”,说不清楚也道不明白。
如今的每一年,应是我往后余生中最好的一年,此刻的自己亦是最年轻的自己,也是充满能量与希望。原以为自己还算是一个目标感较强,对未来有一定的规划。但在四年的疫情里,自己曾经制定的计划不断地被替代、调整、取消,好像是“被迫营业”,可做出改变的主体依旧。人性向来如此,自信自私中夹带着一丝的“傲慢”,即顺我者喜,不顺者奚。
前些日子,周静老师在课堂上提出“以终为始”的思考,就是未来的我们想要成为怎样的人,这个终极目标,决定着当下你我需要努力为之奋斗的事业。所以,她问我们:有没有做好人生规划?考虑过以后退休后的日子?或是人生一甲子后?你期望自己会怎样的人生场景?随后,她便分享自己的规划(若是我未记错的话),是做一个“智慧”的老人,退休二次创业回馈社会,招个场地布置成古风古色,店名就叫做解忧杂货铺,专门给年轻人用来“排忧解难”的,不定期营业、打赏随缘,主打一个“佛系”。这想法很是江湖,也令人极其向往。
人生之旅,中途下车的人很多,搞清楚“心中所想”且“付之行动”的人好像并不多,这与见识高低或许有关!
初入三十而立的我,竟不知归去何方,不知下一个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乃至更久,要如何能先取悦自己,再取悦他人。我被现如今的这种“低头赶路、敬事如仪”的生活假象所蒙蔽,看似很是充实,却掉进“原地打转”的怪圈,早已分不清是在“建设城市”?还是在“工地搬砖”?有些茫然失措,苦苦寻求暂不得解,于是便陷入“低迷”的情绪中。
关于理想三旬,就好比“在地图出现以前,世界是无限的”,三旬到来之前,或许有过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但此刻,确实是没有。我希望再给自己点时间,然后给出一个较为清晰的答案,或是给出一个“求解的过程”。
拾级而上,解锁新地图;
三十而立,探索新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