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人的思维在流动的时候,眼神会变得不一样。
生活中很多很好看很漂亮的男生女生,你看他眼睛的时候,他的眼睛可能很亮、很有光彩,但看得久了就好像少点东西。(当然这并不影响他们的颜值)
看书多有思想的人,在和她交流、对视的时候,会发现他的眼神里有一股沉静、淡定、笃定。会不自觉地想:这是个有想法的人。
也有人不爱看书但很爱思考而且有自己的世界观,一个人眼神的深度,离不开他的思想、阅历。
有人说看书多了眼睛近视,只会变得黯淡无光。解释一下,我说的是眼神的深度,没有说有神无神,也没有说光彩与亮度。
防杠声明:没有说看书多就高人一等。就像有人喜欢唱歌,有人喜欢画画,这是个人爱好。喜欢读书的人有她们特有的特点,喜欢唱歌的人也有她们的特点。
2、气质里有一股沉静。
外人看到他们的直观感受是:沉静。
这应该是读书人共有的特点之一:坐得住。(指能静下心坐下来读书,与日常的活泼好动不冲突。)
因为他们享受一个人的时光,甚至享受孤独。他可以一坐几小时的阅读、书写。在这几小时内,世界只剩他和书本。
这些都是可以肉眼通过观察看出来的。那些我们看不出来的,壁如情绪更稳定,对生命有更多的怜悯心,需要长期接触才能得知。
我也见过大学四年一直在读书,但看上去面容迷茫的女孩。因为她读的全都是一样的套路文,换换名字和场景的网文、霸道总裁文、爽文。
不是说这类书籍不好,我有时候也会熬夜看,看的时候也跟着哭,跟着情绪起伏,情绪得到了很好的宣泄。
但这类小说缺少一些与生命有关东西。一些可以让你在精神上达到共鸣,让你感受生命,让你通过他人的人生经历照观自己。
也就是可以让你思考、冲击你思想,形成新的价值观体系的东西。
这才是读书与思考的意义吧。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推荐书籍的时候都会推荐名著。因为它们写的大都是与生命、与人有关的深刻命题。
3、更容易抓到重点。
也可以说是能看到一件事的本质。读书多、思考多、定期输出表达的人逻辑思维会得到一定的训练。
这样的话他们无论是讲话、分析问题,都能有个大局观。(这也是我努力想成为的人)
别人还停留在这个问题该谁负责、互相甩锅的时候,他能理清思路、跳出情绪层面去想解决办法。
跟他们聊天很轻松,因为思路清晰的时候(他会带着你),人的脑袋是很舒服很通畅的。
就像即使不喜欢不会数学的人,当弄清楚理解一道大题的时候,也会特别开心特别有成就感。
4、能听懂别人说话,也能让别人听懂他说话。
话,也能让别人听懂他说话。
读书是增长见识最简单最经济的方式之一,然后逐渐明白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变得更加了解人性,世事洞明。
有的人读书不多但很有智慧。
请注意,我说的是智慧不是知识量。
有的人知道的很多,但只停留在知道的层面。因为他只是知识的储存器,不是消化器。有的人不爱看书,但阅历广、喜欢思考,一样很有智慧。
消化所读所见,就是用自己的方式思考、运用实践。
听懂别人说话。这不仅跟读书,跟阅历和人情世故都有关系。读书其实也是增加自己的阅历。
让别人听懂他说话。即站在对方的角度,用对方可以理解的角度回答一个问题。
比如同龄人问他做什么工作,他会说在做新媒体。回到老家婶子大娘问做什么工作,他会说:给人家写广告挣钱。
5、不会居高临下、咄咄逼人。
其实真正读书多有思想的人,不会瞧不起这个,看不上那个。
就像有人说第一条里说的“经常看书、思考的人眼神会不一样”是胡诌。
解释一句:千人千面、万人万象。每个人对世界都有自己的观察和看法。
因为看的书越多,越知道自己的渺小;越知道人的思想千变万化,不可能谁都跟自己一样;越理解各人有各人的难处。
最怕的是没有真正读多少书,就觉得掌握了绝对真理,以自己(狭隘)的价值观去套用所见所闻。
这类人要么很自在,要么很痛苦。自在是因为无知而拥有绝对自信,痛苦是因为想不通自己为什么总是“壮志难酬”。
读书就像是画一个圈,圈子里是你读过的书,圈子外是你没读过的书。你读得书越多,圈子越大,圈子外面未知的部分也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