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聊天,再次讲到了“试错”这一词,瞬间又燃起。
我说,最近我不能听到“平”这个词,我是越来越实际了,她说最近她也在忙一事,也是焦头烂额,关于金钱,关于选择,甚至涉及很多权衡和赌注,但这样也让我知道,我在摸索本身这件事,并不是独自的,在看她做这些事和顾虑,让我更加坚定,这个年纪,永远不要的跟着别人来指引和带你,所有的事都必须发挥能动性。
相对来说,我更加知道,社会上,但凡涉及到钱这个次,就会变得举步维艰,拿个工资只能被动按指示找很久,有时写稿也会被要求修改,但是还是要继续笑脸接稿,貌似接近的高端成功人士,没有义务帮你,很多时候没有那么厉害,加上年代差,没准你以后会比他厉害,问点虚的事,帮个小忙,并不是考量价值的重点,而是真正占用到金钱和实际琐事,才是判断最佳时机,当然,为了避免功利,最好先提升自己,开拓自己。
今天朋友已经说的很委婉了,说她变世俗了,我说我早就俗了,很正常,你说的我都理解,也理解在脱离学生生活,与社会接轨时,因为害怕和顾虑而欲言又止和想哭、想找人倾诉的心情。
正常交谈,除了理解和看到对方的喜悦,就是让我重新听到了“试错”这个词,有时候,过高的理想状态,会让别人觉得你不切实际,活在象牙塔,早晚会被现实重重一击,但是把自己放在过低的姿态,把现实和薪水设想的过低,成本和失败因素设计的过于具体和保险,会很大程度上限制住你的规划,甚至很难在从里面出来。
读研和大学根本不是一个概念,头发掉的原因,往往是因为压力所致,因为充斥着很多社会与学校的冲撞,因为大学你错了没关系,但是如果读研期间你再错了,你可能这辈子都很难再翻盘了,所以,每一天的行为,每一次做的取舍,都对未来影响重大,相应的,很多时候我就陷在里面了,过于实际的构想反而极大程度限制了我对未来的职业和开拓眼界的规划。
读博、去国外或者港澳台读书,看看很多人很多事,不一定是哪一件,但一定还是可以在规划空间的,没必要过早局限,给自己一年时间试错,如果错了,那也是经验,也不是糟糕到怎样,难道不是嘛,所以,以后我也要适当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
当然,我是一个做了就必须要赢的人,为了赌注的胜算更大,现实和适度拔高都要同时兼顾,因为有时候,不是你能力低做不了什么是,而是你想达到的那个地方,其实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就好比河海,要是我高中,一个学校就一百个学生能考上,肯定不会轮到我了,参观就好,但虽然本科没上,但是也就两个月,阴差阳错的就考上了,它没有我想象的那么难,里面的行人,也没有我想象的那么优秀。
就好像,我以为我即将离开一定会舍不得的事,最后早就成为过眼云烟,成为过去,所以,在规划中,一定不要太让现实吓住了自己, 试错的本质就在于,如果你过于降低和保险,那没开始,你已经输了,因为那种层次的生活本身就是不满意的,但如果你稍微放大,那就有到达的希望,哪怕很渺茫。
试错,这个词记住了,也会身体力行,我的性格也有弊端,听不见别人否定,正如今天朋友说的事 ,我说你不能问我,我现在脑子比较现实,有人说,当你想要做一件很大胆的事时,千万不要去问专业的人,那八成你不用做这个事了,因为他们的脑子生来就是提出问题和排除风险的,而你做这件事的初衷并不是这个。
但也有好处,因为在一无所有的时候,周围的人年纪也不大,大家阅历都浅,这个时候最该做的,就是各自摸索,积累经验,至于做一件事有没有用,我也不好评价,谁让我当年是因为学口语然后学跳舞,然后认识了这帮对我影响重大的人们,后来也不跳舞了,谁让我当年在创业园做过一年,当时也想做一番大事,但最后无果而终,但是脑子里感受到了一些创业情深和买卖经验呢,然后衍生出现在一些列的行为呢,谁让我一直喜欢线上喜欢自媒体,断断续续但是在某个时间又有迹可循,然后就会开始呢。
所以,今年23岁,再给自己一年时间试错。
很多人内向,就有人说这孩子从小就内向,不适合闯,但是每次问她性格,她都说我其实不文静,我挺疯的,很羡慕别人去外企工作,去大城市闯荡,但是每次都是家里,我觉得,家里没那么决定性,家里的理想是,在家人生活的环境里,你找到一个体面的工作,比他们好就行,但实际上,时间长了,一来你出不去了,二来真的把你丢到外面瞬息万变的社会,其实也没人要了。
上次群里有个高中同桌,医科大学的护理专业,已经和连云港签合同,但这边又进南京省院复试了,但是冲突,必须与那边毁约,但是如果这边没考上,作为往届生,可能就很难进连云港医院了,或者找比她差的了,群里的建议就是稳和闯那种,我不知道她会如何抉择 ,但是一定是越往高处,风险越大,世界越广阔,毕竟取舍也是能力和性格之一。
所以,当一个选择出现时,可以听别人的意见,但注意区分,有人属于性格求稳,有人求闯,所以,选择你能承受的就好。
更多请关注公众号:MAGIC巫鱼 同你一起分享生活 用经历,去定义你独一无二的人生。
微博:MAGIC是个闪闪发光的小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