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得云开见月明”,我想,这或是一种坚持和永不放弃的精神。
此前我十分仰慕尼采,在某一天恍然,所谓的“强力意志”和“酒神精神”,到底还是一个信仰,信仰和志向是无法分割的,既有言“人各有志”,便各有信仰,才能与“守得云开见月明”相共鸣,这便是一个人信仰与志向之间的寄托,而与其说是寄托,倒不若说是二者间的守望相助。只有坚持到底的人才能等到拨云见日,云散月明的一天。便是要教导人们只要坚持到底,希望就会出现。
而学社会学的,时常要抛开自己的喜怒哀乐,站在社会学的角度去看待一些事物,当社会中出现了一些影响人类行为和价值观念的言论或文笔的时候,便不由自主要对其进行剖析,我思索起这句“守得云开见月明”的出处,一看见“云开见月”,便脑子一恍,想起唐人钱起的《送征雁》:
秋空万里净,嘹唳独南征。
风急翻霜冷,云开见月惊。
塞长怯去翼,影灭有馀声。
怅望遥天外,乡愁满目生。
只是这“云开见月惊”虽有同工之意,却难从这气骨寒彻,诗意顿衰的文笔里看出半点着落,左思右想来,着实令人灰心....
后来,一次听台湾大学的文史公开课时,偶然又得知一说法,此句或出自施耐庵《水浒传》的题诗:
莫语常言道知足,
万事至终总是空。
理想现实一线隔,
心无旁骛脚踏实。
谁无暴风劲雨时,
守得云开见月明。
花开复见却飘零,
残憾莫使今生留。
我不曾看过几章《水浒传》,也不大爱看,却唯独对施耐庵先生的执著情有独钟,冒着当时冒犯兵家忌讳的风险,偏偏写下这梁山的种种智勇当年、深情意切,莫不是也盼着苍生百姓会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那一天?
我们的年龄会越来越大,就发现令我们开心的事情越少,乌云密布般,烦恼却越来越多,感叹一声“我瞻四方,戚戚靡所骋”,连泪水都饱含迷茫,默默忍受何其多,又不曾善待过自己的内心。
所谓“平原不出骏马,陡崖方见骐骥;枳棘多有寒鸦,山巅方寻鸾凤”。当身处逆流艰难而行,徐徐且行,守望至终,蓦然回首,你我的苦难挫折亦是一笔足金的财富,使人生绚丽如烟火,心灵的积淀愈发厚重,舟车劳顿后而无所悔恨。宝剑出锋,梅花吐香,挫折如浮云,守得云开见月明时,催人奋进,砺人心志,在泥沼之上,探枝摘叶,拨云拭雾,月亮或许就能够见到了。
相信人人心中都有一轮明月,有时候互相看不见对方的,或是因为并非同一个吧。
(免责声明:文中插图来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敬请告知并联系作者本人;文章立意与“简书”APP无关,纯属作者立场,特此声明。)